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页
原文写得不错,虽然有些论点,也不见得非A即B,不过大致上跟我的感想差不多
基本上,这部电影明显就是由一堆"很刻意"的情节堆出来的
例如:
小孩自始至终很坚持要买房、要开理发店
这个设定本身就缺乏“合理性”
一来,一个单亲家庭国小男孩的日常生活,应该不会把 "买房" 当成自己的责任
但主角甚至比老爸更积极,老爸说三年,他不能接受,持续 push 老爸买房?
二来,老爸还在练习剪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急着买房开理发店吗?
就剧情上来说,老爸当餐厅服务员的薪水固定,偶尔还有额外小费
在这种稳定生活下,拿全部身家去开一间理发店的合理性在哪?
三来,房东跟收钱的舞小姐,不但没亏待他们父子,甚至还可以说对他们很好
所以老爸对买房的反应就很正常,“想买房、但没有急迫性”
而儿子“为了快点买房 无视楼下命案”的表现,甚至说出“干我们屁事”的
表现手法,实在缺乏说服力
※ 引述《lokazdszone (人一月刀俞)》之铭言:
: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 《老狐狸》—滥调、滥情、滥好人
: 致谢 虚词.无形 刊登本文:https://p-articles.com/critics/4529.html (&
: picture credit)
: 看了《老狐狸》。先前看过《命带追逐》但对导演萧雅全的作品没产生太大的兴趣,但
: 刚好上串流,且前阵子也看到陈慕义这位演员觉得挺有魅力,于是坐在萤幕前两个小时
: 。
: 结束后并不觉得这时间特别值得,事后查询得知这部电影获奖最佳导演,但得奖与否从
: 来都不是优劣的唯一判准,印象所及是《消失的情人节》也得了好多奖,但《消》不过
: 是琼瑶式故事的现代化而已,反而导演陈玉勋早期的《热带鱼》绝对是佳作,不仅有台
: 湾社会的现实基础,更有在此基础之上的奇想。
: 《老》的故事说得是台湾九零年代的社会,以及以“老狐狸”为名的资产阶级与周遭人
: 事的互动。但角色的动机与故事的情节在很多地方都有欠缺,比如说廖界(小孩)若是
: 高中生那还说得上合理,毕竟为何一个小学生就知道要买房,?老狐狸又为何这么恰巧
: 相中了一个租客的孩子?毕竟依照老狐狸的处事准则—即“创造不平等”—正是他成功
: 的原因,其更应如其所述:喝口冰水、闭上眼睛、说句干我屁事,于斯,继续剥削其他
: 渣滓。
: 当然要说老狐狸在廖界身上看到自己这件事,可以多少视作其角色动机,尤其这两个角
: 色之间的对应更在画面上赤裸地表明—即片尾在车上时经由车子挡风玻璃映照出两个老
: 狐狸,但终究无法说明这两个角色相遇的“第一因”。亦即,发现其间的相似性是在二
: 人互动之后,但依照老狐狸的角色设定而言,即便他记得廖界是租客廖泰来的孩子,一
: 个在路边的债务人(租客)的孩子,更应该疾驶而过而非倾囊相授才是。
“老狐狸在小孩身上看到自己,在小孩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妈妈”
这个剧情的基本逻辑,其实很牵强,难以自圆其说,只能说“信者恒信”了
: 或是,廖界的母亲究竟发生什么事?死了?还是抛家弃子?或许可以说发生什么事都不
: 重要,因为他不在场,但作为小狐狸廖界而言难道其生长背景不重要吗?然而,这个角
: 色的出现却只是在廖界出生那日廖泰来喝斥其哀矜勿喜时,老狐狸正好也因为母亲的死
: 亡在同一台电梯中,表现出的同理他人特质。老狐狸对廖界说他的爸爸是失败者,电影
: 所要呈显出的价值对立正是在同情与残酷二者作为成王败寇的决定原因。
: 角色的瑕疵还不只于此,例如老狐狸的秘书既曾是舞厅小姐,有幸获有大资本家的留用
