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说的我全都记得,属于你我的告别式
人生总是世事难料,有些惊喜来得突然,有些伤悲也突如其来,甚至让人难以承受。没有
人生活总能顺遂,一些遭遇可能迫使让人想逃避,也让我们不得不一夜长大。
其中人有悲欢离合,在遇到家人或重要之人的离世和离开,往往是最让人苦闷之事,并随
著年纪增长后,这样的离别似乎只会越来越多,往后的人生有个认识或曾经一起笑的人从
此缺席,那被留下的人又该如何是好?
《为我办一场西式的丧礼》,探讨青少年面对生死离别的议题。学生赖健祐最好的朋友钉
仔跳海了,但他却看见钉仔好端端在他面前跟他比手语,赖健祐无法理解钉仔为什么跟着
他?为什么不说话?是不是鬼?他只知道因为只有他看得见,他被其他人当成神经病。但
越来越了解钉仔的事,赖健祐也在想钉仔是不是有什么事想告诉他?
《为我办一场西式的丧礼》是什么电影:
2011年日本动画《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名。》(简称:未闻花名),以五位青梅
竹马在童年发生朋友死去的憾事,而在多年后重聚,主角仁太因为当时的打击而避不出户
,但很奇特的是只有他看见当时意外死去芽衣子的幽灵。
除了描绘对于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外,不同朋友在面对与死者告别的想法,和彼此之间的关
系,都让这部动画受到许多人讨论与热议。动画片尾曲也是重新翻唱于日本女子团体ZONE
,在2001年的经典歌曲《secret base~君がくれたもの~》,也有着浓厚的复古风情。
在这个与死者道别,甚至当过去认识的好友与亲人从此退出舞台,难免有着让人感伤与不
舍。而有时候被留下来的人,该如何排解这个熟识的身影不在的事实,也是一种在持续往
前人生的练习题,而且是完全无法习惯的越来越沉重的作业。2020年,知名华语歌手万芳
歌曲《阿峰今天没有来》歌词唱到“阿峰再也不会来,我们如何,承受谁的离开?”歌曲
叙述著,或许一开始的见面,我们就学着如何道别彼此的离开,分手需要练习,尤其当另
一个人谢幕下台。
与死者告别的议题一直以来都沉重,随着年纪变大可能越来越接触到这样的议题,但有些
人却因为一些憾事,而提早学着面对生活中那熟悉身影的消逝。《为我办一场西式的丧礼
》描绘著青少年第一次从出生时面对到重要人的死亡,探讨著青少年的心境那些往往被忽
略的心理变化。钉仔跳海生死未卜的事情,让赖健祐在意,但钉仔人却不断的出现在自己
身边,并用手语述说他的心事,这让赖健祐很不能适应,但也喜欢自己的好友一直在自己
身边。
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赖健祐好像开始看见自己不了解的钉仔,包含钉仔跟谁说过的秘密
、与钉仔的家庭、甚至钉仔跳海的原因。越来越知道这些事情,都让赖健祐害怕钉仔某天
突然消失。而他也越来越想知道钉仔为何用手语跟他比划出那句:“为我办一场西式的丧
礼”,背后的原因。
《为我办一场西式的丧礼》分析与延伸:
《为我办一场西式丧礼》电影改编游善钧编写的同名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赖健祐面
对钉仔离世与只有自己所看得见的钉仔。这部小说改编剧本,也获得第 43 届优良电影剧
本奖首奖。与原作小说不同,电影加入了许多寓意的画面与图像,补足与文字不同的想像
和更多的想像空间,其中不同于原作定义的“同志”电影的表现,反而更着重在一个亲密
身边人的离开,作为一个还没成熟的孩子,该如何看待死亡这点。
卫福部在2024年,公布2023年最新国人十大死因,其中青少年自杀死亡率有逐年攀升的趋
势,虽然这个趋势有逐步趋缓,但从2017年到2024年,青少年自杀率还是上升了3%。
这其中跟手机与网络的普及有关系,各种焦虑与比较,甚至社群媒体的使用,有时候造成
的压力与过曝,世界并不如你想像那样,对于不知如何适应压力和情绪出口,很容易让青
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问题,甚至如果只将青少年心理问题丢于政府和学校,所得到的帮助
