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我就烂,也可以灿烂:《烂人》

楼主: watercolor (我们同样没有名字)   2023-06-08 23:17:50
    本文涉及剧情,且具个人观点,推荐观影后再读。
    本片已上映第二周,有意者请把握本周时间。
    图文网页版:
    https://vocus.cc/editor/6481e317fd89780001f84103
    预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B4sUyNLS8
~*-*~*-*~*-*~*-*~*-*~*-*~*-*~*-*~*-*~*-*~*-*~*-*~
我就烂,也可以灿烂:《烂人》
  法国电影《烂人》(The Worst Ones)为双导演莉泽.阿科卡和罗曼.
古雷特用伪纪录片的方式,试图消弭“拍摄虚构”与“展演现实”的界线,
让观众分辨剧情内外虚实与如何互相影响。故事叙述巴黎电影剧组来到法国
北部滨海小城毕卡索区筹备新戏《向北风撒尿》(意指做任何事都不成功),
第一次拍长片的导演寻找能“自我投射”进角色的演员,在当地进行素人海
选,最后选了四个孩子:无照驾驶肇事逃逸,刚从感化院里出来的杰西;弟
弟癌逝、与男生出去却被同侪荡妇羞辱的莉莉;家境不好,讨厌被凝视,总
是安静旁观的梅莉丝;容易动怒、有过动症、不想拍电影却被姊姊叫来的怀
恩。“演员”必须用身体创作出“角色”,导演则或设计演员过去的经历,
或分享自己的故事让演员能挖出情感投入情境,电影则让我们观众看见素人
演员在剧情与生活间穿梭,借由表演成为角色的同时,抽离/带进自己的人
生去碰触情感的深处,进而找到抒发的出口──或将那压抑得更深、更不可
见。
  虽说选了毕卡索区这个贫民窟,但无论是揭示贫穷境况抑或是消费苦难
以成就创作,剧组都拒绝承认有“拍电影”以外的意图,即使是看似该主导
整部电影走向的导演,被指出特别选择最有问题的孩子也不置可否,却不免
被演员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工作人员,让我想到伊朗电影《片场风暴》里,
主角原本是打工的临演,意外得到“希特勒”这个角色,剧里虚构的威势,
反衬他在现实的无力;角色的重要性与权力带给他未来与希望的同时,转眼
亦让他落入无可翻身的绝境,无法消解的恨意使他从里到外成了角色。《烂
人》剧组的工作人员与素人演员之间,自有一条隐形的、阶级的界线,就连
被选中拍片的孩子,也和没被选中的孩子之间产生了区隔,尤其这四位演员
都未成年,出身和过去都有难向外人道之处,知道自己被周遭视为“烂人”
(the worst ones),投入拍摄带给他们一点改变的希望──这种最接近角
色的体验与情境正是导演想要的,所以他没有试图维持和谐,甚至可以说是
利用、剥削这些孩子的过去、情绪与伤口来成就这部电影。而对这些素人演
员来说,拍片是“现在”对“过去”的探掘、“已知”对“未知”经验的挑
战,倘若挑战失败,剧组同时也得承受遭到破坏的风险。
  被选中的四位演员分别代表了四种成果:杰西习惯用吹牛和贬低他人的
厌女话语抢先保护自己,自称性经验丰富,当他听闻导演分享初恋与第一次
性经验在22岁时,还发出“怎么这么晚”的呼声,习惯性以男性间的比较
吹嘘抢得“胜”机;但与莉莉对戏的过程可以看到他对感情既不熟悉,对性
亦无经验,显而易见的生涩被向来言语谨慎的导演直言“你好像没碰过女生”
伤害。由于没有足以辗压的实力,杰西抹黑指责其中一位摄影是同性恋“一
直看他的屁股”,这招成功的护卫、也强化了他的无知。然而,他与莉莉之
间原本陌生甚至不合,在导演的带领下,都摸索出初恋单纯的投入与珍惜
(可以看出他原就对莉莉有好感,荡妇羞辱是他唯一懂得吸引她注意又不堕
男子气概的方式),这段感情戏里目光神情的变化相当细腻精采,却对这两
人造成不同的影响:杰西害怕感情带来的脆弱,一旦被触痛就用更硬的壳、
更尖的刺自我保护,使他只能活在男性的同温层;原本哀悼失亲之痛、无意
恋爱的莉莉却因此重新找回了喜欢一个人的心动感,还与制片朱蒂丝成为可
以分享祕密、互相关心的朋友。虽然最后对收音师维多告白不成,但她坦承
的态度与纯粹的情感不仅洗涤了被生活贬低的尘埃,也在戏剧里解放自我,
以适切的表演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也有演员在戏里无法找到自己。例如梅莉丝一开始尽管“不喜欢被盯着
看,担心会被嘲笑”,也指出导演“好像只挑最糟糕的孩子”,但仍愿意面
试参与。敏感聪慧的她,接送过程里偷偷钦羡著片场里女性的成熟打扮,然
而每一次旁观或站出来阻止旁人嘲弄莉莉时,长久下来无法承受生活因为拍
片而隐微持续却被视而不见的霸凌,这份自卑与无力,以及自觉角色的可有
可无,使她决定提前退出。同样原本毫无兴趣、被姊姊叫来面试的怀恩,由
于母亲的身心症状加诸给他的伤害与压力,使他一开始就宣称“没有什么能
让我哭”;原本被辅导员要求“可以生气,但要克制自己的怒气”,使他的
情感表现无法到位,明明被霸凌却笑得难以自抑;在导演一再鼓励“该生气
的时候生气,该哭的时候哭”与姊姊的耐心陪伴下,怀恩虽仍屡次用“我不
哭的”抗拒,却也慢慢得到释放、找到面对自身情绪的方式。最后一场和剧
里姊姊莉莉的交谈,台词同时抒发了两位演员现实里说不出口的心声,在别
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水──“你看,我会哭了,我办到了”──演戏的“疯”
或许就是用自己活出角色,也在角色里活出自己,怀恩打破的更是封闭情感
的墙,与莉莉的演出与真情流露更一起销融了真实与虚构的界线,堪称精采。
  但我最喜欢的片段是鸽子的群飞,就像这群演员、拍摄的工作人员,观
影的我们,尽管同是被利益或欲望操纵著飞行的方向,各自背负著种种禁锢
与困难,怀抱着“向北风撒尿”的无力自贬,种种情绪埋藏于心,即使痛苦
也只能像怀恩“在我身体里面一直在颤抖”,对自由的向往与释放情感的渴
望却无分真伪,在共鸣触发的同时打破虚构与现实的疆界,向“真实”展翼
群翔──这正是电影、乃至艺术创作存在的灿烂之处与价值。
--
  第二周场次表:https://reurl.cc/p6Mnr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