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魏德圣《台湾三部曲》计画,为何对台

楼主: blessbless (123)   2023-07-21 12:16:12
看到有人在讨论大场面大格局与小确幸小视角的问题,我觉得这篇文蛮值得一看的(旧文
)(最近很喜欢黄信尧)
https://i.imgur.com/eXW5IWt.jpg
2017年,第54届金马奖,《大佛普拉斯》以势如破竹的气势,以最佳新导演、最佳改编剧
本、最佳摄影、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等奖项成为该届最大赢家,在导演
黄信尧质朴且坚毅的诠释下,电影散发一种小人物的精彩,更在那对社会的无奈下,萦绕
满腹委屈的省思。
如今,《大佛普拉斯》所带来的感动还不仅于此,它将代表台湾角逐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外语片奖项,在经过甄选委员会热烈讨论,最终决议一致通过,评审大赞“技术精良
、言简意赅,以幽默风格及特殊的电影语法,呈现台湾的社会现状。”
文化部透露,这次报名角逐代表台湾参加最佳外语片的电影,就高达15部,包括《上岸的
鱼》、《大佛普拉斯》、《血观音》、《强尼.凯克》、《盛情款待》、《只有大海知道
》、《小玩意》、《角头2:王者再起》、《山的那一边》、《引爆点》、《翻滚吧!男人
》、《范保德》、《切小金家的旅馆》等13部剧情片及1部动画长片《幸福路上》、1部纪
录片《美力台湾3D》等。
而最后由获得最多奖项肯定、最能代表台湾文化和风俗民情的《大佛普拉斯》雀屏中选,
因为除了金马奖外,国外部分亦荣获2018年“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影展”亚洲影评人联盟奖
、“荷兰阿姆斯特丹亚洲影展”最佳新导演奖,入围“英国爱丁堡国际影展”世界观点单
元,并先后于釜山、东京、纽约、温哥华等各大影展放映。
事实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最早设立于1947年,1956年正式成为竞赛单元,这
个奖项指的是非英语电影的奖项,且严格订定“每个国家仅能推荐一部影片”,因此在近
年来每年都有超过100个国家报名的激烈竞逐下,光是能入围其中5部就是至高无上的肯定

也正是如此艰钜挑战,一些曾经报名20次以上、且在国际普遍享有出色电影盛誉的韩国(
Korea)、葡萄牙(Portugal)、泰国(Thailand)等,就从来没有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入围过。
台湾在过去从1980年起,每一年都有报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记录,而且至今未中断,这
些年来,共入围3次,分别为1993年的《喜宴》、1994年的《饮食男女》、2000年的《卧
虎藏龙》,3部全部都是李安的作品,而且更以《卧虎藏龙》拿下台湾首次的奥斯卡最佳
外语片奖座。(李安后来还以《断背山》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
导演奖)
而《大佛普拉斯》的角逐,更是属于台湾近几年少数呼声如此高,更又肩负著全体国民期
待的声望之作品。
经典作品的幕后推手 有着传奇的故事
而催生这一切幕后经典的推手黄信尧,你更不能错过他的传奇故事。
1973年出生的黄信尧,在28岁报考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研究所之前,完完全全没有接触
过任何跟电影、纪录片、影像相关的实务经验和工作,甚至连报考第一年都没有考上。
对影像有着浓厚兴趣的他,靠着不断的钻研和自学、坚持不懈的拼劲,摸索出这行业辛勤
却又坚实的个中奥祕,毕业后,黄信尧多次入围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南方影展、金穗
