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经厌世到想过自杀或杀光旁人吗?
本片其实并不是动作片,着重在刑事推理侦查,更甚之,对组织与社会结构的批判。
或许看完,可以理解为何导演最后想用《Misanthrope》当片名(中译:厌世、憎恨社会
),而不是最早宣传时的《To Catch a Killer》。
跨年夜,一名杀手无差别狙杀29人,尔后消失无踪,不留任何痕迹。FBI临危授命展开调
查,在面对地方警局与内部派系的斗争下,一名饱受创伤、曾被FBI拒绝的年轻女警,凭借
异常心理与观察力,成了警局与FBI的中间人,然而,参与FBI团队,与时间赛跑,追缉犯
人的同时,却也逐渐体会到体制带来的无力与厌世。
本片是《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阿根廷导演达米恩斯弗隆,进军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剧
本也是出自他与人合写。因此不免猜想,是否能为缉凶类型带来新的体验。其结果是,部
分的表现上确实令人惊喜,但整体却没有太多的突出之处,故事甚至略为虎头蛇尾,不
过作为类型娱乐与议题批判,仍可圈可点,导演的美学风格与黑色幽默更是值得一看。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开场直接来的无差别八方屠杀,飞雪、烟火、爆头与大量警车奔驰,展现了气势与独特的
光影美学,搭配着音乐,很快将观众带进紧急情势,跟着主角展开侦查行动。然而,当
我们看着主角回到家。看着她跟着FBI参与侦查,故事真正侧重的部分才终于显现:这
其实是关于FBI,以及社会问题的电影。
看似帅气的FBI,一开始以支配者的角色主导侦查。我们可以在情节设计与对白上,看
到他们拥有的资源与侦查技巧,甚至可以从细节的部分看见FBI的办案思维,鉴识、讯
问、观察、侧写、布局,接着有趣的来了,这些风光底下的黑暗慢慢随着案情胶着出现。
选民福祉大于追凶,大众形象大于行动逻辑,利益交换远大于正义真相,不同团队的见缝
插针、扯后腿、抢时间抢行动抢功劳,政府官员、上级、媒体各种凌驾专业的挖坑指示,
逼着人们在各种压迫下做出明知会出事的行动,出错再找基层扛,兔死狗烹,到头来,
FBI也不过是名字响亮的官僚之犬,让主角幻灭,也应证片名对社会结构的不信任与愤怒。
而这点正是本片另一个更深层的意涵。本片更是一部关于“标签”、“偏见”、“阶级
剥削”的电影,其实打从主角登场的第一场戏:“明明餐厅空位还很多,店家却要警方赶
走独自在跨年雪夜用餐三小时的老妇人”就可以看出,而这更可以对照最后主角与凶手的
餐桌对话、与FBI高层的密谈,映衬出强烈的对比与批判。
事实上,整部片在角色设计上乍看还挺讨好SJW,主角方的团队就是以女性、男同志、
黑人、拉丁裔所组成,不过这几个标签真正用到的并不多,反而更聚焦在主角与凶手的背
景上。尽管个人对最后第三幕实在觉得又臭又长,格局谜底让人失望、乏力,雪琳伍德利
自己当主角又当监制实在太过于自肥,让角色与逻辑崩坏,但在文本的设计对照上,仍
具有趣之处。
主角因童年创伤,产生反社会倾向,自残自杀,甚至有药物与精神问题,成了当初申请
FBI被拒绝的原因,亦是之后被其他人拿来当作攻击的“标签”,唯有持枪担任人民保母才
能保护她厌世的灵魂,努力活下去。而凶手亦是因童年受到枪击,身心剧变,受到社会排
挤,即使想专注在独自的自然世界,仍受到他者的歧视与霸凌,被同学、同事、整个社会
贴上了“标签”,最后只能持枪换取宁静,努力活下去。尽管一人是英雄,一人是屠夫,
两人都是社会结构与阶级剥削下的受害者,如同凶手打工时看到的那些一头头被屠宰的牛
只,一面希冀着纯真的天空,一面又困于绝望、无力的命运。
当然,本片并没有洗白凶手,没有给他一个悲惨的设定就指出“暴行是可以原谅的”那
般左胶,而是从中去谈整个环境在此结构下的问题,或许,这在此类型中早已老生常谈,
但讽刺的是,这些问题从未真正地被解决,惨案仍旧不断发生,就像片中油漆工人所说的
,即使人们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减少了,但弱势和底层还是在那儿,那些以光鲜亮丽的姿态
歧视他人的人们也还是在那儿,甚至还包装成“新的正义”,让社会走向更极端的一面,
譬如第二场屠杀的卖场民众,或是极端份子枪战的部分,甚至也让警方、媒体、政府成为
共犯之一。
整部片就是不断围绕在此命题,以主线侦查时呈现的社会乱象,副线内斗争权时带出的阶
级暗喻,互相回文,批判当前的美国。而女警主角爱莲娜从头到尾没开一枪,最后仍旧妥
协体制,继续挣扎,FBI探员杰佛瑞却在中间失了心,“我们都得听命行事”最后命丧“
想夺回权力”的失心,至于,底层的凶手,则亡在那充满警灯的冰天雪地,死在那红蓝白
的国色。
是的,收尾真的是太失衡,少了开场的那般气势,但或许这也是从故事结构上的暗喻,那
不是烟火和磅礡追捕的气势,而是真相之后,冷冽无力无奈又疲惫的死寂与控诉,让人憎
恨体制,让人“厌世”。
(末尾防雷)
可以说,本片并不是什么超级娱乐的刺激爆米花大作,也不是一个批判反思够深的影展作
品,更无法成为一部类型经典。然而,以达米恩斯弗隆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已是很棒的
成绩单,仅管故事头重脚轻,少许片段有点流水帐,情感薄弱,谜底与结局牵强,但瑕不
掩瑜,故事与角色的设计上仍有其用心之处,不论是议题勾串娱乐主线,或是FBI侦查与
内斗的部分,都已令人满足。此外,动作场面小而精巧,声光场面调度好看,文戏上的安
排也充满趣味,黑色幽默虽偶尔莫名其妙,但有时反而令人玩味,一会儿增添压迫下的苦
涩与烦躁,一会儿增加风雨欲来的惊悚张力。
演员的表现上也是精彩,可说是以精湛的对戏,来丰富可能会无趣的写实风格侦查,不
过,诚如先前所说,雪琳伍德利在第三幕的部分还是有点累赘。
最后,必须称赞本片的摄影,那些雪景、大楼与警方的阵仗光影,让整个缉凶氛围充满气
势,又兼具诗意美学。可惜,戏院画面糊了些,尤其暗部有点惨
可能本片的主发行商Vertical就是以北美限定上映、走串流为规划吧。
这倒是也挺令人“Misanthrop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