内文有雷且具个人观点,推荐观影后再读。
本片上映已届第二周,场次有限,有意还请把握。
图文网页版:
https://vocus.cc/article/67c1b3c4fd897800017c4a01
预告片:
https://youtu.be/liPPR0vl6v8
~*-*~*-*~*-*~*-*~*-*~*-*~*-*~*-*~*-*~*-*~*-*~*-*~
创作无用自由的价值:《圆圈(まる)》
日本荻上直子导演第十部电影《圆圈(まる)》,叙述画家泽田(堂本
刚 饰)在意外受伤、遭到解雇之后,偶然所画的“○”不知不觉于社群网
路疯传,更意外受到赏识,认为诠释了“圆相”,变成了来历不明的艺术家
“泽田”──他却再也画不出同样被赏识的○,也渐渐开始受到了“圆”的
束缚。
泽田是荻上导演为堂本刚量身打造的──虽然在看电影前就隐约所知,
但真正观影的时候,能确切感受到:这个角色灵魂里面有些东西是演不出来
的,他不是无感、不是超脱,而是思考太多,形成烦恼;感受太细,未及表
达,只能看似淡然的应对。当创作久久得不到认可、不足以维持生计时,就
只能为了“活着”麻木地活下去。
那些过于繁复的敏感,都在电影里其他的角色映现出来。里面的每个角
色各自独立,既能同时映现导演寄托的一部分,想来也寄托了演员人生的一
部分。所以泽田这样的角色,应该要纤细却又透明到让观众看到演员的灵魂,
还要能让观众看到自己的相似之处──那应该堂本先生和荻上导演都拥有吧。
创作当下
“圆”在电影里有几种意涵:单纯的“圆”、佛教禅宗的“圆相”、待
人处世的“圆滑”,以及流传至社群媒体后,被视为“和平”的象征等。但
一开始泽田所画的圆,原是久不创作、受伤又失业的他躺在倾斜的房子里,
受到蚂蚁的牵引,试图用左手取刷子蘸上墨水,“○”住蚂蚁而已。
泽田在画圆的时候,心无旁骛:没有欲望、没有技巧、没有价值考量,
甚至没有“创作”的意念。但在那个当下的“无”,正是他人生“有”的集
合:挫折、失落、茫然、放弃、挣扎,那些最终失落的“曾有”,驱动他连
续四次,试图圈住蚂蚁──挣扎逃离、想要抛开束缚的自己。
唯有当下才存有的“无我”,但尽其在我。看似毫无技巧的“拙”,却
是过去凝聚的“本真”。
有投入创作的人一定知道,那就是“创作”最初的当下。
泽田是怎样的“我”
第一次观影的时候,我几乎是泽田视角,只是接受这一切事情的发生,
所以我跟着他茫然、跟着他接受,跟着他注视圆又放下圆,更跟着他哭──
只除了不能跟他吹口哨,因为我跟横山一样不会。但在同时我也困惑:为什
么对这一切,他看起来好像都只是随波逐流、喜怒无情?他不即时回应,不
积极对抗,看似接受,最后却总是选择抽身离开──他是怎么想的?
就像他的老板秋元(吉田钢太郎 饰)解雇他时,说:“和时代潮流作
对的人,注定会败北。”他迷惑地自问:我有反抗什么吗?
那也是我对他的疑问:你有反抗什么吗?
第二次已经知道了情节,我就能够“旁观”,能确认这是一个深深受过
伤的创作者。他在失眠时唸诵《平家物语》卷首:“祇园精舍的钟声,有诸
行无常的声响;沙罗双树的花色,显胜者必衰的道理。”“诸行无常”、
“胜者必衰”是他承受现实、尚未内化的自我防卫,周遭的人对“他”的情
绪反应,或许都曾是他心底的波澜,如今已然隐藏,化为伏流:他像刚来一
天的后辈田中(户冢纯贵 饰)一样觉得工作乏味过,但他做了四年,后来
更去超商打工;他可能对秋元有过愤怒,但那些情绪成为他被利用来作画的
灵明;他是那20%的蚂蚁,像邻居一样厌世、渴望名利,苦苦挣扎,迎合
着生活的需求与残酷。
直到突如其来的成功,把他推到浪潮的高处,身不由己的他,亦曾随波
逐流:为了金钱理解原无此意的圆相,试着画出令鉴赏家土屋(早乙女太
一 饰)满意的○;试图配合若草画廊的老板(小林聪美 饰)的提示,迎
合大众的需求述说自己的发想;感受人情冷暖、被关注的热潮后才发现,他
无法就这样投身潮流,任己淹没──只有体验过后,才知道那一切违背了他
的本心,才真正了悟什么是“诸行无常”、“胜者必衰”。
但自认不曾违抗潮流的他,为什么不能接受潮流,成为“世界级的艺术
家”?他的“本心”是什么?
