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好读:https://vocus.cc/article/655365bdfd89780001ec36a3
以2008年北京奥运时间点的中国高考乱象为背景,直击“现代科举”下,家长为了
让孩子“鲤跃龙门”而无所不用其极,付出金钱、劳力、时间、尊严,甚至是人性。
为了孩子能够放弃一切的家长,黑白片更显凄凉。
这样的题材,在整个东亚或说是儒家文化圈内,应该都算是非常有感触的了。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众所皆知,中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但是最上等的大学仍然就是那么几间,还有
许多都集中在北京。
为了“公平”,中国的大学高考是全国共通的,你生在海南岛,一样能考上北京清
华大学。
但让我们面对现实,海南岛是能有多少学生考得上北京清华大学?
生在北京的学生,有最好的师资,最好的环境,最好的家长,甚至还有当地保障名
额,那他们当然考得上囉。
于是同样是为了“公平”,海南岛的学生可以“加分”。这方面电影比较模糊,似
乎是直接加分,也可能是海南岛出的考题就是比较简单。
然后就有全中国各地的家长到处钻营、托关系,把孩子送去类似的偏远省分考试,
以求能利用分数优势高中状元,称为“高考移民”。
其实说高考是“现代科举”一点都没错,因为这种制度真的在科举时代就有了,各
地省分的中举名额是不同的,所以也真的有考生千里迢迢去名额多的省份应试。
但现代不是交通便利了吗?资讯流通了吗?这种行为也就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方便
,掮客甚至狂到敢说出“加五万保你证件无误、再加五万直接给你一个北京清大的
名额,不要就滚。”
用币值和购买力来换算,大约台币一百万以内就能有一个台大的名额...说实在
不算贵,难怪这么多中国家长不管有关系没关系,都趋之若鹜。
“移民”的方法其实意外的古典,就是冒充当地考生的身分。这方面连新闻都有很
多报导,有时用的是辍学或是失踪的人口去当地考试,那还算稳当;有的直接把考
中的人给顶替掉了:“中举”的考生苦等不到录取通知,没奈何回家种田去,殊不
知几千里外你“本人”都已经去学校注册好了呢!
《菠萝,凤梨》的主角是一对母女,更正确说是母亲,单亲拉拔女儿长大,帮哥哥
一家照顾瘫痈在床的岳母,换来一个栖身之地与一点经济支援。
妈妈当年的学校成绩似乎并不比哥哥差,但是为了支援哥哥上学而辍学去北京打工
,终于让哥哥考中北京的三流大学,现在成了家乡一个还有点能量的官,何等的威
风。反之妈妈打了半辈子工,现在除了一个女儿外一无所有。
妈妈心中能不苦吗?能不怨吗?她用标准“虎妈”的姿态严厉督促女儿读书,希望
能在高考中代替自己扬眉吐气,最起码不用复制自己的人生。
但是读书也是讲天分的,女儿的成绩连考个专科(大约等于台湾的五专或技术大学
?)都很勉强,照当地“名师”的说法,那还不如去打工呢。
也是“名师”看在跟妈妈做过几天同学(因为妈妈辍学)的份上给出了路子,也就
是“高考移民”,人民币七万,不,甚至他那一份的一万佣金都不用了,六万就好。
妈妈上天下海,求哥哥求嫂嫂求朋友,最后几乎是和哥哥撕破了脸放了狠话凑够了
钱,和女儿千里迢迢地从山东坐长途火车到了海南岛。
才刚租了个房间,这边掮客不认了,得加钱。想尽办法凑够了钱后,却又看到一个
又一个的“高考移民”被抓包,甚至还有已经考上的被举报开除的消息。
母女俩怎看都不像是海南岛人,北方的菠萝和南方的凤梨那是一样的吗?被举报根
本就是时间的问题,而时间也就这样一点一滴的过去,滴答、滴答...
《菠萝,凤梨》前半段像是同情社会底层的写实片,而后半段简直就像是犯罪惊悚
片了。
看着妈妈随着故事进展,为了女儿能“成龙成凤”而一点一滴的放弃自己的底线,
一开始不想要让女儿去北京大染缸打工赚那不清不白的钱,甚至连“好闺蜜”发现
老公外遇时情绪崩溃而大方提供的借款都不要。
但为了凑钱,妈妈情绪越来越焦躁,衣服领口也是越开越低。她几乎是情绪勒索自
己的哥哥才凑到钱,但到了海南岛没有退路之后,面对掮客的勒索,自己也开始以
类似诈骗的手段去搞钱了。
为了女儿的出人头地,她的肉体和原则都是可以出卖的了,但她的人性呢?她最后
的底线在哪里呢?电影的结尾用了好几颗有够长的长镜头(当然不能跟某些台湾名
导相比),应该就是为了强调她最后的挣扎。
那还是太长了。我能体会到导演的用意,能赞叹主演那走钢丝一样的演技,但那终
究还是,有点太长了。
除了这最后一段剧情外,整部片是接近满分的,母女俩那相爱相恨、互相折磨的表
演实在是太到位了。
相爱相恨的母女俩,演技看得非常过瘾。
说说女儿,一个在“名师”口中在班上最努力的几个人之一,而在成绩单上却又是
倒数的几个人之一。这样的人我们求学途中应该都见过,甚至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女儿会想要放弃高考,早点和朋友一样去北京打工赚钱真的一点都不意外。她甚至
对另外一个早就用“高考移民”考上一流大学的朋友嗤之以鼻。
她对于外表光鲜亮丽却似乎把妈妈当作廉价佣人来用的舅舅一家既嫉妒又厌弃,对
于自己不得不依赖舅舅的“好意”才有四堵墙一扇天花板能栖身,肯定有着说不出
的愤怒。
她有着朴素的正义观,对于自己用高考移民抢了当地学生的名额有所疑虑;她身处
底层时因为愤怒而强大,能够不声不响地收拾行李准备孤身“进京”;但当她来到
海南岛成为“学霸”后却无比胆怯,一举一动都像在做贼。
可惜电影没有对她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局。不知道导演是无法决定呢,或是在中国的
拍片环境下不允许呢?
毕竟,她若真考上了,那不就是鼓励犯罪,造成很坏很坏的影响吗?
但她若真被举报了,那不就是在说韭菜要认命,乖乖去打工吗?
也正因此,就连电影的结局、妈妈最后的决定,看起来也是透著一股妥协的味道。
但总的来说,这部片还是好看的,剧本和主演都确实不愧金马奖入围的强大。作为
台湾人,我也很推荐大家去看看的,毕竟台湾近年似乎很少有这种“现代科举”的
题材,毕竟我们的大学多到只要你想读,几乎没有读不到的。
但我们真有摆脱科举思维吗?寒窗苦读十年,一跃龙门的梦想?趁著年少拚死命学
习,过了一道坎就一路坦途的期盼?如果没有,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要学习的才艺越
来越多,补习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