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芭比

楼主: jygiant0330 (小祯)   2023-07-25 22:36:09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最受瞩目的暑假强档非《芭比》与《奥本海默》莫属,台湾的上映日刚好错开,让两部都
想要第一时间看到的影迷能够轻松安排。上映日前好几个月,《芭比》的广告就扑天盖地
地袭来,到处都是她粉红色的身影,不过,看似无脑爽片的包装下,其实隐含深远寓意。
芭比在一个完美的地方过著完美的人生,会举办超级盛大的派对,有华丽音乐及排舞,每
天都过著很棒的日子。发生怪事后她决定与肯尼进入真实世界,去探索事情的真相,并且
引发一连串的意外事件。
与其说《芭比》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倒不如说它倡导性别平权,任何性别都不该被边
缘化。不过,利用“芭比”这个IP来传达女性主义或性别平权的议题非常适切,超过60年
来,制造芭比娃娃玩具的美泰儿公司认为其多变的职业与造型是女性独立的象征,但即便
美泰儿陆续产制不同体型与人种的芭比,“芭比”仍旧成为“肤浅”、“愚蠢”的代名词
,而且不切实际的体型与外貌长久以来对女性造成很大的压力。
电影《芭比》不但在芭比去过现实世界后明确点出“容貌焦虑”的可怕,也同时指出“美
貌”不是由年龄所定义。第一次见到“老人”的芭比,认真端详她们脸上的岁月痕迹后,
发自内心地说出“妳好美”,而她们也充满自信地说“我知道,我一直都很美”。电影里
的芭比乐园是不存在现实世界的“理想”,但银幕外的现实世界又有多少人如这几位老人
一样,可以不受世俗的美丑标准绑架,大声说出自己很美呢?
除了容貌焦虑之外,《芭比》也提到不少社会加诸给女性的压力,不论是工作表现、学业
表现,还是养家生子,都呈现出一种“必须好又不能太好”的强人所难。虽说这些较为严
肃的议题是由芭比在现实生活中的“主人”葛洛莉的口中以教条式的方式一口气对遭洗脑
的芭比们说出,可能会是部分观众不是很喜欢的处理方式,但这的确是很多女性的心声,
而关键就在于如果不是这样一股脑地大吼出来,男性多半完全不知道原来现实世界的女性
在生活的各个面向面临各种压迫。
但是,《芭比》在处理“夺权”计画时,也用上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性别互动。最明显
的像是男性说教(Mansplaining),让已经解除洗脑状态的芭比假装自己不懂电脑、电影
或运动,吸引男性主动向其解释该事物,进而解救更多遭洗脑的芭比。搞笑逗趣之余,其
实现实中不乏这种自以为不说明女性就无法理解各种事物的男性。最后,为了让男性忘记
前往法院投票,芭比们让男性反目,这或许也是反映男性凡事都得胜出的刻板印象。
如果《芭比》只是像悬疑惊悚片《别担心亲爱的》一样点出男性控制女性就过于单薄,《
芭比》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利用“芭比”与“肯尼”的设定进行性别翻转。在芭比乐园里
,芭比拥有各种职业与身分,有各种可能性,但肯尼就只是肯尼,他虽然是救生员,但却
连冲浪与游泳都不会,充其量只是当个“海滩男孩”。肯尼逆来顺受,即使芭比对他的爱
视而不见,他也没有埋怨,直到...他看到“真实世界”是什么样子。
芭比在真实世界里发现,男人会对她投以鄙视、色情的眼光;肯尼则发现世界是由男人把
持,而且马跟车是世界上最帅气的东西!他这才发现自己过去完全不需要忍气吞声,便决
定将父权搬回芭比乐园,扭转自己过去的地位与生活,这个过程可能也像有些人觉得现在
平权或女权意识“太过”抬头,因而反感一样。其实,过犹不及,互相尊重才是根本之道
。虽说《芭比》的性别翻转处理很有趣,但并没有借此讨论多元性别稍嫌可惜。
爱尔兰小说家西西莉亚‧埃亨(Cecelia Ahern)2018年的短篇集《Roar》,以30篇女性