奖最佳纪录片,更靠著作品《沉没之岛》,获得台北电影节百万首奖与台北电影节最佳纪
录片殊荣,而2014年剧情短片《大佛》的金马入围,开启了他不凡之中的非凡篇章。
《大佛普拉斯》是他所拍摄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也是第一次往电影圈发展,他的座右铭是
“拍每一部作品绝对不是想着要赚钱,而是如何把电影拍好、传达自己想说的故事。”
简朴中却深刻震撼的人性省思
《大佛》所描述的故事,是在佛像工厂担任夜间警卫的菜埔(庄益增饰),每天最重要的
工作就是深夜帮老板启文(戴立忍饰)开大门,他捡破烂的换帖兄弟肚财(陈竹升饰)有
事没事就会来找他“话唬烂”。有天,两人决定偷偷看老板的行车纪录器,希望找一些趣
味,也挖一些八卦,却发现影片中的“彩色世界”,其实有着难以想像的隔阂……
这样一部以黑白电影呈现、行车纪录器画面却以彩色呈现的鲜明对比作品,映照出“穷苦
人生是黑白、有钱人生是彩色”的真理──《大佛普拉斯》描绘台湾贫富差距作为电影的
基调,充满黑色幽默与突出的风格,以创新的黑色喜剧手法凸显现今台湾的社会现状。
黄信尧靠着对纪录片的影像敏锐度,还有镜头执掌下的说故事能力,让这部探讨小恶、大
恶、人性写实的作品非常引起观众共鸣,“虽然可能是一件再朴实不过的角色、再平凡不
起眼的职业,都有他值得关注的心声和力量。”
用黑白拍摄 其实一开始是资金不足
本片之所以完全采用黑白片的方式拍摄,黄信尧笑说其实是一开始《大佛》的资金不足,
“没有钱,我们根本找不到真正的铜像,那时便决定用黑白拍摄,一来有在地的纯朴味道
,二来大佛的材质就不必拘谨,你可以用塑胶、用玻璃纤维来搭,而且不会看出破绽。”
没想到当初这样的决定,反而让黑白电影多了满满韵味,因此在拍摄长片《大佛普拉斯》
之际,他笑说,“其实我们本来就不走商业片,写剧本时更不打算要赚钱,否则就不会以
黑白呈现了。”他强调,“如果拍电影只是为了要赚钱,那样得失心会太重,导演应该注
重能不能把电影拍好,那才是关键。”
黄信尧在拍纪录片、电影前的人生其实跟影像记录八竿子没有一撇,而有如此出色的“说
故事”能力,着实是他在工作生活中对生命的底蕴。
做过各种工作 更对社会有深刻体悟
黄信尧曾经待过塑胶工厂技工、泡沫红茶店店员、宣传车司机、汽车业务,也在公关公司
工作、担任场布人员、选举党工、助选人员──他从高中毕业后就进入职场,看尽各种人
情冷暖与社会现实,“我大学念的是夜间部,其实没有真正体会过什么学生的生活,因为
自己喜欢摄影,所以当时才决定去钻研这个技术,并报考研究所。”
那时候是1998年,当年的纪录片在台湾根本一点也不盛行,所以他决定去学习纪录片,看
看纪录片世界里面的样子,“纪录片是最真实的呈现世界的样貌,我也是因为想学习而进
入研究所,并不是为了当导演才进入研究所。”
从原本连剪接都不会,到最后成功拍出一部电影,靠的完全是黄信尧自己的摸索与钻研,
研究所念了6年,他懂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摸索出自己的风格与调性。
比方说,“你好,我是阿尧。”──充满磁性与逗趣的嗓音,是他带给观众的重要特色,
这是我们熟悉的开场白,更是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
《大佛普拉斯》借由电影中的看似庄严的大佛,却不知暗藏了什么玄机,用大佛代表一个
根植在台湾人心中的权威,黄信尧希望观众借此反思不可挑战的权威之下,更值得深思的
真实面貌。
原文连结:
https://reurl.cc/mD4xg9
当年两部热门电影,大佛普拉斯跟血观音,都红到国外。
大场面大制作电影具有宏观,我也支持台湾人能做出来,然而没有好的规划跟准备,从小
而大是必须的。
其实当时魏导拍海角七号,也是因为他想拍的赛德克因为资金无法,所以才从海角七号开
始,有了名声跟投资,才挑战另一个山头,如今的魏导或许是太膨胀,三部曲固然好,但
是也许应该先考虑拍个预告,有了东西才比较能说服投资者,而不是我要一次完美,结果
只有土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