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值多少?当劳工时间资本化之后
每部得奖电影总有原因,不过有时候获奖是种可遇不可求的机运,世界上影展如此多,有
时一部并非全属娱乐的电影获奖,除了有它在影像中表达的历史脉络与理念外,也与如今
评审关注的议题息息相关,除非你是在独裁大国拍摄爱国电影,那就说好当权者故事,捧
高高就会是好电影。
瑞士获国际各影展奖项的电影《瑞士钟表师》是一部描述在十九世纪末期,工业革命兴起
,时间测量技术普及,改变了欧洲瑞士制表小镇的样貌。
在小镇上有四种时间,其中工厂的时间最为紧凑,资本家与厂长不断的压榨劳工的可用时
间,就深怕被浪费,在这样环境下的劳工逐渐有不同思想中心,产生出无政府主义的新浪
潮。
《瑞士钟表师》是什么电影:
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珍贵与稀有,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无法反悔的东西,那就只有时间。从
很久以前人们就以日出日落为时间基准。
并且对于时间在各种学问上都延伸出不同看法,如时间是否有惯性、或无法排序?是否存
在不同时间线的人事物也是现今许多超级英雄电影惯用的创意来源。
而比较通俗的时间定义是以计时器量测的基本单位,也就是时针、分针、秒针所建构下,
而最早归纳于各地方天文学制定的历法,如白昼和四季,以光照射地球的角度的距离,故
也是后来物理学的延伸和公式的再延续。
但如今时间最被人珍惜和了解之处,可能是工时的长短、下班的时间、和距离忧郁的上班
日我还剩多少“时间”。
《瑞士钟表师》其实是一部发生在以制表业为主轴的瑞士小镇上,因十九世纪工业革命,
让时间测量技术普及,资本家和有钱人为了让自己的产业达到最高效能,不时用时间衡量
劳工。
包含工作的快慢、走路是否省时、还有休息时间来给予每小时的报酬,最终引法欧洲各地
劳工激进社会主义思潮,对这些资本家的不满,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才在20世纪初开始
萌芽。
电影名称原名为《动荡》,意旨在受到资方的压榨与窒息的环境里,逐渐灌溉极端主义与
工人革命的种子,而导致二十世纪初许多劳工运动与争端。
故台湾翻译成《瑞士钟表师》这名字有点奇怪,因为电影中的工人比起钟表设计更像是样
板加工厂,这名称无法呼应导演所要传达理念,充其量只是拼装背景与产品的莫名译名。
《瑞士钟表师》分析与延伸:
“我们镇上有4种时间,自治市时间、地方时间、工厂时间和教堂时间。”钟表工厂时间
比政府的时钟快了8分钟,厂长为了几分种的时间自满,觉得可以从工人身上多赚到工作
时间。
但却不知道这样的模式引发了劳工兴起运动与革命的想法,透过电报与报纸的传递,无政
府主义的想法在镇上各个劳工们心中被埋下。
这部电影其实并没有所谓一般社会运动、劳工抗议针锋相对的场景,反而像暴风雨前的宁
静,借由钟表工厂女工的生活,与远方来访的测量师所见所闻,带观众了解十九世纪末的
社会浪潮兴起,与20世纪之后各种劳工、女权运动的前哨,并且引发左派思潮。
拍摄这部《瑞士钟表师》导演西里尔施布林,本身为瑞士钟表世家,家里的老一辈的亲人
都待过钟表工厂。
当时钟表工厂零件生场是各自分善于不同工作坊、也让资方无法全部掌握劳工所有经济大
权。故劳工在经济独立后才有政治的思想追求工会、阶级运动与共产无政府的思潮崛起。
而有趣的瑞士钟表在1870年初,每年出口全球市场上数百万支手表。并且这些制表工人们
在自己的劳工运动中,也公开质疑共产主义发起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理念,认为只是变相
的搧动工人情绪,在工人社会运动中独裁蛮横,故不接受也反对共产主义,而有着自己劳
工运动团体的思潮。
《瑞士钟表师》值得一看吗:
这是一部如果不做好功课,就无法了解全貌的历史政治电影。它有着一贯北欧电影的冷色
调与旁观立场,电影选用许多非专业演员,并让他们以背诵的方式念台词,且用像是偷拍
与随兴拍摄的视角,展现出虚实交错的电影风格。
电影不采用激昂的社会革命画面、也没有激烈双方思想辩论,但你却可以感受到劳工的情
绪正逐渐升温沸腾。
电影里面主角其实不是钟表师或是劳工与权贵,而是每个人对“时间”的诠释,在资方眼
中时间换取金钱、劳工眼中时间变成的他们手脚与自由的枷锁、政治上时间是酝酿即将爆
发的革命运动。
而在拍摄照片里头的人物,相片成为时间的历史。并且以钟表为例,每个零件是组成“时
间”的主要元素,而将起组合的是劳工的手,而卖出组装时间的是资本家的工厂。
这些隐喻在写作心得时回顾感觉越发巧妙,并且配合导演自身家境与出生地对历史的考究
,还有当时社会运动与后来的劳工资本、共产民主、无政府、阶级制度、集权等等多方角
力下,构成我们如今各国家的社会样貌。
哪个国家人民的权益不是透过抗争与血汗换来的,就因为这些伤痛和抗争权益,如今才会
期望一个不流血的革命,现代式乌托邦的妄想。
任何事情都是等价交换,偷到沾沾自喜的也许只是清算的时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