: ,则何以会那么关心一个老板的债务人,甚至,那个债务人的孩子?更为可能的现实是
: 这个秘书对廖家是毫无同情地租金分毫不差地催款,毕竟这个债务人(廖泰来)的角色
: 设定并不是个风情万种的王子。更不用说故事里头的台词中秘书提到自己被当干女儿一
: 样对待,那么也正应该要具有“老狐狸性”才可能被视如己出才是,尤其真正的现实更
: 可能是不只是干女儿,不是吗?其他例如妆发反而不如其遭惩戒(背叛老狐狸)后出现
: 的女配角更像九零台湾就更不用说了,倒不如说其形象更可以说是“试着呈现九零台湾
: ”。
女秘书一再送蛋黄酥的举动,说明了她对主角父子是有特殊好感的
(虽然后面没进一步发挥)
这个角色最奇怪的地方,是在她为何要背叛老狐狸
至于小孩刚好偷听到,之后去告诉老狐狸,也是一段很刻意为之的剧情
: 廖泰来与其初恋情人杨小姐(华嫂)在酒楼的多次会晤,除了述说一个现实所趋导致各
: 奔东西却又在不惑之时再度相逢的情非得已这种陈腔滥调之外,也没有其他更重要的羁
: 绊存在。说是陈腔滥调一点也不言过其实,一个直言不讳的初生之犊反倒被欣赏,这种
: underdog的故事不仅早就流行,甚至早就退流行了。换一个面向而言,获2024金球奖提
: 名最佳影片的《The Holdovers》也做了一个师生间互厌互似的对应,即便《The
: Holdovers》的剧情上较无过多空缺,也不使得这种模式成为新颖,遑论《老》的故事
: 情节上有许多空白。
初恋情人这段剧情其实蛮画蛇添足的,对于整部电影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砍掉也无妨
: 回到小狐狸廖界,他有样学样地师承老狐狸之后,早到的叛逆期(竟然发生在小学)对
: 父亲的忤逆却在不到五分钟的电影时间中又言归于好,或者,经由老狐狸得知的霸凌他
: 的同学母亲作为其工厂女工却在仓库有监视器的地方性交易,廖界执此资讯逼问霸凌者
: 是否因此而惧怕自己,该三人就落荒而逃,这段剧情的后续则是工厂女工在公园与廖界
: 谈话表达感谢没有拆穿监视器录到什么。惟,霸凌者如何知道廖界知道什么?霸凌者的
: 工厂女工母亲又如何知道是廖界告诉他儿子的?又如何知道廖界真的“知道”的?这种
: 种都可说是“待证事实”,然而却没有任何一个证据能证明。
三个国中生听到 "仓库有闭路电视" 落荒而逃,真的莫名其妙
而女工跑来感谢小男孩,更是匪夷所思
本来小男孩是完全不认识这个“丑闻的当事人”,只知道是“带头霸凌者的妈妈”而已
结果这个“丑闻当事人”,竟然自己跑来让小男孩“认识自己的长相”
这是在搞笑吗?
她自己在工作地点卖淫,不但看不出有何悔意,还先抱怨老狐狸故意让她没有年终奖金?
这段情节也是完全不知所云
虽然看得出来,剧情是刻意要突出老狐狸算得很精,但问题是
这女工自己本身的问题更大更夸张 (在工作地点卖淫)
相较之下,老狐狸“没收年终”的“恶劣程度”,似乎就没那么严重了
: 试图描绘出胜败分垒以及其间所根据的资讯不对等(不平等)而言,纵使先假定这个准
: 则是电影的主要价值观,然而这个价值观的实践本身在电影故事中都已那么踉跄,更不
: 用说区分各个角色之间的人物性格中宣称遵循此等价值观的(老、小)狐狸都没任何根
: 性,毕竟廖界对父亲的叛逆以及下一秒的和乐,老狐狸的成功与莫名对廖界的好感,这
: 些转变都是无痛的。
: 更为基本的事项是,设定在九零年代的台湾社会—台北(包括新北),从廖泰来北漂的
: 设定而言(与旧情人杨小姐的对话可知在其他地方唸高中),肯定不是在蛋黄区,反而
: 更可能是落在三重等现新北地区的新台北人,同样的,活动在此的老狐狸虽未有过多关
: 于其背景的着墨,然而,作为仕绅阶级的本省人却又不那么“本省”。首先,这个时代
: 除非是外省权贵,否则清一色都必然是蓝领阶级,本省若要向上阶级流动,就不得不与
