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ACKball (阿姨洗碟录)
2023-02-01 10:24:43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完美的作品不存在。更何况灌篮高手的漫画版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作品,甚至因为它的不完
美,反而巩固了它的经典地位。那这次上映的山王之战动画版,又该以谁的角度来评价它
够不够完美呢?而如果在观影的当下,你能想起每一个删减的经典片段,对每一句遗漏的
经典台词倒背如流,那这些片段还有一定要钜细靡遗“演”出来的必要性吗?如果今天是
把漫画山王战照搬到大银幕上,大概也猜得到会有怎样的负评,“一成不变”、“了无新
意”、“老粉丝自爽作”、“井上雄彦江郎才尽,没有办法突破自我”,然后现在的正反
方评价就只是立场对调继续开战。不过可以想见有个论点是不管哪种情况的反方都可以拿
来用的:“我不如去看 Youtube 上的漫画剪辑加 OP、ED 就好了,干嘛花钱看电影。”
只是光剪辑就可以让人这样回味无穷,更衬托《灌篮高手》是多伟大的作品。
在动画上映前,即便那时觉得不管主题是什么,光“灌篮高手”这四个字就是进场的理由
,但因为山王战有它特殊的地位在,所以知道以山王战为主题的时候还是非常期待;在实
际看动画前,铺天盖地的评价早就泄漏了这次一半的主体放在宫城良田身上,一部三十年
的漫画,地位已经经典到就算各路影评疯狂在标题暴雷也没人在意,反而直接专注在这个
主题的优劣上。早就知道动画至少一半内容聚焦在漫画可能已经看过上百次的球赛内容,
另一半原先可期待的新内容则早已被揭晓是其中一位球员的立志传,而立志传拍来拍去不
过就那几个套路。但是在这样几乎整部动画内容都被摸透的状态下,还是能吸引上亿票房
,这就是《灌篮高手》的独特魅力。
刚知道这部动画是以宫城良田为视角出发时,我的第一个念头是“这很日本”。篮球是至
少五人同队的团体运动,而当初的漫画版中,主角樱木花道不用说,整部漫画就是他的篮
球生涯成长史;当年风靡万千少女的流川枫,被樱木视为最大的劲敌,存在感也十分强烈
;身为中锋又是队长的赤木刚宪,作为队上的精神支柱自然有很多戏分;三井寿作为浪子
回头的代表人物,“永不放弃的男人”,他的魅力之于男性读者,不下流川枫之于女性读
者。可是宫城良田,看完漫画的印象可能只有是个矮子控卫、会跟樱木一起耍白痴、疯狂
迷恋球队经理,就这样。角色深度可能连万年替补的眼镜哥木暮都比他深太多,木暮一颗
三分球可以投两集动画,宫城是湘北先发唯一全勤没退场过的球员我还要看维基才知道。
所以基于既然是团体运动,既然宫城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等等这些理由,在最后的动画电影
中以他为主体来补足漫画当年缺少的一块我觉得非常合理,更何况对于宫城传反弹这么大
,不正是因为这个角色当年很影薄,才会让人现在觉得他凭什么当主角吗?至于什么得两
分凭什么去美国打球之类的,去美国打球有这么值得大惊小怪吗?又不是打NBA。
再加上作者井上雄彦的访谈,他说年轻时基于英雄主义而创造了像樱木花道这样有无限可
能性的主角,符合所谓王道漫画题材的形式,而二十多年后随着想法改变,想以自身经验
为出发点把这个故事画下句点,所以选择以宫城这样比较贴近一般人的角色为主角创作电
影版。言下之意仿佛是如果井上雄彦现在才开始画灌篮高手,主角会是像宫城良田这样的
人吗?再对照观众对于宫城立志传的负评,感觉英雄主义、王道漫画一直都是挺吃香的,
如果井上雄彦真的以宫城这样的普通人为主角重画新故事,能有多少热度好像也相当微妙
。
不过虽然我认同应该要补充宫城戏份,但是想在短时间建立角色背景的方法或许有更好的
选择,至少以电影版这种洒狗血的悲苦亲情戏码对我来说有点太粗暴,又没办法给更多篇
幅去累积对宫城家人的感受,导致宫城线剧情有点不上不下,湘北其他四人上场都是对自
