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现年高龄87岁的英国独立电视与电影编剧、导演肯‧洛区,长年关注底层生活与劳工权益
,去年受访时表示最新作品《老橡树酒馆》“很可能”会是他的引退之作,毕竟每部电影
的筹备都需花费数年,而他也早已进入耄耋之年。持续关怀社会议题的同时,他也以本片
入围坎城影展金棕榈奖。
“老橡树”不仅是杜伦郡中一个过往繁荣矿区中的最后一家酒吧,也是这里唯一一个让剩
下的人们能够相聚的公共场所,经过30年的衰落,这个社区陷入困境。在一触即发的氛围
下,提杰和一位带着相机、充满好奇心的年轻叙利亚女孩雅拉建立起友谊,他们可以找到
让两个社区相互理解的方法吗?
从导演作品中经常关注的题材不难看出,他是一位乐观、正向,相信人性本善的人。不过
,电影最后雅拉一家得知父亲逝世后,几乎整个郡都前来关心的场景,似乎流于俗套且过
于刻意。弟弟开门看到一小群居民前来致意,马上叫姊姊雅拉出来看,到此都非常令人感
动,大致也能想像接下来还可能会有更多人来。但是,后续前来者不少都是全片不曾出现
过的临演,或许导演的确想表达,不论过去是否有不愉快,甚至认识与否,生死之前,是
人都会有怜悯之心,但这段的长度不短,最后雅拉甚至不是站在门前感谢前来哀悼的人,
而是与提杰讨论著他们成功改变这个社区,怎么想都不太合理。
除了忠实呈现难民融入新家园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之外,《老橡树酒馆》也是一个救赎
的故事。全片最感人之处莫过于提杰在丧失爱犬之后,对雅拉诉说自己是如何与牠相遇。
当时的提杰生活一团糟,整个大环境也让人看不到希望,所以他决定一死了之,怎知道,
就在他打算走进海里一了百了的时候,狗狗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让他重燃对生命的热情
。
虽然雅拉在父亲生死未卜时说,“保有希望”有时候其实更折磨人,但她从未真的放弃希
望。从她在难民营里自愿协助护理师,还因此习得流利的英文,抵达英国之后也积极帮助
他人适应生活不难看出,她其实一直相信“人生能够更好”。就像提杰的狗狗为他带来希
望,提杰也为难民社群带来希望,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而且也有当地人愿意协助他
们在此安身立命,这样的救赎与安心是无价的。
导演在电影中将难民现况刻划得很好,故事背景设定在2016年,而叙利亚难民是从2011年
叙利亚爆发内战后,世界各国协助安置才出现的族群。就像很多国家在情绪与社会资源上
都已感到疲乏,《老橡树酒馆》也忠实地将本地人与叙利亚难民的内心挣扎呈现出来。尤
其是在过去靠着采矿荣光一时,如今没落的杜伦郡,当地人自己都不是很好过,自然对于
政府让难民“看起来”过著比自己更好的生活感到不满。本地人都不见得吃饱,但难民家
每天都有香喷喷的食物送上门;当地的小朋友都不见得拥有脚踏车,虽说是二手,但难民
居然能够获得捐赠,同样生活在底层社会的英国人心里该如何平衡?
另一方面,如同雅拉反驳酒馆常客时所说“我们也希望可以回家。”有家归不得正是叙利
亚难民们的心声,他们有些甚至语言不通,只是为了活下去而离乡背井。好不容易抵达英
国,孩子在校遭受霸凌,还得面对居民的抗拒与歧视,更不用说即便有政府与善心人士的
协助,他们的生活也绝对称不上衣食无虞,甚至还得对于家乡家人的现况提心吊胆。电影
最后感谢许多叙利亚难民提供自己的故事,不管具名与否,《老橡树酒馆》演绎的正是他
们的真实生活。
全片多次提到“老橡树酒馆”是杜伦郡目前唯一的社交场所,其他地方都已经不再开放或
是关门大吉。即使杜伦郡没有没落,成天聚在久吧嚼舌根、杀时间似乎是大英国协的偏乡
最普遍的休闲活动。美国、英国与爱尔兰合拍的黑色悲喜剧《伊尼舍林的女妖》大半场景
也都在酒吧,虽说“伊尼舍林”是座虚构的岛,但设定为爱尔兰的一个偏僻小镇,其实就
与杜伦郡的状态差不多。明明还是下午,无所事事的当地居民就聚在老橡树酒馆,不少争
执与问题也由此而生。
看到最后,除了雅拉之外,观众应该也会对提杰产生同情,尤其他述说自己过去经历的片
段极为感人,但可惜的是,电影像是未搔到痒处一样,稍微告诉观众提杰的过去,但却没
有详细交代,像是老婆与儿子是为了什么事情离开他,他去父母的坟扫墓除了让观众知道
他现在孤家寡人之外也没有其他功能,甚至是什么原因让他愿意这样帮助难民也无迹可寻
。虽然比起提杰,导演应该更希望观众同理雅拉,但“说一半”的感觉还满强烈的。
整体来说,《老橡树酒馆》是一部观影过程有气愤、有哀伤,但同时又能感受到人性光辉
与温暖的电影。虽说结尾的处理与角色不够立体给人一种导演只是想用作品诉说他关注的
议题之感,但细腻地处理这些社会议题,并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正视世界上存
在的问题,也是导演的作品相当值得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