“艺术”为何
《圆圈》里谈及了各种不同的艺术观:秋元的作品是由助手完成,他坚
持发想、选择的是自己,为他工作的泽田还自嘲是工匠,在泽田出名之后,
说是自己培育的;古物店的老板(片桐入 饰)说著“我这里可不是当铺喔”
却接受泽田的所有作品,嫌原本的“圆”太大让他剪成四张,还要他签名
(若非如此,谁会知道那是泽田所绘?);土屋看中他在当下创作的“○”,
诠释为“圆相”,用一张一百万收购(但在若草画廊卖出的价格翻倍)并强
调“只买下他能认可的○”;若草不认得创作者,只认得土屋的名片,强调
要如何延续“泽田圆相”的风潮,使作品、画家持续卖钱,因为“不在乎金
钱无法成为艺术家”、“不卖的艺术家就没有价值”;始终未能出道、心心
念念想要成功的漫画家横山(绫野刚 饰),亦曾沉痛自陈:“想成为能帮
助他人的人,让世界改变”。
除了秋元的理论难以认同之外(创作的独特之处不是发想,而是细节的
安放,如何着墨细节则来自创作者的经验、当下的认知与自我),对于“出
卖艺术”这件事,呼应开头泽田对同事矢岛(吉冈里帆 饰)的愤怒,回应
“做喜欢的事就能活下去的人不多”一样:艺术出自于人,欣赏亦人,艺术
创作者要能生活,才有创作的余裕;如果创作不被世人欣赏,观者无法从中
得到共鸣,作品自然没有价值。所以推广作品、诠释作品,让作品能被更多
人所见,更多人记忆,让那些生活中难以捕捉、却真实存在的情感与愿望有
所依托;让内心幽微的思绪与感官能借由他人的创作具体化获得共鸣、而不
至于孤寂;或者凝聚力量,去完成必须众人合作的事,就是发表创作的价值
所在。无论“是人类创造的永恒”的圆相,对抗瞬息万变的虚无,抑或代表
“世界和平”,希望能借此呼吁反战皆然。艺术创作正如悬至高处的月亮,
它要被看见、被诠释、被理解、被标价、被宣传至人心,才能借由“价值”
证明存在,否则与路边的石头无益。
无论是土屋的观画或若草的宣传,确实都能捕捉创作者与市场的连结,
诠释世人惯于认知的异怪无用,进而发扬为可以标价出售、蔚为潮流的美与
艺术──但那是“评论者”、“观者”、“买卖”认同的价值,故而泽田初
闻圆相风潮的时备感错愕:他当初作画时全无此意,那只是“当下”的凝聚,
再不复返。但是为了把握难得降临的名利,他不仅要再画出能得到认可的○,
还要把“圆相”跟自己的名字牢牢綑绑,让人一见即识──就像许多创作者
成名之后,会一再“复制成名元素”,证明“成功是自己的实力”一样。
身为创作者的泽田当然清楚这之间的必然,所以他在展览看到自己画的
圆,会想近前把在墨上挣扎的蚂蚁取下来,却被工作人员阻止的同时转身,
自介“我就是泽田”;所以横山问他“你如何证明你是泽田”,他说“我无
法证明”。他不仅无法证明自己是“泽田”,无法证明那些“圆相”是他所
画,甚至不能承认那本非“圆相”──作者已死,承认与否只是意义之一。
故而有许多的“横山”,都在试图取代、成为“泽田”──不是泽田本人,
而是“泽田圆相”被土屋与若草赋予、宣扬的意义。而那个已然成名的意义,
甚至即将取代、覆蓋泽田本人的“价值”。
众人想要的是“泽田”已不复返,“泽田”的价值即将吞噬自己,那么
泽田该何去何从?
终归自问:为什么创作?
