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专访《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监制

楼主: girl10319 (凯莉)   2023-02-15 08:58:51
内文有电影的剧情雷
先空一页
预算、文本、跨类型,看见亿万票房背后的策略整合思维:专访《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
那件事》监制金百伦
https://pse.is/4saze3
“以结果论来讲,我没有要表现得很张狂,说什么回本是首要;而是任何决定,我一定会
先考虑这件事情。因为对我来说,它才对得起所有投入这个案子的人事物团队,制作团队
也是,我是真的这样想。”
金百伦清晰且真挚地分享,如何打造一部面向观众、打动人心的商业作品。这四年多来,
金百伦协同金盏花大影业行销团队,与导演程伟豪从剧本开发、视效建模、拍摄制作、盲
测分析、行销宣传,一步一步纯手工地制作出《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果真,
首周末票房开出红盘,口碑爆棚狂卖 4,706 万票房。
亮眼数据绝非偶然,前(2021)年,金盏花大影业制作《当男人恋爱时》,以 4 亿 540
万荣登台湾电影影史票房第六名。一部卖座电影究竟如何诞生,是现阶段产业好奇且急欲
掌握的。借由对谈金百伦监制,本文将剖析电影视为“商品”的产品定位、开发制程及市
场观察。
文本:从大纲到成功的商业剧本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起源 10 大影视平台共同合作举办的“野草计画”。早
在获颁评审团最佳创意故事首奖前,金百伦就慧眼识英雄地发现文本的可塑性。当时,共
有 292 投件作品,评审们必须阅读大纲评析,而本作脱颖而出;她从其中快速抓住重点
,浓缩出 logline,并能够述说发展脉络,证明发展成长篇剧本的可能。金百伦极为兴奋
地分享给程伟豪:“我看到一个超屌的故事!”遂其然,这份故事大纲一路过关斩将,荣
获当届冠军文本。
不过,当时大纲仅止于雏形,与现在院线上映剧本仍有距离。创作者赖致良起初设定故事
为“宅男清洁工捡到冥婚红包,男鬼要求清洁工,在头七前完成他的心愿”。金百伦形容
这个版本像是小巧可爱的公路之旅,曾经想过对照《幸福绿皮书》(Green Book,2018)
,但这样就会是剧情片逻辑,须以对话与日常挖掘深层议题。故事毕竟遇上了程伟豪,观
众会期待高概念能从一而终被延续至结尾,那势必得提升类型感比例,并持续给观众钩子

于是,程伟豪做出第一项重大调整,把清洁工变成警察。瞬间,故事发展出现查案的可能
性,故事悬疑感、刑侦背景设定以及动作场面的比例,都因为人物设定拓展出发挥空间。
紧接着让男警与男鬼发展成并行成长曲线,而非功能性的辅佐。金百伦特别强调:“这些
都是我们为了故事的需要,为了满足观众的期待,一开始走文本的时候,就设计进去了。

作为程伟豪的第五部作品,《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不能简单地得过且过。看过
电影的人都知道,剧情前段的巷弄飞车追逐,堪称台湾动作视觉特效的突破。金百伦表示
,这场戏最早在剧本仅仅是三个三角形(指在剧本中表示动作的符号),剧组伙伴读剧本
背脊发凉,想说:“怎么追?钻进大街小巷是怎么钻?”程伟豪想要掌握成熟的商业类型
,同时身为视效总监的他,率领团队在开拍前就建模。相较于台湾其他剧组来讲,这极为
少见,因为人事成本极高,只有自己筹组团队才可以这么土法炼钢。充裕时间下,团队进
行道路与车体建模,加上《池塘怪谈》发展出的车拍投影技术,金百伦自信地讲解:“六
到八个月,我们最后实践的结果,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样。”
与此同时,金百伦分析,程伟豪是熟捻商业成本计算的成熟导演,深知“我要这个,就会
没有那个”,所以不会一昧坚持,反而知道现实框架,理解分配预算配比,在该用力的地
方才用力。譬如说,除了视觉特效外,业界人士绝对看得出浴室戏的复杂走位,不可能在
浴室实景能够拍摄,必须搭景。这边花了钱,另一边就得省。在结尾的枪战场面戏,弹孔
仅仅是手工贴纸,当时美术人员听到指示,简直“不敢相信!”
