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来自雪国的遗书》一生悬命的活着

楼主: KevinMoleaf (陆坡)   2023-08-26 02:22:15
大雪纷飞时,零下六十八度止不住的思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不只有改变世界局势,也让人再次知道战争所带来让人悲痛的代
价,其中不管是欧美或当时帝国主义盛行的日本,最终如今在追思当年的战乱时代,都体
会到“和平”的意义。
但世界还是有着大大小小的战争,如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影像放送到世界各地,战火与战
俘的样貌,不仅让人想起过去留在俄罗斯那些东亚军人的故事。
《来自雪国的遗书》是改编日本文学作品《収容所から来た遗书》,故事叙述满州国的日
本军人山本幡男投降后,被俄罗斯军方强制送往西伯利亚的战俘营进行劳改。在极地里他
面对许多同胞死于营养不良、自杀逃跑、或阶级内斗中,仍保持回去日本的希望,终于盼
到可以返家的那天,他却因为精通俄语被怀疑是间谍而被阻断回国的道路。
《来自雪国的遗书》是什么电影:
2021年时,台湾研究者陈力航整理自己祖父陈以文留下资料,并且配合许多历史文献和纪
录出版了《零下六十八度-二战后台湾人的西伯利亚战俘经验》,开启台湾人较不熟悉,
台籍日本兵在满州国和被俄罗斯军方俘虏,属于台湾少数人的历史一页。在日本二战投降
后,约有60万人被强制送往西伯利亚的战俘营,这其中除了日本人外,一些日本殖民地的
军人也在其中,台湾人也是其一。
在书中有详细描绘关于当时日本兵战俘在西伯利亚集中营的生活,并且也提到多位当年的
日台军人在几十年后又重新回去那曾经难忘记忆的地方,可惜已经人去楼空,当年战俘营
已经不见踪迹,只剩下被埋在此地为战争牺牲的人们。
电影《来自雪国的遗书》则是艺文作品,透过一位在俄罗斯死去的军人的多张遗书,来还
原当时他们思念家乡、亲人爱人的情绪,可以说代表着数以万计被滞留于雪国军人的心情

《来自雪国的遗书》是由女性作家辺见じゅん创作的小说,辺见じゅん是角川书店创办人
-角川源义的女儿,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对诗歌、俳句等文艺作品很感兴趣,也创作多
部以日本军旅、战后故事等为题材的反战小说获得许多小说奖项。
其开端是因为在散步时遇上一位因大和号失去儿子的母亲,而在访谈多位大和号的相关家
属后,写作出《男人们的大和》,还加入海墓调查委员会,成功查到大和号沉没的地点与
沉入海里船体的位置。
在1993年终战48年时,《来自雪国的遗书》以特别企划的形式改编成有着电影长度的电视
剧,得到日本放送文化基金最高本赏的获奖肯定。在之后也被绘制成漫画作品,漫画则是
以山本幡男的视角解说他们在西伯利亚发生的故事,包含一些电影与电视剧没有的细节。
而作家辺见じゅん在写作《来自雪国的遗书》曾描绘许多日本军人面对自尊的挣扎,在访
谈一些战后生存下来的人,她也不断在生前找寻“人的尊严究竟是什么?”、“为了尊严
而死去值得吗?”如此的自省。
《来自雪国的遗书》分析与延伸:
辺见じゅん在创作《収容所から来た遗书》时,与《男人们的大和》、《女人们的大和》
、《昭和的遗书》等作品一样,都是以访谈调查的方式所写作出这部军旅小说。
这部电影与小说的故事是完全有真人真事的模板,其所有的经历来于当时的一般兵山本幡
男的经历来改写,除了山本家人与妻子小孩收到许多战友给予的遗书之外,也透过查访这
些经历过西伯利亚集中营的战友,来完整整个战俘营的故事与发生之事。
山本幡男是在辍学后前往当时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满州国作为铁道员,而因为在日本时
山本幡男对于社会主义、左派运动很感兴趣故大量的阅读了一些俄罗斯左翼作家、诗人的
作品,故在工作期间俄罗斯的主管对他相当惊艳,并且对于其他国际社会脉络、知识、和
各国语言也都有涉略,并且反断日本当时的军国主义思潮,但最后还是在二战受到国家征
召入伍,而在战后被苏联俘虏进集中营。
《来自雪国的遗书》电影中虽然没有特别提到,但在原作中却有提到当时被以战争犯逮捕
后,几乎终生不能回国,山本幡男除了对妻子与孩子的寄托外,是以创作日本短歌和俳句
坚持下去,故电影中一些出场的军人角色除了是山本幡男所见到的日本兵被俘虏的样貌外
,某方面也有一些人代表着他自己对日本文学的热爱,这也刚好跟作者辺见じゅん不谋而
合,描绘山本幡男的故事某方面也让一样喜欢文字创作的辺见じゅん有更多思考。
在电影里有幕一位士兵因为会写字而开心,这是因为山本幡男在集中营里私下偷偷举办文
化学习会、并且讲述一些日本古老的诗歌故事和佛教经典,让士兵们增加有活下去的希望
与动力。
甚至用工作的水泥袋和私藏的铅笔偷偷创作同人志、写下文章让士兵们传阅,并也利用当
时俄罗斯想跟日本人共产宣教时,在不激怒俄罗斯军人的状况下以幌子继续集会、写作与
创作各种经典文学娱乐。山本幡男不断鼓舞日本兵回国希望,直到送走最后一批日本战俘

《来自雪国的遗书》值得一看吗?
电影《来自雪国的遗书》是翻拍经典的日本反战文学作品,也是辺见じゅん透过撰写山本
幡男的故事不断思考“生而为人的尊严”这个问题,对于日本军国主义战争所作所为带来
的结果与被无故牺牲的各种人失去生命与尊严的批判。
根据与《零下六十八度-二战后台湾人的西伯利亚战俘经验》作者陈力航简单交流,陈力
航认为电影还原近乎七成的还原度,一些看似荒谬的场景如唱民谣歌曲、舞台上共产主义
的推广,其实都是真有其事。
但《来自雪国的遗书》很可惜的一点是整体像是拼拼凑凑出来的片段,在转场与故事叙述
上没有做好同整,让如果不熟悉这段日军在满州国历史的人会有点不知所云,要不之前有
先读过相关书籍,不然恐怕在看电影时无法很快进入状况,这也是《来自雪国的遗书》很
大的遗憾,应该要再增加一些故事的细节去让观众了解,而不是将许多名场面写实化就完
事。
我认为从故事和历史上集中营的战友叙述,可以了解为何这些归国的军人会愿意将山本幡
男的遗书背诵,并要传达给他家人,可以说在集中营山本幡男担任两方协调的角色,也是
不断去支持他人让他们活下去的动力之一,透过文字、故事、戏剧、运动组织的方式,让
他人感觉自己可以继续活着。虽然这样比喻有些不合适,但就像许多动漫宅也是透过看自
己喜欢的作品连载,继续努力生活,人的生存往往需要一种寄托。
而收获最多的可能不是别人,而是撰写这篇故事的作者辺见じゅん,她表示这个真人真事
的故事让她看见真的有人可以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信念,而且他不是什么特别
之人,只是个被战争牵连普通的士兵。
文化是有力量的,就像山本幡男对那些一样被俘的军人说:“人只要能活着,就是快乐的
。”透过文字与故事,这些特点其实是《来自雪国的遗书》的核心,但电影却只剩下遗书
的文字渲染情绪,真的可惜了。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3-08-26 18:49:00
小熊英二的《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也可以参考主角是他老爸,也是被送去西伯利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