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雷]《不爱钢琴师》

楼主: lokazdszone (人一月刀俞)   2024-04-19 19:37:03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不爱钢琴师》:身分冲突的矛盾与个人的重生
致谢 Savoir|影乐书年代志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687
《Lara》,是主角拉娜的名字,但她却是故事中的配角。
故事开始在拉娜处于阴暗的房间,拿起椅子走向窗户,一副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样子。我们
看得出来她孤单,独居,这也无法怪罪她人,总是摆着一副臭脸,好像全世界亏欠她一般
,产生一股把所有人推开的力场。
而在电影的多数场景中我们都能发现音乐与钢琴,尤其是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即拉娜的儿子
维特(Viktor)是钢琴师要举办演奏会。这从电影海报中我们就能发见端倪,处于观众中
的拉娜,既是主角,又是配角。而这个特质正凸显在曾经作为钢琴家的她,面对儿子的成
功所产生的矛盾心理。
我们看到拉娜买了演奏会剩余空位的票券,但却没有任何朋友可以赠与,于是回到过往上
班的市府把票券送出,甚至在故事的发展中,这些票券甚至像在清库存一般送给售罄场次
的排队民众。或许观众会以为这是爱子心切的母亲,想帮儿子充场面,更博爱一点可以说
是把好的音乐给传出去。或许某程度上可以这么说,但拉娜是双面的,她同时是母亲,也
是钢琴师。
前者的她爱着孩子,于是从小她就勤勉地“鼓励”维特学习音乐,这也成为维特成就的重
要因素;后者的她嫉妒著维特,自己未能成就的一切,却眼见一个比她还要年幼却更加纯
熟的音乐家。维特因是自己的延伸而爱,但又因不是自己而嫉。
她鼓励孩子的方式,可以从想拜访过往的教师莱恩霍弗(Reinhoffer)教授时,音乐教室
中的孩子正在打手机游戏,拉娜却要求孩子弹奏曲目给她,在孩子明显不熟练甚至没有意
愿的情况下,却被鼓励弹奏,
“你甄试时也想随便放弃?你会丢大家的脸,要是你一直弹错?真为你爸妈感到可怜,毫
无志气。”
对于所谓的华人社会来说,这实在太过亲近了,恨铁不成钢、都是为你好,这种虎式教育
把明摆着的虐待扭转成教育,似乎目的总是可以正当化手段,为达目标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然而,手段的不当却往往可以摧毁目的,对孩童如此的言行却正好能重伤仍然幼小的心
灵。
她嫉妒维特的方式,从她与维特的女友乔安娜(Johanna)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乔安
娜巧遇拉娜询问维特去了哪里?已经两个月没有联络时,
“他多久没联络你了?”
“快两个月了,自从他搬去外婆家,也许我们进展太快了,他总是怀疑自己。”
“怀疑自己?”
“对,他时常怀疑自己,他沈浸在创作中。”
“说真的,他的疑虑情有可原,毕竟他的目标高远,我们心有灵犀,都希望有伟大前程,
但人要知道自己的极限。”
“什么意思?”
“也许他会事与愿违啊,是吧?很有可能。”
“会是哪种失望?他是你教出来的。”
“是啊,是啊,没错。”
“要是他没有,大家期待的天赋呢?要是他不是天才?他肯定不是。”
相当犬儒的态度,在被乔安娜问及是否也弹奏钢琴时,故作谦虚的拉娜笑着说自己只是市
府的员工,乔安娜希望她能对儿子有多些信心,拉娜却以折断乔安娜的小提琴弓作为回报

