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今年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的焦点影人邀请到两位风格迥异的斯洛伐克导演,在斯洛伐克和
平独立约30年后的今天,从两位导演的镜头里看见国籍政体、后共产时代与社会主义瓦解
下,一般人的生活。《66个季节》是导演彼得‧克雷克斯的首部纪录长片,也在当年夺得
捷克伊赫拉瓦国际纪录片影展最佳中欧纪录片,并入选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影展。
故乡这座露天公共泳池,自1936年问世,走过66个季节,在导演眼中“历史曾在此游过”
。当泳池化为生机蓬勃的片场,成为世代共创搬演的交流场域,个人记忆也得以穿越时空
。
《66个季节》拍摄于2003年,也就是斯洛伐克独立10年后。1973年出生的导演,想要纪录
下1936年问世的公共游泳池,自然得采用“戏剧式纪录片(drama-documentary)”的形
式,所以有些人观影时会觉得本片没有“纪录片”的感觉。纪录片的定义本就包含科学的
证据、戏剧性与艺术性。透过访谈曾经经历过丝绒革命、与这座游泳池一起成长的老人,
导演与观众得以一窥当年的日常生活与荣景。听着老者讲著当年池畔的趣事与自己在泳池
从事的活动,导演试图在旧地复制与重演这些口述记忆。不论是奶奶口中游泳池做为交友
的社交场合,还是爷爷嘴里说的偷看女性更衣室的恶作剧,不但以访谈的口述方式呈现,
导演也让演员演绎给观众看,不须自己凭空想像。
这部纪录片的发想最初可能来自家庭电影,导演在泳池拿着摄影机访问自己的祖母,从怀
念已经仙逝的祖父开始,谈论当年是什么样的光景。尤其纪录片拍摄必定需要一定长度的
时间,片头访问的一位爷爷,在旁边的高楼说著自己在练习从上方看顾著这座泳池,没想
到纪录片拍摄后期,他真的已经成为天上的天使。或许导演最初就是想让老一辈怀想这座
游泳池对他们的意义,才开始这部作品的创作,而影像最珍贵之处就在于能够流传后世,
不要说66个季节,即便是100、200个季节,甚至这座游泳池都已不复存在之时,大家还是
可以透过这部纪录片遥想斯洛伐克的历史与泳池的过去。
虽说斯洛伐克的独立本就不是流血革命,但导演用泳池的故事诉说斯洛伐克的历史,就更
为平和,长辈记忆中的战争也就没有那么令人心伤。从老人口中讲出他们年轻时的故事,
导演的奶奶表示自己已经无法再游仰式,即便还能游,她也不愿意在镜头前游,因此导演
随机在池畔寻觅适合的“演员”。究竟是否为路人,还是专业演员,不得而知,但这些由
年轻人饰演的年轻版爷爷奶奶,也真的带领观众回到当年。最后再由小朋友以水杯盛装泳
池水,注入他池,象征斯洛伐克此刻还只是个很新的国家,未来无可限量。
不过,导演处理镜头的方式不免给人男性凝视的感觉,不是太舒服。其实,前半段不是太
强烈,即使是与奶奶一起在池畔“挑选”年轻版奶奶时的特写与评论,都能够解释为奶奶
也希望忠实呈现出当时年轻貌美、身材姣好的自己。两位爷爷谈到他们过去偷看女性更衣
室时,导演突然与被摄者互动,叫他们马上示范,爷爷们一开始觉得尴尬,后来还是朝窗
内看。在这一幕里,纪录片与剧情片的界线似乎比较模糊,究竟当时更衣室里尖叫着奔走
的“裸女”是安排好的“演员”还是被“纪录”下的民众呢?
另外,后续不管访谈内容走到哪个阶段,背景通常都固定有全裸做着日光浴的妙龄女子,
而真正会让人回头思考所有镜头凝视的便是最后一幕象征国家未来希望的小妹妹。并不是
年纪小没穿泳衣就没关系,这可是有一定长度特写镜头的画面。由于本片还是纪录片,本
以为这边只是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捕捉到一位可爱的小妹妹在盛水的画面,但她不仅露脸,
盛水次数还很多,试想应该是安排好的剧本,那此处的全裸幼童不禁让人思考全片针对女
体的特写是否并非泳池畔的平凡景象,而是特意选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