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icrose (嗯,咳咳)
2023-04-08 16:33:35我说两条
1.产业死亡,没有良好的产学教良性循环。
演员来源靠天分,没有稳定的训练体系,只会死亡螺旋,前任差,新人借连个鉴都没有
只会更差
2.香港电影黄金期,京剧圈贡献良多 如尊龙 惠英红 林正英所在的粉菊花戏团
于家班培养了成龙 洪金宝等大名鼎鼎的港片中坚
不仅是这些香港长大的人,刘洵,50岁才来港,结果一样大放光彩
,凭借着的就是几十年的京剧表演功底,新龙门客栈的表演,
碾压所谓千面影帝梁家辉,小时候就觉得他最出彩,
于荣光,也是京剧出身,赤子威龙,冲锋车,表现碾压本土香港演员,
这就是传统文化底蕴的魅力。
香港的电影表达方式,说实在的和京剧以及一系列中国古典戏剧一样,
演员亮相的意识,那种外在化的表演方式,是很中国传统式的,也是港式表演
在华人区很吃香的原因,也是刘 于年级大了才赴港却轻松融入并且表现出类拔萃的原因
港产武侠片营造大战前夕肃杀氛围时的镜头简练,寥寥数笔冲击力极强
很难说和唐诗追求的表达方式无关
大陆演员的中坚大多出身西方话剧路线的本科教育,几十年专心教学,也是从
五四运动以后西学东渐以来深厚的文化积累
所以,台湾有啥,要产业没产业,要文化底蕴没底蕴,能培养毛演员
毫无体系可言,台湾的电影就和其他所有地区一样,
基本只剩下民众的自发,比大学生自拍DV强一丢丢
我的总结其实可以终结这一个讨论串,就看你们读得懂多少了XD
※ 引述《fourteenfufu (Fufu北鼻)》之铭言:
: 最近看了少年吔安啦,加上以前看一些旧国片的感觉
: 台湾以前演员口条并没有不好啊,不论台语或是国语都能很有魄力很有感情
: 为什么口条在现在世代的国片却变成大家所诟病的点?
: 是台湾演员训练的问题吗?
: 还是台湾人日常讲话真的就是有这种尬尬的感觉
: 像是“ㄟ~那不然…..”之类的
: 当然也不是说全部啦,但每部片都会有这种突兀的存在,很吊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