: 党国交关,这尤其发生在九零的甫解严后时期,经济所伴随的自由化若无(政治)权力
: 的支持,不过是空想而已。其次,若是本省仕绅,那时的台北若非带有浓重乡音的外省
: 人,就是北京话不那么标准操著台湾国语的本省人,但不只是老狐狸,几乎每个角色都
: 是“台语是台语、北京话是北京话”一般地泾渭分明,但只要是中文的部分肯定都字正
: 腔圆。最末,从老狐狸看到廖界时对于自身童年的回想,亦即廖界一直缠着他要求把房
: 子卖给廖泰来,忆起幼年时期对日本人说:母さんに家を贷して(借我妈房子),那么
: 可以推算日治时期的台湾(1895-1945)处于幼年时期的老狐狸,经历过语言的断裂更
: 不可能说得一口标准的北京话。
老狐狸小时候的片段,似乎是想进一步合理化 "老狐狸觉得小孩跟他很像" 的逻辑
但是老狐狸小时候是没房子住,所以四处求人 "给我妈妈房子住"
而小孩是住得好好的,只是房子不是自己的而已
两者的处境根本完全不同
相较之下,反而更衬托出“小孩子想买房”的荒谬之处
: 当然我们可以把一切都作善意的理解,像是老狐狸其实没那么无情、狡诈,其实人都是
: 不完美、有瑕疵的,如此固然可以说明他为何投缘廖界。但是,假设如此理解,得此失
: 彼的将会是破坏这个故事所要经由“优胜劣败”的价值实践得以炼成的老狐狸的角色性
: 格。这根本的矛盾,只能滥情地化解,也就是在一种支持国片的台湾价值充能下,所有
: 的问题就不会是问题。但电影作为文本则应以其文学性与艺术性被评价,否则电影不再
: 会是电影,却只能作为特定时间、地域的索麻(Soma,按: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的
: 快乐药剂,使用后使人感到快乐)而已。
: 题外又不那么题外的话,是廖家楼下的外省餐厅投资股票失利自杀的老伯,老狐狸上香
: 后龇牙咧嘴对其遗属表达买房的心意吼著早点说因为差了两百万,嗜钱如命的性格更被
: 凸显,也就更加矛盾于老狐狸的角色转变,更不用说难以想像其并非找律师求偿却是偏
: 执地遵守与一个孩童(民法上的无行为能力人)的约定。当然可以说法律与道德是不同
: 的价值判准,但电影原先所要塑造的狐狸性格不就是一个视道德于无物的人生胜利组吗
: ?与其说《老狐狸》,倒不如说老狐狸自始不存在,反而充斥的都只是滥好人而已。
其实从头到尾看不出老狐狸坏在哪里
对女秘书、对房客、对主角父子,似乎都没有什么恶行恶状
唯一可说恶劣的片段,也就只有上香时大喊 "少赚了两百万" 而已
但他只要不把跟小孩的承诺当一回事,这两百万就不会损失了
当面跟丧家大吼大叫完全没意义
这一段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个在江湖上打滚多年的老狐狸
纵观整部电影,老狐狸讲了一堆他成功的秘诀,但没有任何实际情节可以支撑他的理论
说白了,就是一个有钱老人在打嘴砲而已
因为他有钱,所以讲什么都对
因为老爸穷,所以讲什么都错
剧情的表现,就跟戏中小孩的认知一样“肤浅”
: 当故事中角色成长的内在动机不足,唯一能解释的只剩下编导的笔镜时,幕后的现身将
: 会让观者产生与作品的距离。当作品与观者的距离越远,其中发生的情节就会越无关紧
: 要,那么不要说是共感的投射,就连要把作品用作虚构以提炼出意义都不太可能。也不
: 太有必要了。
坦白说电影在重现 1990 年代上作了不少努力
而剧情刻意拍得有点隐晦,似乎处处藏着玄机或深意一样
但实际上针对故事仔细深入思考,反而可以看出很多不自然的点
感觉上,这部电影是想传递某种普世价值
只是把说教过程,隐藏在简单的人物关系,以及语焉不详的情节里而已
只推荐给想重温旧梦,回忆九零年代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