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观影门槛不低,票房不高,但真的是佳作~
(防雷)
采1.33:1的特殊画面尺寸,
让全片的空间狭小、更凸显查理体型之巨。
暴食、肥胖有如背负著痛苦,让人不良于行,
即使不需要嗅觉的描述,光用视觉带过查理
的状态与呕吐物,就在诉说著这是个令人想逃离的房间。
如查理所说:谁会想要我这样的人参与他们的人生?
但查理肯定是个温暖又乐观的人,总是有人一次次踏入。
而昏暗低靡的房间、偶会因为大门的开启,
有耀眼的光芒从门外照射进来。
每个人的行为和性格显现极端的对比。
愤怒的母女、温和的查理;
呆气的汤玛斯、鬼灵精的艾莉;
积极的丽兹、消极的查理。
唯一的共通点就是:他们都充满关怀别人的心。
嘴上叨唸著,心里挂念著。
渴望得到救赎的人们走进房间,
他们全都是失亲、失根之人。
都在失落的生命中茫然、渴望有人把他们抓住,
但反应在外表的多是愤怒与谎言。
一种随着自尊心而生的防卫机制,
如同壳一般将真实的人心包裹了起来,
不能将内心的软弱与渴望外露........除了查理。
查理一次次要求女儿写下内心的感受,
让女儿脱离防卫与装饰,用外在的角度检视自己。
.
电影开头埋下的伏笔,在结尾展示。
让查理视为宝贝的那篇作文,是艾莉以前写下的,
如此真实直白、毫不掩饰地表达感受甚至批判....
还有对作者的同理。那不是会被老师所认可的“作文”,
没有华丽词藻装饰还如此直接?在教育体制下形同叛逆。
但这个叛逆太真了!
查理很欣喜女儿是个如此真实又宝贵的人,
她不是活成体制下的一分子!
如果社会教育体制与自我之间要做一个选择,
那宁可选真实的自己、对体制叛逆吧!
“对自己叛逆”实在太累太压抑了,
就像查理的学生恋人艾伦那般....认可反同教会、否定自己,
于是用极端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