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近期看完《尼罗河女儿》好奇它的制作年分
查阅完侯导年表,看到侯导还有即将发表的作品隔天
就出现侯导因病退休的消息
之前就略有所闻侯导生病
但没有想到是无法在拍摄电影长片...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以为《尼罗河女儿》是侯孝贤(以下简称“侯导”)比《恋恋风尘》《风柜来的人》更早
期作品,一查之下,原来是《悲情城市》的上一部作品。
原名《王家的纹章》这部日本少女漫画在我小时候很有印象,是被盗版书商翻译为“尼罗
河的女儿”,因为当时的日本漫画好像都是盗版的?也算是蛮有趣的脉络。而电影《尼罗
河女儿》挪用其名,并重新绘制以漫画中“少女”概念与情怀作为叙事出发点。
《尼罗河女儿》拥有侯导标志的形式感,长镜头、空景、写实中写意等等气氛大于情节,
看完却觉得深度上略显不足(但也是不错看)。不过里头描写都市感很可能是最接近杨德
昌气氛的侯孝贤电影,因为后续的《千禧曼波》、《最好的时光》(的最后一段)虽一样
描写都会中年轻男女情爱,却已不是那样的怀旧感。
会好奇《尼罗河女儿》相对是较少被提及的侯导早中期作品,看完后大概理解。例如后续
的《悲情城市》以家族成长兴衰,隐然透露台湾大历史下的个人命运;以及《尼罗河女儿
》之前那些较常被提及自传性色彩浓厚作品,大多是台湾经历著乡村与都市之间变异,擅
长捕抓大时代环境下人事物变迁,故相较之下《尼罗河女儿》虽是离异家庭的背景,但本
质上是纯粹的少女情怀,这样的青春伤感,在年纪渐长之后,如此看来像是强说愁的忧郁
泡泡。
也许是“中继”之作《尼罗河女儿》带到侯导中晚期作品更加着重的兄弟情义、江湖感(
微黑道)氛围(注1)连结到后续的《好男好女》、《南国再见,南国》 如此的“江湖气
味”同时又连结到侯导小时候对中国文化与武侠的向往(注1) 《海上花》除了张爱玲文
学改编,着重上海妓院社交场的明争暗斗,除了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想像,其实也与现代
(酒店文化)相去不远。加上最近传出侯导因病被迫提前退休消息,而同样“再现”(注
2)中国古典文化《刺客聂隐娘》变成了最后一部作品,侯导作品历程几乎可以确定。
相较于杨德昌的《一一》透露了较为圆满的人生态度。很可惜侯导在晚年好像少一部描写
回顾自我生命境遇的作品。不过也许正如同他曾说他小时候不小心感受到了一种以电影方
式旁观时间与空间的自我孤独感(注2),就如同一直以来,所谓侯孝贤电影中的生活感
与时间感捕抓。那些也在《尼罗河女儿》中,光气氛就很动人的画面,如李天禄与主角年
幼妹妹的互动,在一个串接门外与餐桌的空间中,自然且旁观的几颗镜头,人去楼空而风
依旧缓缓吹动,一如侯导标志性气氛,化繁为简的纯粹,也已经是一种生命的注解。
(注1)
见阿萨亚斯(Olivier Assayas)拍的HHH: Portrait of Hou Hsiao-Hsien纪录片(相关
资源请自行搜寻)
(注2)
电影“再现”的问题不是本文讨论范围
有兴趣者可以参见笔者《刺客聂隐娘》观后感
https://notfind2017.blogspot.com/2015/09/blog-post_6.html
(注3)
同(注1)影片(约8:22处),以下复制维基百科文字:
侯孝贤提到,小时候在凤山爬上芒果树偷摘芒果,会在树上吃完芒果才拿几颗芒果离开。
他印象很深刻,在树上吃芒果很明显感受到时间跟空间,有一股很寂寞的感觉、心情,“
我想这跟后来能拍电影可能有很大的关连,就是你好像有一个角度突然停下来,感觉身处
的时间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