对话中我们知道维特住在外婆家,想找到维特的拉娜前往却没见到人,邀请母亲前往音乐
会却遭拒绝的拉娜,以维特要弹奏自创曲为由强烈邀请,以及,补上了一句今天也是自己
的生日。“妳有够自我中心。”
“妳折磨他好几年,一下比赛,一下奖学金,每次他快成功,妳就挫他锐气,拉娜,这才
叫自我中心。”
指出自己缺陷的母亲,不免碎嘴了这样的个性让所有人都远离自己,先是丈夫,再是儿子
。而拉娜以打母亲一巴掌作为对话的结束。于是我们可以想,拉娜买那些票券分赠,究竟
是以母亲自傲的心态,或者是担心儿子不足票卖不完的自卑?当然,在故事中我们能发现
这完全是多虑的,毕竟一位难求。
忍不住仍要找到维特的拉娜,在他的房间发现了乐谱,在演奏会开始前几个小时,维特仍
旧不得不与拉娜碰上面,她给出了对这自创曲的评价:流俗。这严重打击了维特的信心,
维特的音乐成就是来自于拉娜的谆谆教诲,这是演奏会结束时维特的谢词所说,但也正因
如此,在亲子、志业的面向上具有对维特权威意义的拉娜,就像诅咒般地又贬低了维特一
次,且在如此重要的时刻。
当然,故事中我们知道演奏会后无论是莱恩霍弗、乐评家,甚至是在场观众,全数给予好
评,即便演奏会起初维特因为惧怕而取消弹奏自创曲,而以萧邦的《离别曲》演奏取代,
但在演奏会的后半,突破了桎梏的自己不再活在母亲权威的阴影下,这一日也同样是维特
重生之日。
表演后的聚会,母亲与教授以及其他人(甚至包括受赠的路人)聚于会场对面的酒吧,同
样的维特与表演团队也在同一个场所,但却分坐在不同的地方,我们看到拉娜背对着进酒
吧的维特一行人,包括前夫,这时教授打破沉默,
“我很佩服拉娜,她嫌自己不够好,所以她放弃弹琴。”
“对。我有充分理由吧,我知道自己无法成为佼佼者,您说过。”
“我对每个人都这样说,不成功便成仁。我说这种话是想测试,有谁会真正挺过去。”
“但那不是唯一理由,我的左手...”
“妳的左手不是理由,只是个借口,其实妳很有天赋,拉娜。”
“什么意思?”
“我是说实话。”
“不可能,你要我别丢父母的脸,我记得一清二楚,你说:‘拉娜,我能预想妳的第一次
公演,我已经为妳父母蒙羞感到难过。’我不相信你的话,你认为我有天赋?”
“对,妳有天赋,过去就是,有天赋的人不少,但跟我不相干,谢谢今晚的招待。晚安。

这些莱恩霍弗对拉娜说的话,就如同拉娜对音乐教室里头那位孩子说的话一般。或许我们
可以说这是教学错误,或许也可以说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但我们也可以说失败的人会为
自己找借口,如同拉娜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教师对自己说过的话,怪罪自己的左手太龟
毛放不开(莱恩霍弗曾经教学拉娜时所说)。我们无法否认对于任何孩子来说,作为权威
的长者所具有的影响力,但就如同莱恩霍弗所说其他人的天赋都与他不相干,甚至这些人
的成就也与他无关。
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维特在演奏会的后半突破了曾经的创伤,演奏了自己的作曲,即便他担心母亲给他的评语
将成谶,但这场表演却得到出乎意料的好评。故事最后也给了拉娜这个角色好的结局,在
她前往追求者邻居的家中时,见到屋内的钢琴时,她终于抬起不知多久没抬起的双手,弹
奏起美丽且流畅的音乐。
或许已经年老,或许没有任何观众,但就如同维特一般,拉娜也克服了自己人生的创伤,
不再把责任外推,创造出自己人生的意义。这个生日,不仅是对维特而言,也是对拉娜而
言,他们都作为一个主体,重新存在于世。一直活在她人眼中的拉娜,才一直想要成为所
有人眼中的主角,于是当有人是焦点—即便是自己的孩子—时,她就认为被篡夺、剥夺了
权利一般,但我们该认知的是身而为人的能动性,必须为自己负责、决定。
于是拉娜—Lara,不再是故事中的配角,故事的最后正是这个角色的开始,作为主角。
picture credit: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68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