的故事揭示现代女性所面临的各种困境与挣扎。《芭比》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让人想起其
中一篇“架上的女人(The Woman Who Was Kept on the Shelf)”,当芭比满心欢喜地
来到自己的出生地“美泰儿”,却意外发现所有的决策者都是男性,而这些人只想要她“
回到盒子里”。就像短篇“架上的女人”里的主角,虽然并未被亏待,但也就是像奖杯一
样被供在架上而已,不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再拥有发声的权利。
《芭比》里用不同的角色来象征现实生活中对自我认同感到迷惘的人。在芭比们努力为争
取自己的权益时,仍然有一位“不是肯尼”的男性是她们忠实的战友,“艾伦”俨然是芭
比乐园里最明事理的人。乍看之下,好像不管芭比乐园是笼罩在父权还是女权之下,艾伦
都是边缘人,但其实无论是哪一个时期,艾伦都有一席之地。他不是整天玩乐、一事无成
的肯尼,他辛勤工作;就算肯尼宣扬父权,他也不认为本来各司其职的芭比们应该变成侍
奉男性的女仆或玩物。或许电影希望观众能够成为艾伦,懂得尊重他人,并拥有独立思考
的能力。
主角芭比既已设定为“经典芭比”,她也代表着刻板印象中对“完美女性”的定义,而这
也引起小女孩莎夏的反感。芭比是多变的,所以即便是经典款芭比,也只是众多芭比形象
中的一种而已,但受启发前的芭比却认为自己必须“完美”。作为故事的主角,芭比的角
色成长与英雄曲线带领着她从盲目的快乐公主,到开始思考死亡的意义,最后进入现实世
界体会人情冷暖,学会美与眼泪的真缔,进而决定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成为人类。
至于本该很边缘,却意外很抢戏的男主角肯尼,也有自己的课题要完成。由于生活在极端
女权的芭比乐园,肯尼的自信与自我认同过于低落,也才造成他认识父权之后的滥用,这
正是我们经常看到“由自卑而来的自大”。但肯尼毕竟还是单纯又善良,他最后向芭比坦
承,其实他知道马与车跟父权没有关系之后,他就不觉得好玩了,反而再次陷入“没有芭
比,他什么都不是”的低潮漩涡。芭比这才告诉肯尼,他必须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不需
要依附他人,即使他“只是”肯尼,那又如何呢?这样也就够了。没有人该绕着别人打转
,该为自己而活。
最后,当然就是跳脱正常角色的“怪芭比”。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是怪芭比,因为每个人
身上都有一些其他人无法理解的地方,而《芭比》要告诉大家的就是,这也没有什么关系
,毕竟每个人的价值也不是靠性别或职业来定义的。或许在某个群体或人生的某个阶段,
我们都会成为怪芭比,但只要理解没有人生而完美,而且也没有必要追求完美,那身为怪
芭比好像就突然变成一件很“酷”的事情了,又或者这本来就是一件酷到不行的事。
除了这些针对女性主义与性别平权的剧情设定之外,作为一部根据玩具改编的电影,《芭
比》在场景设计与视觉效果上完全忠于玩具的特性。不仅保留芭比的娃娃屋展开的特性,
就连里面的摆饰与配件也都很有玩具的感觉,肯尼狠心将芭比的经典款服饰丢出屋外的时
候,还荒谬地上演空中服装秀也是令人啼笑皆非。芭比乐园与现实世界的连结,也很有游
戏的感觉,想像一个把玩芭比与肯尼的小孩,决定让他们出去旅行所安排的旅程,的确可
能包含帆船、溜冰鞋、火箭、协力车等各种互相不搭轧的交通工具。
在一片浮夸欢乐的气氛当中,安插严肃的资讯,不会让观众感到压力,又可以达到传递核
心宗旨的目的,的确是一部极为适合在暑假档期上映的电影。除了有帅哥美女卡司之外,
还能听到Ryan Gosling的肯尼演唱的动人歌曲,就绝对值回票价。
作者: momvic110456 (monvicada)   2023-07-26 00:19:00
作者: Misscat16868   2023-07-26 08:37:00
假面毒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