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她说》,一场实验性的自我对话。

楼主: a122239 (Sharp)   2024-05-24 19:19:20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6947129
《她说》大部分时候会让我想到导演黄惠侦的纪录片《日常对话》,电影中是两个不同世
代的女性展开对话,试着从每句每字里爬梳、厘清并理解彼此之间的那些亲密与疏离,只
是《她说》里的主角并非母女,而是女人与女孩。过去不乏未来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对话
、相遇的作品,为的通常是一次的拯救、或者是一次的指引、一次的修正错误,不让过去
的自己经历与自己同样的遗憾。编剧王明霞转型导演的首部作品《她说》同样如此,将穿
越这项元素放入电影,让37岁的女人与17岁的女孩碰面,在女孩因为失恋试图结束生命的
时候,女人开着车前来救走女孩,把她这20年来所经历过的提前分享给了未来20年或许会
经历这些的女孩,其实女人并没有特意指责女孩轻视生命的行为,因为她知道对于当时年
纪的女孩而言失恋是件大事,是可以在失去之后大哭崩溃然后义无反顾的冲进车流里跟着
离开的大事。
只是当女孩长大成为了女人,走访许多国家、认识许多人,让书、让文学、让音乐、让政
治、让社会运动滋养著、冲撞着生活,女人才慢慢懂得生命里的轻与重,原来是会随着时
间转移的。女人多出来的20年阅历,让她能云淡风轻的听着女孩的失恋故事,而女孩不足
够的人生经验,让她对女人多半是嗤之以鼻,不同年纪所会有的不同人生态度相互碰撞,
在问与答、认同与否定、坚定与不确定间来来回回,回头审视自己过去的女人,与被引导
思考自己未来的女孩,在狭窄的小客车空间里激荡辩证。导演王明霞选择淡化剧情、将色
彩从电影中抽离,把镜头聚焦在女人与女孩的每次对话,在常规的字幕中穿插著无统一的
字卡上法,让观众不得不更加专注在大银幕上,这是我想《她说》相当成功的地方。
然而诚如导演王明霞自己所言,《她说》好似一部充满实验性质的电影,这也就意味着电
影不会是部人人都能接受且适应的作品。对我自己来说,没有特别喜欢也没有特别讨厌,
我喜欢电影的摄影与黑白画面还有那些字卡,但不是很欣赏这些咬文嚼字过头的非正常对
话,很长时间让我感受尴尬与不自在,我不会说《她说》过于卖弄文学与学识,因为确实
里头提及到的著作、作者经历等等的都贴合著女人所告诉女孩的分享与指引,只是不晓得
是为了与电影节奏与风格相符或是其他原因,总觉得女人的谈吐有种刻意为之的冷硬,就
听觉上来说是不如视觉上来得舒服。除了《日常对话》,形式上《她说》也让我想到刚于
金穗影展看过的短片作品、导演丁启文的《注意看,这个女人.....》,无法让人分心的
设计加上艰涩的文学内容,让观众成为了电影中的女孩,半知半解、亦步亦趋的接收、消
化然后努力转化成自己能懂的成人哲理。
大概电影开始不久后基本就能够猜到女人与女孩是同个人,中间几次的线索给予、特别是
后面女孩发现女人与自己同天生日的时候,所以后来近尾声的地方导演王明霞明确给出了
解答就是如此的时候是少了些惊喜感,并且我没有认为在更之后的那些画面,如女人与男
人的激情桥段等的是必须留着的,某方面看反而会加重观众本来就对这部很实验的电影的
迷惘与迷惑。甚至于我觉得电影也许收在那段长达近五分钟、没有半点声音只有字卡的静
默,镜头对准的是车上没有谈话的女人与女孩,缓缓地驶向仿佛未确定的远方,反而会让
电影更有余韵。《她说》可以是有趣的、有意思的,光从整部电影的设计就能知道导演王
明霞的想法,可惜处理起来不够顺畅且自然,女人近无灵魂般的文学语调,让电影换个角
度看就像是把收藏起来的金句拼贴成影像册,让“与自己对话”这个本可以引起共鸣的主
题少了些成效。
赞赏导演王明霞的实验精神,但无可否认的是《她说》与观众间确实存在无法克服的距离
,用文学串起对话、成就对话、完成对话是值得肯定的地方,可是是否执行的好那就难说
,若非聪明的选择用黑白摄影呈现,与那神来一笔般的彩虹上色,如替女孩黑白人生点亮
一盏名为各种可能的明灯,加上照片的适当辅助,让电影反其道而行的增加了立体感与临
场感的话,我想有大概率会不小心分神然后睡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