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改编自丹麦1930年代的真人真事黑历史,《坏教欲女孩》讲述当年对社会底层女性的压抑
与优生学观念造成的可怕后果。就像当年被迫绝育的上万名丹麦女孩一样,不是每个人的
故事结局都很美好,电影带领观众认识当时丹麦女孩的处境与无奈。
“妳们都没有梦想吗?”
刚过二八年华的17岁,理应是梦想奔驰的年纪,但在1930年代的丹麦,如果行为举止没有
符合社会期待,便会被贴上“不守妇道”的标签。对主角玛伦来说,她的青春是受禁锢的
年代。被安置到史葡格岛上的女孩,或被判定为败德,或被认定为智能不足,但从片中的
互动能够判断,她们多数没有智力问题。玛伦问其他妇女之家的伙伴,难道她们都没有梦
想吗?看来最年长的卡拉只想回家,可能是唯一有智能障碍的伊莉丝想要学做漂亮洋装,
玛伦还说她可以当模特儿。
看似乖乖牌的索琳咕哝著自己没有梦想,但其实她希望自己在来到史葡格岛前产下的女儿
能够回到自己身边。真正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梦想的是玛伦,她只想快乐地生活、做自己
。虽说玛伦上班常常请假、迟到,但她并非不想工作,只想玩乐,而是玛伦向往活在当下
、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当中也包括性自主,无拘无束的情欲流动才是她奉行的理念。
其实,与其说玛伦是主角,角色成长明显,前后态度大转变的索琳才更像主角。玛伦一来
到史葡格岛,索琳就被指派为负责帮她适应环境的室友,举凡全员到齐才能坐下、开动,
衣服脱下要折好,索琳都像是训练有素的纠察队,宛如一个口令一个动作一样地做到完美
,她也一一转达给玛伦。玛伦也并非叛逆地不论索琳说什么都要反驳,但思想还没被修剪
地有棱有角的她,还保有批判性思考。听到可以自己制作洋装,而且形式不拘,玛伦便兴
奋地打算利用自己的裁缝长才制作比较漂亮的样式,而索琳还丝毫不解为什么不做简单的
样式就好。
从一开始认为所有来到史葡格岛的女孩都需要帮助,以至于面对玛伦的“不想要人帮”措
手不及,掉下无助的眼泪,在与玛伦相处的过程中,索琳慢慢长出捍卫自己的坚定与决心
;从第一次听到玛伦密谋劫持船只逃跑,跑去打小报告,到最后看不下去失去女儿的玛伦
心情低落,而主动询问伊莉丝是否真的会开船,索琳渐渐找回那个“叛逆”的自我。玛伦
与索琳一开始互看不顺眼,朝夕相处之后不但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还由于同样经历与女儿
分离的痛苦,唤醒她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勇气,最终也成功与女儿重逢。
片中提到的新绝育法与史葡格岛女子收容所是纳粹德国的优生政策下的产物,不管是底层
社会还是智能不足的女孩未婚怀孕,都会被送到这里。反骨的玛伦在道德警察与儿福机构
关切之后,面对精神科医生的问话她一概不理,大概觉得那些问题污辱自己的智商,但事
实是,即便玛伦当时认真回答,她应该还是会因为不守妇道被送往史葡格岛。这个“判决
”说好听是“治疗”,但其实跟服刑也没什么两样,只是比较自由而已。虽然妇女之家的
负责人声称,只要大家表现好就有机会在机构监管下回本岛去担任家庭帮佣,但就连表现
最好的索琳都已经在史葡格岛上待六年,究竟何时能够回家真的是遥遥无期。
即使成功获得工作,也必须先接受绝育才能回归社会。对当时的丹麦社会来讲,这些未婚
怀孕的女孩产下后代之后,最好不要再让他们有机会怀上另一个孩子,这就是优生学的概
念。《坏教欲女孩》的情节已经够令人难过,还好索琳最后是到好人家去担任家庭帮佣。
索琳告诉奶奶自己终于可以脱离机构监管的时候,奶奶的喜悦真的非常真心,也不会觉得
以后没有人服侍自己,而且根据奶奶的话,她应该也是思想比较自由的女性,所以才会被
妈妈说不要多话,幸好她先生不在意,因此听到索琳能够自由地回归社会,奶奶发自内心
为她感到高兴。
除了《坏教欲女孩》之外,2019年的另一部丹麦电影《悬案密码 第64号》也触碰史葡格
岛女子收容所这段黑历史。不同的是,《坏教欲女孩》比较著重在女子收容所内的生活与
当时的女孩如果奋力抵抗会是什么样子,而《悬案密码 第64号》由于是改编自同名小说
,所以除了忠实呈现史葡格岛的段落之外,大部分的篇幅还是分配给犯罪推理的桥段。不
过,对于想要了解史葡格岛历史的影迷来说,两部电影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也是彼此
很棒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