会想要画“○”,是泽田被辞职之后来到池边,遇到了喂鱼的大师(柄
本明 饰),告诉他三月十四日会发生地震,那天是“圆周率日”──没有
开始,也没有结束。当○困囿住他,让他处处见圆,无可逃离时,他又回到
池边,对大师说“我一头雾水”,“○里到底有什么”?大师为他奉上一杯
茶,解释“圆相”的来由──那就把烦恼视作甜馒头,“吃掉这个,再喝一
杯茶”、“圆周率是无限宇宙。一头雾水,那就苦苦挣扎吧”。
怎样的挣扎?荻上导演透过接下来的三个角色,正反映了泽田的困境与
选择:
愤怒的社运艺术家矢岛“看见”并认可泽田的才华,带着反对资本主义
的同伴,破坏了他的展览、他的圆相作品,也破坏了外在价值想要吞噬他的
浪潮,所以泽田与她相视微笑。
当泽田回到日渐倾斜的房间,初次主动揭开被踢破的墙洞,将寿司送给
焦虑厌世的漫画家邻居横山,在横山问“为什么要画画”时,泽田终于能揭
开自欺,承认一样困于追求名利,却也进而确知自己的创作是“生而为人的
欲望、恣意妄为的根本所在。哪怕自己是那20%无用的蚂蚁,在我心中,
那股恣意妄为的本性,依旧没有人阻止得了”。
超商缅甸裔的同事モー(森崎ウィン 饰)让他终能承认无法自证是泽
田、体认创作当下的“无我”。当他拆卸了石膏,双手也恢复了能够创作的
自由,再次用不同的色彩作画。他不再执著于“○”的囿限,吹口哨、跳没
圆的圈圈、换下屋内闪烁不停的灯泡,看到画架上的蚂蚁,他轻轻取下放生
──同样放过了自己。所以,当土屋与若草劝他在新的画作加上“泽田圆相”
后,他用左手画○,右拳从中击破一个洞,扬长而去。
诚然,艺术要被看见、被反射、被解释、被标记、被算计,才具有“价
值”。然而创作当下的无明烦恼与灵明顿悟,困囿自身与奔赴自由的挣扎反
覆、仍旧选择行动的恣意妄为,借此证明当下自我的存在,那份无用,正是
创作的价值所在。
看似随波逐流的泽田,唯一反抗的,就是要保留那份“无用”的纯粹透
明。所谓的“泽田圆相”,也只有在他近乎绝望、一无是处的当下,用自己
的人生,想要圈囿蚂蚁、无意而生的无明“创作”吧。
那份纯粹透明,唯有自由才能存留。正如大师所述的禅:拒绝一切属性,
使所有的德圆满。
福德圆满,圆满具足
其他角色与泽田的角色相处既短,但除了情绪的呼应,也足以勾勒他们
人生的景况:矢岛的愤怒之外,比泽田有更强大的反叛与行动能力;在超商
结帐都要借由嘲笑店员来获取优越感的客人,反映了人生和人格的不如意;
在泽田人生不顺时,他缄默忍耐横山的宣泄呐喊,想要画圆时才反弹抗议,
除了“我跟你不一样”自卑不安的拉锯,仍愿意在共鸣时给予一点温柔;被
生活逼到只能看见价格的房东,无论泽田顺逆都一致看待的古物店老板与超
商店员,除了关系亲疏之别,也能看见生活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这也是为什么,当泽田告诉超商同事他要搬家离开这里时,同事给了他
笔和画板,泽田画下了事发至今最好、但已无价值的○。接着同事告诉他,
当初使泽田在雨天受伤、在天空中飞翔的鸟,或许不觉得雨水是负担,而是
爽快的洗澡;不觉得雨水遮蔽视线,而是张嘴就能喝水的快意。当泽田闻言
莞尔,并称赞他的乐观时,这位辛苦来到日本求学的年轻人敛起了笑容,说:
“我不是乐观,而是不这样想就会过不下去。”
这是继矢岛的看、横山的脚、泽田的哭与拳之外,我喜欢他当下的“不
笑”。
开始即结束,结束即开始。乐观幽默不是天生,而是认真修复痛苦与创
伤的方式,一种面对并承担的选择。毕竟离开了这个圆,还有三角形;这次
在雨天受的伤痊愈了,下一次还是可能在夕阳下摔倒。
生活就是心的修行。只要“有”、“我”,就会反复受困、挣扎、烦恼,
就像蚂蚁,逃开了一个圆,命运还是会画下一个圆去圈囿住你。
那就去纠结、去烦恼吧。从有至无,面对痛苦,放下执著,终将成空,
结束即开始,开始即结束。
即使我是无用的蚂蚁,即使要苦苦挣扎、害怕受伤,还是可以借由疼痛、
借由选择,借由创作,投身心的纯粹透明、自足圆满。
最后推荐听完电影片尾的主题曲〈街〉,改编自堂本刚的第一首个人单
曲。特别喜欢这段歌词:
このカラダまだ行けるさ
ゲームはまだ终わっちゃいないさ
爱を见失ってしまう时代だ
自分を守り生きていく时代だ
何かを守る为に
爱を伏せるなんて不细工だ
爱を见失ってしまう时代だ
街も求めているんだ
自分を守り生きていく时代だ
だからこそタマシイが
爱を刻もう伤ついたりもするんだけど
痛みだけは忘れたくないんだ
这副身体还能继续下去,
游戏还没结束。
在这个容易失去爱的时代,
在这个必须保护自我才能生存的时代,
若是为了保护什么,
却选择掩藏爱,未免太不机伶了。
在这个容易迷失爱的时代,
连街道也在渴求着它。
在这个必须保护自己才能生存的时代,
正因如此,灵魂才要将爱深刻铭记,
即使会因此受伤,
但唯一不想遗忘的,就是疼痛啊。
https://youtu.be/XAXIGSCb3kE?si=1AH9a7yenjkbOy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