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烈火焚身

楼主: jygiant0330 (小祯)   2023-05-12 22:23:09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日前《沙丘:第二部》的首支预告曝光,让不少人期待导演丹尼‧维勒纳夫又将如何施法
,将这个漫长的动作冒险故事以他独有的缓慢叙事传达给观众。丹尼导演以《异星入境》
、《银翼杀手2049》与《沙丘》闻名,看似擅长拍摄科幻电影之余,其实他更懂得如何说
出引人入胜的好故事。
一对双胞胎兄妹在母亲纳娃‧玛文过世后,听取公证人唸出母亲的遗嘱。
改编自加拿大法语作家瓦基迪‧穆阿瓦德2003年的同名剧作,《烈火焚身》在说长不长、
说短不短的130分钟内,以十段篇章来堆叠一个待解的谜团:“双胞胎”与“纳娃”带大
家认识主角与需要远行解谜的关键人物;以地名为篇名的“德黑什”与“南方”透过女儿
遇见的事件与人物让观众初步了解妈妈的前半生可能遭遇什么;“德雷萨”与监狱“卡法
拉亚特”介绍第一个转折,引领观众与双胞胎继续抽丝剥茧,妈妈曾于监狱生产,或许是
哥哥;“唱歌的女人”与“萨文、珍南”找到足以解开第一个谜团的关键人物,原来双胞
胎才是妈妈在监狱产下的孩子,不是哥哥;最后的“尼哈德”与“占西丁”则揭露令人震
撼的结局。
虽说《烈火焚身》的叙事结构步调缓慢,但这种如洋葱般一层层深入核心的解谜手法,每
隔一段时间就喂给观众新的小谜底与线索,让人不自觉继续跟着片中的主要角色深入挖掘
非表象所能看见的答案。
“死亡,并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开始……”
就像每一部推理小说的剧情一般,往往是在调查、探询之后,亡者过去不为人知的故事才
得以见天日。除了双胞胎的身世与失散多年的兄长这从妈妈的遗嘱里待解答、显而易见的
故事之外,这趟“寻根之旅”也意外揭开战争带来的颠沛流离与宗教引起的对立。虽然《
烈火焚身》并没有明确指出纳娃的老家在中东何处,但考量到剧作家穆阿瓦德的黎巴嫩裔
身分,再加上纳娃的生卒年与黎巴嫩内战的重叠处也不短,作为故事背景原型非常合理。
直到母亲逝去,双胞胎才知道她受尽折磨的前半生所写下的故事。
片名“incendies”为法文,意思是“火灾”,指的固然是人民在战火下饱受摧残、成为
历史牺牲品,不过同时也代表穆斯林与基督徒间的对比,让纳娃仿佛走进烈焰一样,无法
毫发无伤地全身而退。不论是战争的实质肉体虐待还是宗教的精神伤害,都在纳娃、双胞
胎,甚至其他身陷其中的人身上留下无法抹灭的烙印。来自故乡的烈火,即便经过三十年
,当儿女再次回到那片黄沙滚滚、战火蹂躏的土地,纳娃仍旧是家族不可言说的耻辱;即
使逃离故土,这把火仍然不死心地追着这家人,直到纳娃被来自过去的烈火焚身并让儿女
亲自挖掘残酷的真相,才算暂且熄灭。
如同纳娃写给“儿子”尼哈德的信里所说,他是自己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的孩子,而且尼哈
德是纳娃与来自穆斯林难民营的男友所生,象征和平与爱。所以,就算尼哈德被送去孤儿
院,开战后更被培训成为娃娃兵,进而成为优秀的狙击说,可谓“由爱生恨”,甚至这份
“恶意”还透过“强暴”的方式迫使纳娃产下双胞胎,两人依旧是“爱的结晶”。不管是
不伦生下的双胞胎,还是强暴自己的尼哈德,都是纳娃心头的一块肉,她没办法割舍这份
爱,也无法真心恨他们,只能任由自己被真相击溃。
真相对双胞胎来说自然也不好受,珍身为数学系的助教,拿到母亲出的考题,决心解题找
答案。数学的魅力在于,数学的世界里不存在偏见,只有事实,但数学领域中依然有未解
决的问题。珍根据自己对母亲的片面了解,层层溯源回到母亲的故乡,从学校、村镇到监
狱、医院,宛如撰写证明题一般,以严谨的归纳推理一步步走向令人震撼的核心真相。本
来双胞胎以为母亲要他们找两个人,没想到1+1并不等于2,这颠覆逻辑常理的答案,不但
彻底改变双胞胎过去对家庭的想像,也在观众脑中投下震撼弹。
《烈火焚身》肯定是一部悲剧,但也仅是战火下众多悲剧里的一隅,它也投射出古希腊悲
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伊底帕斯王》里的痛苦与无奈。太阳神阿波罗在神谕里指示伊
底帕斯将来会“弑父娶母”,即便尽可能避免神谕成真,伊底帕斯最终还是弑父娶母。母
亲知晓真相后上吊自杀,就像纳娃就此失神不语,而伊底帕斯得知母亲的死讯后,刺瞎自
己的双眼,宛如纳娃预言尼哈德知道真相后,将会为自己犯下的错而沉默,且就此沉沦。
在年底《沙丘:第二部》上映之前,把握导演一鸣惊人之作的经典重映,感受他缓慢叙事
的魔力与后劲,了解《烈火焚身》里从加拿大法语区跨到中东的希腊悲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