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喵的奇幻漂流_reflection

楼主: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25-02-24 00:40:02
※以下是我对《喵的奇幻漂流》的反思,一定有雷。
“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在变化,但我们可以携手前往历史大河的河畔。”
很荒谬的,看完毫无人类对白的《喵的奇幻漂流》,脑中浮现的第一句人话竟然是《血色
大地》作者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的句子。或许是因为本片诞生自曾经属于
“血色大地”的拉脱维亚?无论原因为何,我想这句话很适合作为本片注脚。
等等,什么历史?全片未见半个人影,只有若干文明残留的遗迹,以及非常动物的动物─
─狗像狗,猫像猫,猴子不会说人话,鸟不会开口唱歌,水豚也总是做着非常水豚的事。
在人类缺席下,哪里有什么“历史”的河畔?
《喵的奇幻漂流》就是这样一部奇片,你完全可以单纯视为动物友爱的冒险故事,但只要
你想,随时能够多想好几层,因为观者毕竟是人。
是以携手前往河畔的“我们”,可以指片中同舟共济的动物们,自然也可以指身为观众的
人类们。要理解凯撒并不需要身为凯撒,因此这部动画其实仍是在以动物喻人,只不过手
法高明而没有过分以动物拟人。
更进一步说,我认为剧中的动物皆是人类处境的倒影。
此话怎说?
这得从全片第一个镜头,也就是猫儿在水中的倒影说起。在一部诺亚方舟式的作品中,水
是贯穿全片的重要意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既是生命的灾难也是礼赞,我们能得到的
结论诸如此类。
但水也是一面镜子。如果水是全片最抢戏的意象,那么镜子就是水的自然镜像──更不用
说剧中还真出现了一面明显是人类打造的镜子。
我想到西方科学家的“镜子测验”,根据动物看见镜中倒影的反应,来检证人类以外的动
物有没有具备“自我”的概念。姑且不论猫狗有无自我意识,至少观看动物观看镜子的人
类,肯定是有的。
那么镜子倒影究竟映照出什么呢?我认为是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喵的奇幻漂流》前半最震撼我的一幕,莫过于猫儿爬上巨像顶端,首次看见淹没世界的
汪洋。那可是多么大的一面镜子啊!这幅景象实在难以不让人联想到人类与当今自然环境
(世界)的关系。中国有一句跟镜子有关的古谚:“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人与史都不复存在,只留下自然,何妨以自
然为镜?
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在变化,即便人类缺席,但“文明存在过”的存在感却异常强烈。
是以我总觉得人类与这场大洪水大概脱不了关系,毕竟现代人类对地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
,已经大到学者需要提出“人类世”(Anthropocene)的概念来描述。即便人类缺席,但
人类对环境生态的所作所为,会不会已经大到在后人类时代也影响到猫咪?
关于生态警世的部分或许可以说是蓝色窗帘,是我严重3D晕之下注意力不集中所产生的梦
呓。但我认为全片还有另外一个隐喻,那就是面对生态危机或环境剧变时,我们得发挥同
舟共济的互助精神。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考虑别人,甚至跨越物种的藩篱。
再次从那只猫说起。对猫来说,牠的世界原本很单纯,就是牠自己的生存。所以镜中倒影
最初只有猫自己,因为只要顾到这样就可以。
当洪水来袭,猫儿原本单纯的也就跟着翻天覆地。原本无拘无束独来独往的牠,不得不跟
其他物种同舟一起,学会克服恐惧、同舟共济。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在变化,而流动与
变化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同样成长的还有猴子。猴子不像猫儿借由水中倒影看见自己,而是追逐人类所发明的镜子
,借由镜中之像来打量自己。这让我想到日本也有一句跟镜子有关的古谚:“镜非醒悟之
器,乃迷惑之器。”这话的意思是,原本用来促使人反省的镜子,如果使用不当,很有可
能愈看愈迷惑,顾影自怜而只想到自己。
这显然是猴子在剧中泰半篇幅中的写照。好在猴子最后醒悟,从漂流中悟出了成长与互助
。所以牠最后放下镜子,放下追逐镜子的同类,转而帮助身为异类的猫咪。
经过了一场奇幻漂流,动物们都获得成长,倒影于是不再只有自己,而是映照出家与伙伴
的形貌,映照出自我与世界的崭新关系。即便物种相异,却能在流动与变化中建立互助之
情。漂流让动物们变得更有智慧,更具“人性”(这也是为什么牠们在结尾时愈来愈能做
出不似真实野生动物的行为)。
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在变化,但我们可以携手前往历史大河的河畔。
于是我们又回到史奈德,虽然严格来说这位历史学家其实只贡献了这句话的后半。“一切
都在流动,一切都在变化”的概念其实出自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你可能没听过这位仁兄,但应该听过他最有名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只能踏进一条河一次
,到了第二次,河就不再是同一条河,你也不再是同一个你。”经历了一场漂流,获得了
成长,体悟了与世界的全新关系,猫就不再是同一只猫,观众也不再是同样心态的观众。
正如结尾彩蛋所暗示的,洪水迟早会再来,鲸鱼会再次优游,猫与伙伴迟早会展开下一场
漂流。愿我们在那之前,都能携手从历史的经验中学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