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那个男人A Man-不可被复制的抽象与留白

楼主: plurrr (ss)   2023-05-15 19:56:58
去年金马影展
与今年一月底上映过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https://notfind2017.blogspot.com/2023/05/a-man.html (部落格原文)
海报(或说电影意象)挪用比利时观念艺术画家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作品:《
不是被复制》(Not to Be Reproduced)。画面中“像是”镜框的镜子,照理说映照的应
该是人脸,但作品中却是复制着人的背影,故镜框也同时是画框,意旨视觉的幻术,代表
绘画对于写实的再现与虚构(注1)。同时与作品命名:《不是被复制》是马格利特作品
往往涉及符号学的能指:表面,与所指:本质的关系(注2)。
借由上述《不是被复制》作品的解释,同时是电影《那个男人》中重要的概念索引-“复
制”:意味着父系社会姓氏与血缘的继承。电影剧情巧妙错置了名字与长相:第一次因为
谷口大祐(洼田正孝饰)意外死亡发现长相被错置了,而后发现名字也被换过,深入追查
后发现他身为杀人犯的儿子,因为目睹父亲谋杀现场,长大之后长相太像爸爸,所以每次
看到自己的脸就会回想当时恐怖的杀人画面,造成内心阴影挥之不去。
家族遗传的“复制”,在电影剧情中开展身为一个人(a man)“表面上”(长相与姓氏
)和“本质”(交换名字后的新人生)之间的关系。并同时指涉追查死者身世之谜的主角
(妻夫木聪饰)的长相与姓名:身为韩国移民的血统在日本被民族主义份子排挤。
叙事上,女主角(安藤樱饰)与陌生男子谷口大祐突然结婚,又因为大祐意外离开(死去
),因为保险问题开始追查死者真正身分的过程,得知背后是有两个人同样想要摆脱继承
父亲的血缘,于是交换身份重新开始。
放弃身份,重新开始。令人想起《睡着也好醒来也罢》或日本导演深田晃司作品中常见叙
事:往往是对家庭与角色社会身份的挑战,带有某种崩坏意味的安排。但这两位日本导演
显然不同于《那个男人》中追求自由只是剧情隐喻,而是更要逼近解放电影的叙事方法(
注3)。
相较于《那个男人》虽也保持着较开放的散文性,与有别于正规电影叙事上稍稍的反叛或
逃逸空间。如影像上某段落利用如死刑犯的绘画被抹去的脸孔,增添更多抽象感与想像空
间。但在剧情结构上因为带有解谜悬疑的功能性必须保持严谨,交代故事进展。
于是乎当故事真相几乎大白,剩下唯一要解决的反而是作为旁观者主角,对于自我的认同
,朝鲜后裔的“复制”问题。末段酒馆场景成功在气氛掌控上,依循着马格利特作品的调
性,像是在严谨的语言哲学中找到的创造性:因为对方递名片,不想说出自己的姓氏,以
及在上一场景中得知妻子好像外遇的线索(私讯传来的“正确的”日本男子名字)。电影
嘎然而止的企图反而投向神秘、不可知的境界。
就像是《不是被复制》作品画面中占据大半的镜子中墙面的模糊、非均质的色块,也许指
向是绘画抽象本身,而非理性技术的复制。
(注1)先姑且不论《不是被复制》(Not to Be Reproduced)涉及摄影技术的复制性对
于绘画的影响。利用“景框”的歧义则是对应著作品名称Reproduced与Produced,就影像
的生产在摄影术之前的“制造”都是独一无二,与摄影之后的光学机械复制(Reproduced
)。
(注2)就《不是被复制》(Not to Be Reproduced)的本质指的是物理性:科学层面,
意味看似镜框中反射应该是人脸;然而探讨“本质”就是哲学问题,例如可能是一种存在
方式:如现象学,或其他如各式宗教上定义。
(注3)如《睡着也好醒来也罢》借由主角脸孔的混淆、模糊、在时间结构中的拉锯;或
《侧颜》中离散意味的剧本尝试,遍布在涉及女主角身体与精神/爱跟欲望/家庭关系与
社会框架等等诸多面向的复杂叙事体。
详见:https://notfind2017.blogspot.com/2020/05/blog-post_6.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