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映的法国片《正年轻》Forever Young 是部热情洋溢燃烧青春的年轻人电影!法文片名 Les Amandiers则指出这群年轻人集结的巴黎南特Théâtre Nanterre-Amandiers!这间“杏仁剧院”于 1960s创立、1970s 建筑、更在 1980s开设剧校、本片导演 Valerie Bruni Tedeschi 就是当年学生如今来拍“半自传”回忆录故事!本片年轻人是很剧场的、比起其他领域年轻人更多愁善感热情奔放富于表现力;本片年轻人同时也是 1980s的,比起 1990s后的“全球化”年代更多战后嬉皮解放的遗绪。这样属于如今 60 岁这辈的青春,我们当代青年会有共鸣吗?
https://fr.web.img4.acsta.net/pictures/22/09/26/17/43/2905608.jpg
以我个人来说既有距离又有共鸣。距离主要在于时代:那个没有电脑手机社群网络把人们的心带到虚拟空间的时代、那个自由解放四海一家仍胜于力争上游五子登科的年代,他们珍视著当下的相遇交会掏心掏肺寻找著存在意义、这点与我们当今已很遥远?如愿带着好奇心来看看也颇有新鲜感、同时也值得带着当代更进步的人道价值回视过去的单纯与疯狂;而共鸣主要在于领域:我虽不出身剧场但也在某艺术领域体验过“工作坊”与“师徒制”,那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是人人声称指向艺术核心的唯一正道?只是当年“正年轻”往往一头栽下去、长大回顾恐会有不同看法。
本片编导 Valerie Bruni Tedeschi 不知台湾观众认识吗?或是更熟她妹妹“卡拉布鲁妮”?总之他们近 60 这代年轻主演的法国片在当年台湾进的也不多我们恐怕听过的更少,我们看过的她近年演出都是长辈了... 不过这片她倒是广招法国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影人们来各擅胜场摩擦火花交出爆发演出!新人中除得凯撒新人奖的女主 Nadia Tereszkiewicz与正陷官司风暴的男主 Sofiane Bennacer 外,观众唯一可能认识的是年轻导演Suzanne Lindon,想到她以少女之姿拍少女当下的《春日小恋曲》,我觉得还是老人回顾少女时代的《正年轻》想得更多看得更远更对我胃口。
https://rzeszow-news.pl/wp-content/uploads/2023/03/forever.jpg
本片片头字幕前,开场就是十分钟左右的“试镜”戏、一大群年轻演员已火力全开精锐尽出、各种狂暴焦虑张牙舞爪语不惊人死不休!只见坐在评审席的学校老师们看着这些荒唐青春面上笑吟吟 XD 本片最有意思之处就在于赤裸裸演出现象却不多明说、就交给不同观众各自投射经验做自己解读。这“试镜”戏该如何解读?我们是要赞颂那时代剧场青年与文艺青年掏心掏肺“用生命演出”的艺术荣景、还是要对同一个“用生命演出”面带戒慎保持距离珍惜当代更加文明?我们是要以老师们的选秀眼光欣见这么多年轻学子代有才人出、还是站在年轻人这边关心他们处境与心境?
令学生累瘫令老师欣喜令助理吓到 XD 的这场“入学试镜”戏,随后有请年轻人来“各言尔志”:你为什么来考本戏剧学校?有人想挖掘自己表达自己、有人则相反过来想隐藏自己用分身说话,有人家境贫苦既有演出才能就来餬口、有人才能不够但向往表演宁端盘子也要考进来,有人直言崇仰大师“巴提斯谢侯”Patrice Chéreau想来“跟他做点事”、更多人向往交换“李史特拉斯堡学院”Lee Strasberg Theatre and Film Institute朝圣纽约!女主角 Stella 则是豪宅里的超级富家女,但恐怕正是行礼如仪的上流社会令她感叹“青春正在流逝”想要燃烧自己把握点东西!
https://i.ytimg.com/vi/fR5E5XkPvLk/maxresdefault.jpg
显然这些青年对于“存在”有种近乎执著的自我追寻,如有机会绝不任自己在或贫穷或富裕的庸碌人生中随波逐流!每天挖掘自我掏心掏肺爆发展现的“剧场”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归宿!只是在第一段“试镜”戏人人挖掘自我表达角色后、第二段“工作坊”戏人人的角色慢慢回头影响自我甚至渐占据自我,最令人目瞪口呆的高潮是 Stella 和对戏伙伴一吻下去就停不下来!谁知只见史实剧校主任 Pierre Romans在此仿佛抓到“魔幻时刻”般小心呵护、悄悄带走全体学生让他俩享受此刻无限延伸... 原来角色上身如此受到肯定甚至崇敬?人生与戏剧悄悄合一也将是这行命运?
本片约两小时大约分前后两半,前半基本都还像年轻圆梦挥洒自我享受人生的剧场蜜月期,这里真有整个法国最深邃情感最丰富表达的最可爱心灵!与每个人上戏交锋伸展肢体敞开心扉后、爆发情感久久不散成就更精彩的下戏人生!尤其在那挥洒青春寻找自己爱无壁垒的后嬉皮年代,大家有空来点个名画出性关系网络 XD 人人才开始担心 SIDA/AIDS... 可以看见这掏心掏肺热情爆发的“剧场”人生已渐失去理智与节度!对 Stella 最刻骨铭心的,则是以忧郁人生深邃表达敞她心扉的男友 Etienne、自由解放的热情魅力很快结合了吸毒、飘然人生分不清戏剧现实急速下坠中!
https://i.ytimg.com/vi/SiE3fFs5kVI/maxresdefault.jpg
吸毒是艺术必然吗?回想我曾参与过的艺术领域,幸好以激发灵感为名的成瘾文化仅限菸酒 XD 不菸不酒者人放不开灵感不来创作不够狂、甚至还会招来轻蔑嘲笑被贴上标签... 本片谈戏剧青年除“人生 vs 戏剧”已混作一团产生冲突外,亦有令整个世代隐隐觉得不对却心照不宣的文化眉角:艺术人一定要自由奔放?一定要夜夜笙歌?一定要多重伴侣才是爱无壁垒?一定要迷醉飞升才有超越灵感?一定要痛彻心扉才有爆发创作?眼看连剧校主任 Pierre Romans都跟着女主男友 Etienne踏上了毒瘾人生、排戏到一半竟沉沉睡去?学生的反应竟不是专业检视而是趁机又亲又抱!
