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雷]《日丽》:在明亮与晦暗间循环往复

楼主: lokazdszone (人一月刀俞)   2023-07-02 13:42:17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日丽》:在明亮与晦暗间循环往复的生命实相
致谢Savoir|影乐书年代志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74
“苏菲(Sophie):我想我们分享同一片天空很棒。(I think it's nice that we
share the same sky.)
卡伦(Calum):什么意思?(What you mean?)
苏菲(Sophie):嗯就像...有时在游戏时间,我看向天空,而弱我能看见太阳那么...我
想我们都能看见太阳的这件事,即便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而我们不真的在一起...我们有
点像,你知道吗?就像我们两个都在同一片天空下,所以...有点像在一起的感觉。”
《日丽(aftersun)》的片名中英文正好作为对比,一者为如同日正当中的普照阳光(日
丽之时),一者则是在这个时刻的之后(aftersun)。这种时间序的间差正好对应到故事
的形式,分别是31岁与11岁的年龄、成年与童年、现实与回忆。
在后见之明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故事来自于苏菲的记忆,一个在90年代与父亲卡伦在夏日假
期前往土耳其由DV影像记录下的旅行。影像所能记录的必然只是片段,影像没能纪录下的
只能由回想来填补,别说数日前的记忆已然模糊,何况故事是在31岁的苏菲回忆著11岁时
的自己与父亲,尤其这段快乐回忆更可能是在不断地回忆而更加地清晰,同时,也模糊。
人类的记忆之不可靠在林肯的法律故事中已被说明证人的证词可信度是可疑的,我们所以
为的真实往往只是主观的认知,与客观的真实往往有若干的距离。
11岁的苏菲处在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也就是青春期,电影画面可说就是苏菲的记忆,记
忆中她在厕所中听见了同年龄层的少女与男孩的性事,在玩电动机台与男孩麦可(
Michael)认识到片尾的初吻,与大自己一些的青少男女打台球与到泳池,看着他们拥抱
与接吻,在这些画面的暗示下让我不禁想到库斯杜力卡在《亚利桑那之梦》中的台词提到
:“艾克索(Axel):我的英语老师说到这个俄罗斯家伙说如果你在书的前半看到枪,你
可以确定在后半一定会开火。有人会去用那把枪。”尤其在电影的“R”级分类下,在常
规的剧本安排中预期著会出现血腥或暴力的情节。但这些完全都不被剧情所包含,却不过
是一个简单的童年夏日假期回忆。
但这并不代表电影是欢乐的,日丽之后的日后(aftersun)同时代表着时态与状态,日丽
可说是11岁时童年的缤纷,日后则是31岁时成年的晦暗,连接这两者的是DV的影像,而在
“现实”的时态中,苏菲也正是在这成年的色区。回忆中的31岁父亲卡伦,已经离婚且与
约会对象并不顺利,经济状态可能也不甚乐观。除此之外,卡伦的行为也有些莽撞,例如
站立在阳台栏杆上、把刷牙泡沫吐在饭店镜子上、对晚餐的表演丢掷物品、没有潜水执照
却仍潜水、喝醉酒走入海中再裸睡于父女共享的床上。但他对待苏菲仍然是温柔的,他在
苏菲与其他青少男女互动时陪伴着她,甚至说出了作为父亲十分温暖的话语,即告诉苏菲
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告诉他、严肃认真地教导她防身术。我们看见了角色扮演,我们小时
看见的某些“大人”其实不过是这些人扮演“大人”的样子,这件事情在我们成长的过程
其实就能发现,我们其实跟小时的自己并没多少不同,我们不过是在年幼者面前表现出长
者的姿态而已。或许卡伦是在逞强,故事中的他经常打着太极,调节著呼吸似乎要压抑住
什么,这个什么,是故事中的苏菲记忆没有说清的,也不可能说清的。
而这或许要被压抑的“什么”,是卡伦向苏菲吐露的他的11岁童年。在他的11岁生日没有
人记得,而他告诉了他的母亲,然而却使得母亲愤怒,愤怒着要求着卡伦的父亲带他去买
玩具。这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小事,但却足以作为童年创伤。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诸
多类似的事情,这些事情对于作为外人的我们无足轻重,但却可能是那位孩子成长过程的
疮疤。
我们以为孩子不记得的,反而孩子都记得。
当然,卡伦也面临着其他的问题,然而电影中的两个时间点之一的11岁,那时的苏菲在生
日时卡伦也因醉酒而无法与其完成每次生日上台唱歌的惯习。这件事对于我们作为观者,
甚至是作为成人的卡伦,是无足轻重的,然而,在31岁苏菲的故事现实时间中,色调同样
是黯淡的,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这也成为了她的童年创伤。
在电影中,除了叙事之外,也有着31岁的苏菲在记忆中与31岁的父亲在阴暗的舞厅中,看
著父亲埋头跳舞,而这对应着假期的尾声中卡伦对苏菲跳舞的邀请在苏菲的拒绝后一人在
舞池中舞蹈著。舞蹈通常有着快乐的意象,但在我们对故事的了解中,卡伦闭着眼跳着舞
反倒像是一种“他的太极”,一种让自己平静的方式,透过持续地摆动来平衡内心的纷扰
,就像负负得正一般,内心的骚乱必须经由肉体的同频才能中和。
我们在电影的结尾见到苏菲(31岁)拥抱了卡伦(31岁),这就像苏菲(11岁)在夏日假
期中请托众人为父亲唱生日快乐歌一般,而在这段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卡伦一个人在房里的
嚎哭,虽然童年创伤并非那么容易—甚至不可能被治愈的,但这是苏菲对父亲的爱所做出
的努力,就像从片首到片尾在舞厅中狂舞著的卡伦最后被苏菲拥抱一般。
11岁是个童年与青少年两个期间的尴尬时期,这时的个体(孩子)处在“青春期”的阶段
而会有各式各样的变化或是起伏,这些都能被世人所理解与体谅。但同样的,31岁也是在
成年后与接近中年的尴尬时期,这时的个体所处的期间却没有一个适当的名词可以代表,
似乎像是经过了青春期之后的个体就静止一般直到65岁才进入老年,讽刺的是在老年之前
的那段时间,反而有更年期可以去解释那时期的行为。但31岁也是成人之后要进入“壮年
”的时间,也同样会有如同11岁时的徬徨与不安、困惑与抑郁,然而这时的个体已经“成
人”,却不再如11岁时有父母的照护。回到前述的童年创伤的连接点上,31岁的苏菲也与
其同性伴侣有着孩子(或许是领养),因此整个故事成为一种循环,童年创伤的循环,试
图治愈的循环。
另一项在电影中出现的物件是卡伦在土耳其买的地毯,这张地毯出现在31岁苏菲的房间里
,我们不晓得是否卡伦已经死了,但在电影最后的360度镜头从DV影像转到31岁的苏菲再
转到关起DV走向门后一片黑暗的卡伦时,我们可以说卡伦已经离开了苏菲的生命,无论他
是生是死,至少这段夏日假期是苏菲所保有的对于卡伦最美好的回忆。那片门后的黑暗我
们可以说是舞厅,回到舞厅的卡伦必须持续地舞动,不停地转,来平息自己。事物的两面
性如同日一般,日丽与日后,日后又再是日丽,就如同11岁与31岁、亲子之间的循环往复
一般,生命之间就这样交缠摆荡著,电影描写着这样的生命的实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