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净化论

楼主: fallcolor (秋天走了)   2023-06-29 22:45:11
电影背景是1941年1月纳粹德国的万湖会议,几位党卫军与政府机要在此讨论如何执行犹
太人最终解决方案——即日后恶名昭彰的集中营式种族灭绝。在此之前,纳粹实践反犹的
官方行动更多以强迫移民为主。相关背景推荐一读汉娜鄂兰名作《平庸的邪恶—耶路撒冷
大审纪实》,书中主角艾希曼亦以祕书身分在电影中亮相。观影之前,特别复习过第七章
的万湖会议,但书中短短二、三页就道尽的九十分钟,电影仍拍出这起历史事件里冷酷又
震慑人心的一面,值得一看。
1. 这是非常高效率的一场会议。九十分钟内除了几次种族玩笑没有一句废话,各单位代
表争执自身利益同时却不使辩论流于口舌之争,实在暗暗佩服德意志民族实事求是的态度
。但明明研议的是最终解决方案这样涉及一千一百万条人命的事阿,越表现得神智清明越
毛骨悚然。
2. 会议并不像平庸的邪恶一书中艾希曼所言那么顺利。帝国官员依然与党卫军有过几段
激辩,但很少是出于良心,反而带着旧政权时代的不平不满色彩。艾希曼在电影里干练出
色、完全是官僚榜样,不过照汉娜鄂兰描述此时他对计画应该心存怀疑,这点没表现出来

3. 全片不用电影配乐,直到滚片尾都没有,令人激赏的决定。斯图考特提出强迫绝育政
策来挑战最终解决方案时,镜头慢慢拉近海德里希脸部特写。海德里希皮笑肉不笑的表情
一直不变,但镜头与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近,直到每一条笑纹都清清楚楚。那股压迫当下真
是难以形容,仅仅是改变了空间感却让人如临现场、直视整起事件命运式的无力。
最后,没有音乐这作法除了替电影画龙点睛之外颇有题外之趣。当代电影作为一种创作类
型其魅力如今更像一个容器,创作者可以轻易融合不同的艺术形式,有时很难让人肯定自
己是受电影配乐、剧本文学性或者导戏风格吸引。久而久之观众也接受了容器的属性作为
电影一种全面的创作特征。相比之下,净化论仿佛展现出导演的企图心——将电影回归于
视觉事件的本质,如此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