金百伦说:“伟豪是一名未来还希望在商业片带给大家更成熟的作品的导演,所以对于预
算的拿捏、如何施令,我觉得到第五部片有更成熟。”
类型:挑战同志议题电影天花板
尽管《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在类型上粗略被归类在喜剧与动作片,但就议题类
型,极有可能被定义为“同志电影”,且有机会成为同志商业电影突破票房大限的滥觞。
同志电影跟恐怖电影一样,有着难以打破的票房天花板,先天有一大群观众拒看。反同的
、保守价值观的、父权社会守旧的观众们不会购票进场支持。回顾台湾影史,仅有《刻在
你心底的名字》突破亿级门槛,以 1 亿零 342 万的成绩站稳台湾发行同志电影的最高票
房纪录。但是,具备视觉特效、动作场面戏的《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若要回本
,势必得打破这个天花板。因此,在台湾,制作一部以回收成本导向的商业电影,若要拍
摄同志电影,会压低预算成本,或者直接删除主要角色的同性倾向。归因于此,在破亿台
湾电影中,我们几乎看不见同志。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没有躲避,林柏宏饰演的毛邦羽,是完整且正视性向的
骄傲男同志。观众在银幕看见他的情爱纠葛、参加游行支持同婚的痕迹、与家人共同面对
性倾向的总总关卡。金百伦表示回到故事本身,团队想法其实很单纯,“毛毛他是一个同
志男鬼,我得把我不熟悉的人设搞清楚 。我得了解这个人,就如同我需要去了解吴明翰
是个怎么样的警察一样。”她进一步说:“我不是同志,程伟豪不是同志,我们不能自己
乱想像,同志男鬼他生前应该是怎么样!”故事先决于商业,抱持着角色功课的心态,编
导认真塑造同志角色。
当然,除了同志电影,它亦可能属于 BL 文类。金百伦否定:“以结果论来讲,它现在有
这样子的氛围跟元素。但是假设从前面的脉络,往下走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做 B
L。”目前同志男鬼设计在野草计画就是如此,而非刻意商业操作为之。另一方面,她坦
言商业电影视觉上得要“好看”到让观众舒服满足,否则就只剩下“好笑”。然而,纯喜
剧电影在台湾电影成功案例稀少,她没有把握操作。因此,选定梦幻 CP 组合“许光汉X
林柏宏”。她自嘲说:“我知道答案超无聊,可是他们真的就是我的梦幻组合!”
针对两男情愫,金百伦分享救护车那句“老公”台词,最早其实是“老朋友”。读本阶段
,众人不相信吴明翰这位钢铁直男能够同理同志,但是,拍著拍著打破了某种界线。这句
“老公”隐含温暖情感,吴明翰终肯认夫夫关系不再斗嘴。金百伦眼神发光感恩:“我很
感谢他们把角色立体度支撑到这个程度,才让我们能够做这个选择。”
深入探究议题,《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也实质挑战恐同言论的界线。故事之初
,吴明翰基于政治正确,心里想骂“死GAY!”,嘴巴却说著“有为青年”。对此团队曾
恐惧言论是否过于攻击性,盲测之初,果然有观众对此提出质冒犯疑。反而,却有另外的
同志观众回应:“不会,我觉得这很OK,我们自己平常其实也都会……”团队理解必须全
盘综观情节发展,重点吴明翰最后到底学会了什么,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
金百伦理解剧中角色会被部分观众批评为刻板,她解释,“刻板会拉大喜剧的强度,这是
必然的。”同志议题的或深或浅,非性别专业的团队们曾困惑,要谈到什么地步。最终众
人判断,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篇幅去支撑,不够就不要放;倘若蜻蜓点水,不如不谈。但
也并非全然放弃,美术团段仍然置入彩虹贴纸标语、同志游行标语呈现角色立场。金百伦
坦言,“毕竟是喜剧电影嘛,不能让角色过于说教”,因此透过情节与道具传递平权理念
,证明团队非全然胡闹,“在类型感或者是喜剧的包装下,让你轻松的接受这些东西,并
且带着走一些什么。”
电影上映后,不只原先设为目标的同志观众,有异性恋观众在网络论坛赞扬电影。这证明
金百伦所言,观众真的带走了些什么。悄悄地,这层同志电影天花板成功突破。
行销:探寻最大数量且精准的观众
与多数剧本开发或电影制作公司截然不同的是,2020 年甫成立的金盏花大影业,信仰“
行销”与“数据”。行销团队从三年前文本创始之初,便共同参与开发,对于文本滚瓜烂
熟,理解角色背景与性格。对于与品牌厂商的互动、品牌的提案,可以迅速地抓到核心精
髓。
譬如,毛毛在情节中提倡环保理念,金百伦便思考,那哪些品牌愿意跟毛毛站在一起呢?
