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侯麦四季

楼主: fallcolor (秋天走了)   2023-06-05 23:37:24
过去一个月以一周一部的频率、春夏秋冬顺序看完侯麦的四季影展。主办方邀请的讲师投
影片其中两页,选择“日常生活的对话”与“安静的片刻”来介绍他镜头下最擅发挥的主
题,当下深以为然。可能太喜欢这系列了最近两天又顺着往下思考,如瞄准其背后概念,
替换成“言语”与“独处”,这就不仅是对位法一般并列两创作特色了,更像两组互为和
声的旋律构造侯麦一种特殊的“见自己”的电影风格。有时主角在与人絮絮叨叨的对话里
忽然醒悟某行为意义;有时是主角一人漫无目的打发时间,堆积的情感经验却在下次对话
中被引导出来。言语和独处时不时提供必要的情境让他者与自我间接互动,不见得谁因谁
果。但这螺旋式的关系往往让侯麦角色的自我认知形成一段有机历程,唤起观者共鸣。
相较《绿光》在这两组旋律上展现的强度的对称,四季系列更常是言语的力量占上风、独
处时刻较少,但许多桥段仍看得出这双旋律式的辩证:
《春天的故事》—珍妮最初要去男友家借宿。用一段时间环顾男友不在的空荡房间、收拾
凌乱衣物,最后忽然全放回原位转身就走(独处)。之后与娜塔莎闲聊,本不愿多谈私事
的她却以一种分析口吻、迟疑而至肯定地娓娓解释自己为何能忍受同居男友的生活习惯,
剩她一人面对后却不行(言语)。
《夏天的故事》—追随蕾娜身影来到布列塔尼的贾斯柏十分抑郁,电影前一段就看他孤身
穿越热闹沙滩或在餐馆听音乐消磨时光,显得他沉浸于痴情男子形象(独处)。认识玛格
后对话逐渐深入,玛格引诱他思索对蕾娜爱情的成分,他态度变得不甚确定,终于与玛格
接吻,也轻易接受索莲的追求(言语)。
《秋天的故事》—猜中伊莎贝与杰洛早已认识并对她有所隐瞒的玛嘉莉拒绝杰洛的陪伴,
一人坐在车站待到天黑,对挚友的心思五味杂陈(独处)。最后她突然决定回去与伊莎贝
摊牌,两人说开一切芥蒂破涕为笑,意外的杰洛也回来了使缘分又成为可能(言语)。
《冬天的故事》—在巴黎街头的菲丽丝见到眼熟的人影想也不想掉头就走(独处)。后来
她仓促答应马桑带着她女儿一起搬去他家乡开业。一边收拾行李一边与家人闲聊时,忽然
醒悟,她是太害怕继续待着会有一天遇见女儿生父——她死心塌地爱着他却因为自己五年
前的大意断送两人联系,才做这个决定(言语)。
言语与独处的交互让侯麦的角色拥有层次、表达出如何“见自己”,看似平凡却是一种容
易让观者感同身受进而认同的人文性质。另一方面,千禧年前完成的四季系列放在2023欣
赏,显得言语与独处更珍贵了。仅仅过去三十年,被科技改变生活习惯的人们距离这两情
境越来越远。消费社会中,社交对话经常被美食、拍照、旅行、追剧各种主题占满;媒介
也从面对面说话变成了讯息、颜文字、迷因梗图。这些太有效率的互动方式同时极大压缩
了独处可能性与对话的品质。四季系列的魅力,某种程度上是提供观影者一种对中产阶级
体面的生活方式的想像——我们可以与任何一人开启对话、交换人生观点,流畅而模糊地
摸索,使得哲学式的严肃与柴米油盐式的烦恼之间那条世俗界线依稀难见。这不需要什么
深厚知识堆积,不过是心的敞开与探索、从他者身上无意投下却合身的影子,以至逐渐明
朗的自我。这或许是侯麦真正想呈现的经验,不是形式优雅的度假叙事或需要思辨的康德
哲学。这些足以令人羡慕了,无论言语或独处,现代社会的自我都有强烈匮乏的特质,所
谓侯麦式的精神上的体面。
最后以一段《秋天的故事》里很喜欢的对话作结。或多或少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在生活中
完成这样的对话吧:
“妳看起来不太开心。”
“我只是在一个人欣赏夕阳。”
“夕阳在妳背后呀。”
“晚一点就会到我面前来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