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梦想集中营》- 界线与范式(系统)转换

楼主: plurrr (ss)   2024-02-26 21:08:36
去年坎城评审团大奖得主。
上周五上映,现正热映中
推荐给大家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https://reurl.cc/aL8W3G (刊登于网址的原文,含图片与连结)
描述二战德国恶名昭彰的奥斯威辛犹太人集中营管理指挥官鲁道夫霍斯(Rudolf Höss)
生平,他甚至是Zyklon B毒气室发明者,《梦想集中营》呈现上述其看似“遥远”历史事
件后面,反而以一种贴近现代的家庭生活,甚至描述纳粹执行“灭绝计画”如同坊间公司
的专案组织般,如此与我们当下生活相去不远的“办公室生活”,进而让人联想与思考文
明下的效率化与人成为工具性问题。
一如同样夺得坎城影展评审团大奖的匈牙利电影《索尔之子》,电影艺术面对“纳粹”议
题在欧洲人文主义会被特殊眼光注目的语境中,两部片同样利用声音暗示“隔绝于外”(
注1),《梦想集中营》片头之后以全黑画面数秒像是哀悼,或看不见的恐怖指涉,搭上
如变调的宗教声音回响,同时在片中结构安插不同颜色色卡,辅以段落式的诡谲配乐,一
如导演在《肌肤之侵》对于音画实验的企图。
相对《索尔之子》大光圈浅焦,描述犹太人因为担任灭绝营中处理尸体的员工得以幸存,
以像是困于自身的语境陈述个人与外在世界的“模糊”关联。《梦想集中营》则是大部分
以极度清晰,几乎没有景深的方式,叙述著因为要建盖灭绝营,一墙之隔则是一旁长官与
家属们的“梦想生活园区”,一种以IKEA型录般的现代生活“版型”。在此必须要特别注
意,电影中利用数位摄影并大多是广角的影像下呈现“新的质感”,那些相对于“欧洲”
这个字眼随之而来的文化与历史性的“斑驳材质”,电影中呈现的是欧洲中产阶级田园生
活的“崭新再现”(所以美术人员完全不需要对质感上做旧)。
同样对比于《索尔之子》的极度主观,《梦想集中营》在叙事上的客观性策略,试图影射
当代,并像是提问:在历史演进中,文明是否具备某种共通性的“无害”?就如同电影中
在讨论一台先进具有效率的焚烧尸体建筑构造,会让人想到台湾护国神山-台积电扩增晶
圆厂(最近在熊本盖工厂的新闻),同时想像电影中剧情如同现代工厂扩建伴随着人事调
动等等,电影像是专注描述种种“纳粹公司”的组织运作,暗示著无关工厂运作技术与管
理之外的道德判断该指向何处?
在此近乎“没有个人(性格)”的客观描述中,穿插著Jonathan Glazer在众多欧陆
arthouse film中倒也独树一格的实验趋向,这次则是以类似负片(negative)效果(技
术上暂且不提:注2),仿佛意味着看似理想庄园生活背后“不可见”世界的“反面”,
并以此像是仿制模范家庭的帘幕拉下来的黑暗阳光(如电影海报),透露一丝丝梦想生活
区围墙的另一侧正遭受灭绝灾难的蛛丝马迹,叙事以浪漫童话故事对白,偷偷置放食物,
或捡到?被关进集中营者的信,隐藏在音乐中,精彩的音像构成,如此带有一点点奇幻意
味的怜悯。
除此之外,如同片尾,主角Rudolf Höss在离开总部大楼的空间描写,外加暗示生病的呕
吐?电影瞬间将长廊切换至现代奥斯威辛已转变成具备有历史与教育的博物馆园区,并同
样描述一般人很少想像历史大叙事下会出现极为生活化日常的打扫擦拭工作,以这样“影
像陈列”:说是人只是用衬托出现代化配置空间的“无机感”也不为过(注3),在此已
经不谈“平庸的邪恶”这类的道德问题。又如同对比著《白色缎带》(注4)呈现德国乡
村少年成为纳粹前,带有宗教视角描述规范与惩罚中复杂又苍白的人性;《梦想集中营》
专注着墨“技术层面”的科技进步、人员调派(HR)的现代性日常中,几乎无关乎道德价
值(刻意的拘谨,连疑似偷情也点到为止),一如现代生活,一切只在不同界线中系统切
换。
(注1)
议题特殊有其好处是容易吸引目光;但坏处是电影美学上的稀释,尤其是这个以欧洲文化
中心主义极端要小心的“纳粹”议题。但身为贝拉塔尔的徒弟,承袭了“高拐(台语)的
”影像叙事,也让这部片甩开了避免人文主义论调的目光焦距。相当巧妙、聪明的?利用
摄影机技巧的回避大历史的个体裸命,展示了如何在纳粹大屠杀的议题中忽略议题,却利
用,如:声音另一层情境的营造,杀人无形。
以上节录笔者谈《索尔之子》
https://notfind2017.blogspot.com/2015/11/2015-son-of-saul_30.html
(注2)
以传统底片材料的负片,用来呈现电影中梦想园区之外不可见的悲惨集中营隐性的线索。
但在物理逻辑上,若将剧照以Photoshop转换,会变成真正的负片(下图),以此推断创
作者只是以乍看“负片效果”表现光明/黑暗-可见的/隐藏的对比隐喻,但实际上可能是
用后制特效或前制加工拍摄而成。
(注3)
如同著名德国当代摄影艺术家Andreas Gursky作品呈现的“无机感”(见罗惠瑜评论文章
描述,有兴趣者可以自行搜寻)
(注4)
主角Christian Friedel为《白色缎带》(2009)的其中演员,应该是导演铺设的彩蛋。
作者: RachelMcAdam (瑞秋卖灯丝)   2024-02-27 16:09:00
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要表现无聊,呈现霍斯就是把这份工作搞成像个办公仔一样的工作日常家人就是闲闲没事干的高管外派亲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