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小雁与吴爱丽:爱与恨的灰色地带

楼主: reggiewang (freshman)   2024-10-28 23:46:56
“我觉得女性在任何时代都是比男人坚强的生物”
林书宇导演在《夕雾花园》专访提到的这句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而他也在近几年的作
品中,透过痛失至亲的女性持续证明这件事。《百日告别》的林嘉欣、《夕雾花园》的李
心洁到《小雁与吴爱丽》,都不约而同凝视著女主角是如何以优雅中带点踉跄的步伐走出
绝望,纵使失去至亲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挖掘女性心境的笔墨却同等深刻。
.
女性与失去,亦是《小雁与吴爱丽》的灵魂与阴影:夏于乔饰演的小雁,以满脸是血的空
洞神情出现在电影开场,她为了母亲过失弑父,即使服刑出狱,依然被困在家暴、情勒与
前科的囹圄;杨贵媚饰演的母亲,好不容易才摆脱家暴男、却又投入另一个诈骗犯的怀抱
,这让女儿的入监显得无奈又无言,即使事过境迁,陈年疤痕仍在,新的创痛又持续折磨
身心,甚至让子女牵连受累。
/
小雁是谁?吴爱丽又是谁?前者是手刃生父的女主角,后者却只是某堂表演课的学生,看
似跟前述的人伦悲剧完全无关 – 这两条故事线在前半段就像平行线,唯一共通点是这两
者都是由夏于乔演出,只是后者的戏份过于零碎、甚至有些没头没尾,很容易让观众以为
她们是不是平行时空的彼此、或者《双面薇若妮卡》的同脸人宿命论、甚至是创伤后的解
离人格。
.
但这只是林书宇的叙事诡计,剧情最大的悬念就在两条故事线的交会处 – 虽然导演在访
问提到剧本“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但我以为是先有了这个爆点、才往回填补骨肉,凭
藉夏于乔诠释两个角色做出的区隔,才勉强将这两条“偶尔互相穿插、呼应若有似无”的
故事线缝合,并在揭晓吴爱丽身份的关键时刻,堆叠出剧本没能做足、倚靠演员堆叠应有
的情感厚度。
.
在《梅莉》就已经被夏于乔演技的转变惊艳,夹在婆媳失和、老公失能、小孩失控间,她
将家庭主妇的身心俱疲、以及重返职场的渴望诠释得丝丝入扣。这次《小雁与吴爱丽》的
导演兼伴侣林书宇将舞台都留给她,而她也以演艺生涯最收放自如的表现作为回报,有几
场让她发挥的得奖场也真情流露,在戏精级的杨贵媚面前仍能不落下风(那场孝女白琴的
戏,几乎已经可以预见是夏于乔金马女主角的入围片花)。
/
坦白说,我有被《小雁与吴爱丽》预告凸显的母女议题打动,甚至带着《油麻菜籽》的期
待走进电影院。整体能感受到导演的真挚,只是在某些需要解答的情绪宣泄,剧情却选择
留白,让我对于角色的转折感到困惑。其中最让我无法释怀的,同样也是夏于乔演出孝女
白琴这场戏。
.
她以小雁的身份梳理了极为复杂的情绪。对于父亲,她亲手了结他的生命,但这并未抹去
他留给整个家庭的伤痕,即便父亲已不在人世,母女俩依旧为他留下的风流债善后。对于
母亲,她有无数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爱与恨是一体两面,只是跨过对对父亲的怨
恨、就等同化解与母亲的心结吗?
.
我以为那句“累了,我不想再恨了”既是父女恩怨的告解、也是母女关系的总结。放下怨
恨并不代表和解,更像是一种解脱 — 母女何以有心结?是恨母亲不愿离婚、成为默许父
亲持续施暴的共犯,还是怨母亲不懂得爱惜自己、总是沾上素行不良的男子?小雁在这串
以表演课为名的疗程中,以第三人称卸除武装,再面对自己真正的执念,道理我都理解,
只是这份执念参杂对双亲、甚至自我的千头万绪,不同课题间都有细腻的情感差异,用一
场戏就将其化解,我并没有被说服。
/
许多宣传提到本片集“家暴、凶杀、小三”于一身,的确可以为黑白色调的作品染上通俗
的狗血;但我想林书宇并没有想那么多,立意良善的他只想透过角色遭遇探讨多元议题
– 令人悲伤地,在台湾传统社会里,这些社会事件的主角通常是女性,她们长期承受另
一半的行为与言语暴力、自以为的逆来顺受通常换来予取予求、再将这份诅咒继承给无辜
的下一代(通常是女儿),于是陷入家不是家、而是枷锁的失根状态。
.
《小雁与吴爱丽》有许多精心设计的剧情结构、行为对照与长镜头特写,朴实的摄影抽去
色彩后,让观众可以以更纯粹的方式感受角色的挣扎、压抑与爆裂,演员不论主角或绿叶
都拿捏得宜(特别喜欢张诗盈饰演的表演课老师,她的气场与念白有种魔力,足以引导学
生掏出内心最黑暗的祕密)。
.
但事后想起来,留在心上的反而是那些戏感没那么浓厚的吉光片羽,比如警察巡逻时巧遇
在路边刷牙的阿婆,或小雁到更生人工厂应征时,领班那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都会
更好”,在所有介于内敛节制与戏剧化间的台词里显得格外踏实,毋须刻意向过去告别、
认真生活就能踏进星空漫天的花园。
更多影评推荐,欢迎按赞追踪:https://www.instagram.com/p/DBoeX5ezLJg/?igsh=Y2R4
YTFqazRkbHd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