而曾几何时门徒与师父的关系已渐忘却专业、而演化为老男与少女的肤浅迷恋?在那年代如有 #MeToo 更该担心的反而是老男 XD 回想我参与过的艺术领域,一样有许多声名远播风度翩翩的“大师”当然以绝大多数是男性,女学生谈起大师总是小鹿乱撞迷恋崇拜仿佛想吃老鲜肉 XD 而这种崇拜与亵渎已傻傻分不清的“造神”将培养放弃理智丧失自主的不对等关系!等前半片筛选训练完后到后半片才登场的史实剧场主任 Patrice Chéreau 更变本加厉:“我的剧场没有民主”在那年代讲来如喝水自然,满堂学生看到大师五体投地都来不及了,这种地方竟有人白目敢出言质疑?
https://fr.web.img6.acsta.net/pictures/22/05/17/12/51/0217333.jpg
面对这种“工作坊”与“师徒制”大师最大全员听话甚至争相讨好的环境,回想我参与过的艺术领域里,能适应的人就生存下来了、如能得大师青睐更是种勋章走路都有风、能与大师建立私交甚至成为入幕之宾的未来更将平步青云!反之敢顶撞大师质疑大师的将遭横眉冷眼淡出小圈圈... 那本片这么多年轻角色又各自怎么看待这“大师中心”的权威结构?有个显然是《她妈妈的公主》化身的 Adèle 早见识过这套扭曲调教而最能气定神闲、其他人对大师则亦步亦趋争相表现寻求肯认、有人视大师如偶像说到一句话都会手舞足蹈!不过透过后台屏幕远观大师背影又是什么样?
也许年纪也才 40 出头的大师也仍在自我探索、仍在多方尝试为艺术寻找新方向?看他眼睛骨碌脑筋飞快随时攫取年轻人火花、每有灵光乍现的“魔幻时刻”宛如天启激动不已,脑中蓝图无法如身使臂时可以理智断线如暴君!但恢复理智颓然坐倒又像个挫败小孩需要有人倾诉给亲亲抱抱 XD 权威大师偶遇挑战若心理强壮还能嗤之以鼻摸个头、但若挑战真戳到痛点那可竖起寒毛口不择言展开人格攻击... 这一切当年 20 岁“正年轻”的小辈们看在眼里不知所措默默消化、有天年逾 40 甚至如编导年近 60 慢慢才会懂。重点是这一切扭曲你能接受吗?如决定接受了又如何面对?
https://kcromuva.lt/wp-content/uploads/Gal-02-22.jpg
把心智版图从剧校核心 12 人继续扩大又有不同况味:(1) 剧校广招时人人来考天花乱坠推销自己梦想无极限,(2) 考上的欢天喜地高升殿堂却渐脱离现实看不见别人,(3) 没考上的有人负气远离有人则对艺术殿堂永怀艳羡,(4) 考上的蜜月期如天之骄子挥洒人生却让戏剧引领人生,(5) 不久戏剧开始吞噬人生造成伤害却已无路可退,(6) 这才想起长辈警语“要不就当正常人过幸福生活、要不就当演员燃烧生命”,(7) 生命被戏剧吞噬宛如染了 SIDA/AIDS、有人死了有人存活陷入创伤,(8) 青春繁花落尽后终要痛定思痛重审戏剧、找到全新方式融合戏剧与人生以完成成长。
若以一个“正常人过幸福生活”的外人眼光看,本片这些剧场老师简直滥权造神处处踩在道德红线上、这种剧场操磨少年身体异化少年心智谁也不值得!但对本就热爱戏剧也跳了下去的年轻人们,我们真能以一种完美主义道德洁癖去否定他们所热爱所经历过的?难道被这扭曲训练折腾一回只有弃它而去吗?艺术终究还是个奋斗,纵有再多扭曲不公与疯狂谵妄都仍要克服,以 Stella 为核心的主角们也许曾天真地燃烧生命奉献艺术?曾以热情与创作之名弃守理智与节度?最后反让艺术吞噬人生徒留创伤?片末小演出 Stella 终于学会以艺术想像弥补缺憾疗愈创伤与人生共处。
https://fr.web.img6.acsta.net/pictures/22/05/17/12/51/0203293.jpg
剧场界真是编导 Valerie Bruni Tedeschi 拍的这个样子吗?它只存在于 1980s或只存在于这“杏仁剧院”谢侯门下吗?抑或如此“燃烧生命”的艺术取向至今仍见于表演艺术甚至更多艺术领域中?而我们又该采什么视角或欣赏赞叹或戒慎审视?相信不同观众都会有不同视角,编导拍来的回顾视角更像是百感交集,总之许多剧场人与艺术人就这么伤痕累累地走了过来、许多人失败甚至死亡但存活下来的也慢慢成长茁壮... 以我这艺界逃兵的眼光看来是对这文化不甚苟同啦 XD 但何尝不是他们的燃烧生命才成就了我们的艺术欣赏?只希望艺术产制的人权与人性都要继续进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kUOas-sZ7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