于是便与连锁手摇饮携手合作,开发环保杯,提升企业形象,达成双赢。行销背景出身的
金百伦强调:“品牌在意的一直都不是 Logo 的露出,它在意的是在情节之下给大家什么
。”但也非全然向“钱”看,行销团队遵循“内容首重”,撷取出适合品牌置入的情节,
在当前架构下思索空间可以为品牌设计合适情节,让千万预算的电影昂贵的素材成为品牌
的行销管道。
有了赞助合作的金流,更重要是为作品找到市场与观众。金盏花大影业共举办三阶段的观
众测试。
第一阶段是内容盲测,时间点是 2022 年六月。当时电影是未完成的初剪版本,金盏花针
对两个半小时内容找到第一批 Focus Group 受测者,过程比较偏向访谈,观众针对导演
提问申论反馈。与此同时,团队检视内容拿捏分寸,好比吴明翰初期的恐同言论,在此阶
段获得观众肯认,团队遂放下心中大石。金百伦说:“他们真的帮我们抓到了隐形的那一
把尺,而且是很弹性的尺。”在这阶段,团队舍去毛毛遭霸凌的情节,透过反馈,团队明
暸不一定要做前情提要,观众能够自行体悟。毕竟,团队与剧本共处三年,势必会有盲点
,金百伦感谢首批盲测观众建议:“这个取舍如果我们自己来做,我可能做不到。”
第二阶段是接近数据化的判断,这时候接近定剪,作品仍有最后调整的加分机会。除团队
继续找 Focus Group 确认修正方向,另外预想出目标观众轮廓,区分为五大类族群,依
此邀请观影。金百伦高声强调:“我一定要找到最接近一般观众,绝对不能找电影业内的
人,关系要越远越好。”针对所有测试观众,回复同样问卷,团队要得到“差异化”确认
交集。依数据分析划分同心圆取交集,当前作品获哪一类客群青睐,谁最适合当第一波口
碑受众,谁则可能要等第二波口碑。针对最接近的客群,倘若团队有素材、有余力可以加
分就会尝试。金百伦解释:“第二阶段盲测,我会说它一半服务内容,一半是为前期行销
规划去做预判。”
第三阶段时作品已完全定剪,供行销团队确认宣发方向。比起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追求的
是普遍性,团队必须尽量降低各种变量的可能性,因此这一阶段台湾北中南都要做测试。
为克服地域性,并考量随机性,团队与四大影城合作,取得 6,024 个样本数,进行科学
化数据分析,从中挑选出 480 位观众,进行最后一次盲测。金百伦补充:“样本的干净
度跟可参考度,是我们在行销阶段非常在乎的。”回收反馈直接影响行销波段拟定,好比
喜剧是第一方向,那第二面向该是灵异还是动作?团队让观众直接给出答案。
长时间与大规模的观众测试,亦是前作《当男人恋爱时》未能完全执行的,当时面对疫情
与档期考量,行销规划不能如此完整。这一次,《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有稳健
的行销规划,依照金马影展闭幕片与蔡依林演唱会切分时间点,依序释出素材,好比预告
片、主题曲 MV 等等。
另一方面,《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最困难的是杂揉复合类型,倘若全盘一次托
出,未观影民众必然混乱。金百伦比喻作品是惊喜大福袋,不能慌了正脚胡乱,否则“观
众会觉得好混乱,我不知道怎么认识你。你到底要我笑还是哭?”,毕竟绝大多数的观众
是对电影内容一无所知的人,得要一点一点慢慢地让你来接近我。这时候,盲测数据成为
未知迷雾的罗盘,团队知道主打喜剧完全没问题。同性向议题也无须担心,观众最终会同
理。待前导后的正式预告,再释出更多角色与类型元素。金盏花行销团队,有意识地批次
地释出素材。
金百伦坦言,在混类型的每一次的操作下,大家其实诚惶诚恐。毕竟过去许多案例成绩不
甚亮眼,任何一个决定都不能大意。她接着说:“你就算身怀绝技,这片子超级好看,然
后行销有超多子弹,但是我没有好好地打,有可能其实拿抽了一手好牌之后,玩了一场烂
Game,这件事是超有可能的。”
透过精准剧本开发,依据行销数据调整文本方向,上映后秉持诚意勤跑映后座谈,《关于
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的成功来自于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理念:以行销为底,统整性地支持电影
专访过程中,金百伦趁著拍摄空挡,死命地向路过民众推销电影。金百伦笑谈:“我只能
说我们能力所及,全部去做!”针对金盏花大影业,金百伦描述己身团队是在统整性地支
撑作品。公司除了程伟豪与殷振豪外,所有成员都是一般观众。若真的要讲公司定位的话
,金盏花是一个从故事开发一路走到最后成品,送上电影院,最后一哩路都全程参与的伙
伴团队。这当中会有擅长与不擅长的,但导演与团队相互配合学习理解,相辅相成。
金百伦承认自己看待电影为“商品”。她理解说电影是商品,光这一点就与很多人背道而
驰,毕竟这个圈子很多人会认为电影是艺术。她继续补充“商品不代表我不重视,我们花
了好几年的时间、花了这么多钱,它是一个非非常珍贵、独一无二的手工商品。”正因为
珍惜,她万分呵护,一路守候。
若将票房数据化约最小数量,就是进戏院的观众。如何让作品成为观众的周末行程,这件
事难度的确日益地在提高,“我真的想知道我的电影到底被多少人看到……这是我在意的
。”一路陪伴作品成长,运用行销策略让大家爱上自己的作品,这是金百伦长久以来的功
课。她深信不论未来怎么样,她都会继续沿用这些方式,让观众在银幕前为作品又笑、又
哭、又惊喜。■
作者: salvador1988 (Mr.Owl)   2023-02-15 11:12:00
办试映盲测再微调 在台湾算很少见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