其实是有限的,而最主要的还是对于当遇到低潮、忧郁等问题,青少年本身要懂得寻求帮
助,或自我调适。
“我要让他们后悔一辈子。”在青少年自杀之中,有很多状况是一种报复心理,而根据辅
导人员表示,这样的状况其实更能显示出青少年除了偏激的手段之外,以他目前年纪和想
法无法应付自身的状况。
有时候许多自杀的人外表与作息是看不出来的,就像忧郁症患者,有时候状况并不会显现
在外在上,往往很多自杀心理是累积出来的,甚至急于找寻一种“解脱”,并认为自身毫
无价值,故用极端的方式让人后悔,是一种最后的手段。
而《为我办一场西式的丧礼》则是回到在逝去之后,被留下来的人。在同样也是未成年或
年轻人间,但在自身生活中或陪伴里突然缺席的人,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状况不亚于自杀
者。通常在自杀者解脱之后,往往接着出问题的就是在乎自杀者的人。在敏感的年纪,不
只有青少年会询问“为什么?”有时候家人、另一半也有这样的疑问,甚至自责自我没有
提早发现,但有时候自杀并不是单方问题,甚至不是双方,而是更多面向的心理层面的爆
发,故在最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怎么让自己不要陷入自责漩涡中,也是一件需要调适和
学习之事。
《为我办一场西式的丧礼》值得一看吗:
赖健祐看见死去的好友钉仔,这是真的见鬼?还是只是一种为了环节自我伤痛的机制作用
?这点在《为我办一场西式的丧礼》电影里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环,对于钉仔、健祐、甚至
两人的学长三人之间,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奇怪氛围,但我觉得电影好在没有了当地说穿一
切的关系,并将重点放在赖健祐对于钉仔各种想法和去做的事,包含去了钉仔的家,都可
以展现出赖健祐其实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消化钉仔不在的事实。
只有我看得见钉仔,这像是赖健祐自我对于这位好友的独占性,只有我了解他、因为跟他
最好的人是我,故在《为我办一场西式的丧礼》电影中赖健祐所见到钉仔用手语要求他做
的每件事,是赖健祐当下看见才知道,还是那些语言早就刻在他心里?
例如:赖健祐其实早就知道钉仔的那些事,但这些事情越是知道,是否就代表他越可以明
白钉仔自杀的原因。那是不是不知道会比较好,这样他知道的那个钉仔就永远留下来,不
会消失。
当然也有可能赖健祐真的见了钉仔的鬼魂,而逐步看见他所不知道好友的另一面,透过钉
仔鬼魂的牵引,到最后才理解他的好朋友钉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自己对于钉仔的感
觉又是怎么一回事。
不过以鬼魂和心理两种解读,我会倾向于赖健祐在心里建构出他的钉仔,那些钉仔想做和
最想要的事,他早就清楚知道,故当他看见意外现场的第一瞬间,钉仔对他表示的是:“
为我办一场西式的丧礼。”从不知道钉仔在干么,到我现在看得懂钉仔任何事,到最后超
出我理解的事,电影中的赖健祐可能靠着自己去消化他的好友的离世。
在《为我办一场西式的丧礼》不清楚是刻意安排,还是故是只着墨在赖健祐身上,在电影
里不断看到在青少年之外失职的大人,与对于孩子心理忽略的情感。如同辅导老师与赖健
祐的沟通无果,是一个有意思的部分,青少年不想说出自己对于重要的人其实有着羞涩的
情感,不管是友情还是爱,而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接收自己失去对方的现实,在那一刻不
只是接受,赖健祐在这里跟因钉仔自责的自己做出和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QXv38fRp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