我的期许和挑战,结果帮宫城拉个过世的球技高超哥哥,打山王搞得好像是哥哥未竟的遗
愿一样,太沉重的氛围甚至连对上山王都有种被怨灵或遗憾附身的感觉,而不是对哥哥的
憧憬。这样不平衡的感觉让我在看电影时对于宫城线一直有点出戏。
回到电影版本身,叙事节奏的确是很微妙而难以处理的课题,前一小时完全都讲宫城的故
事,后一小时山王战打好打满一定会比较好吗?我也不确定。毕竟篮球赛是很紧凑的,老
实说直接照播四十分钟球赛一定很多情绪在还来不及累积的时候就已经要准备下一波了,
穿插回忆是可以让观众沉淀一下并且为下一段剧情做心理准备。只是这种文武戏交叉的方
式,能成功做到不打断情绪又能交代剧情的说实在屈指可数,我一时间还想不到有哪个成
功的例子。咒术回战电影版光五条悟的新宿大战跟乙骨与夏油的对战互相切换我都觉得有
点不顺不连贯了,甚至连灌篮高手自己过往也没成功,眼镜哥一球三分投两集还不够断情
绪吗?日本好像特别喜欢这种在激战过程中穿插回忆的手法,到底是跟谁学的啊?结果近
来看到值得推崇的打斗场面很多都是单纯的因为有好好把一场战斗一次打完,或这段回忆
是角色下一刻扭转的关键。
而电影的重头戏山王战,除去前述情绪不够连贯的问题,比赛本身可以感受到井上雄彦为
了将“一场比赛”完整重现所作的取舍。对现在的观众来说,很多人没有看过25年前的漫
画,没有在十多年前天天守着电视看晚间新闻前拨放的动画,拿经典台词来套用好了:“
动漫粉们觉得《灌篮高手》最好看的是什么时候?漫画版山王吗?电影观众只有现在啊!
”
对新接触的观众来说,电影就是以宫城的视角出发带出湘北篮球队,对抗一个感觉上超强
的冠军队伍,说穿了新观众就是一日球迷看球的概念。前阵子世界杯刚结束,那时候很多
人不都是电视打开看到球赛就很嗨,也不会每个人都能对场上球员的生平如数家珍,或分
析他们的习惯与球风等等。但是球赛看得爽就会对这支球队或这项运动有兴趣,而看山王
战看得爽就会对整部漫画有兴趣。太过强调一些细节的存在与否反而会成为一种阻碍新血
的屏障。
譬如整场球赛对山王的描述删减到剩下很少,新观众看完有谁会记得泽北、河田的名字?
摩艾像、肉丸人、深津更是连名字都没被提到。但是没有这些会影响比赛的流畅性吗?会
减少山王的威压感吗?如果连下半场开场拉出一波二十分以上的差距都不能感受到山王的
强大,那我想加什么情节都无感的。加入一堆人名更只会让观众混淆现在到底谁是谁,尤
其是山王球员都是平头,泽北荣治、深津一成、松本稔、一之仓聪这几个连看过漫画的可
能都要靠背号去认人,试图增加比赛的流畅性而将这些角色简化为“对方球员”我觉得是
可接受的作法。
至于经典场面的取舍,鱼住出来削萝卜,新观众一定会觉得:“这谁?”尤其是那个扮相
,真的加进这段戏,搞不好反而一堆人会开始问他是不是赤木的老爸,而不是可敬的对手
。仙道跟流川一对一那段回忆,老实说我印象还蛮薄弱的,但是不用这段回忆我也记得流
川不传球的特点,电影的处理方式更像是流川自己有所觉悟与成长后自发性的改变,我反
而比较喜欢这样的呈现方式。樱木抱住晴子肩膀说非常喜欢这段被删去是我觉得比较可惜
的地方,不过漫画中这段是樱木从一开始为了追晴子而打篮球到真正喜欢篮球,历经长久
累积总结的真心话,电影少了这些情感的铺陈,直接呈现这幕或许会有点怪。取而代之的
是利用樱木趴在地上时回想他接触篮球的种种历程,直接用回忆呈现他有多喜欢篮球,这
一段是整部电影让我最感动的地方。
单论球赛本身,井上雄彦的确让内容更聚焦在现场球员身上,而提升了球赛的流畅度。同
时不管他是不是也这样认同,有些删掉会动摇国本的经典台词与名场面他还是有保留下来
,例如“现在放弃的话比赛就结束了”、“我只有现在啊”,还有下半场每一个重要的转
折与攻防,以及最后流川与樱木的击掌。不明白球员的背景,电影中的山王战就像是刚好
转到体育台看的一场精彩篮球赛;而对我来说,有很多看过漫画的老粉才懂的哏,甚至某
次攻防中樱木、宫城、三井三人对山王摆出弯曲右臂的小动作,这些不就是俗称的“彩蛋
”吗?一场山王战乘载了太多回忆与精神,漫画版山王战能封神,是因为有前面25集漫画
的累积,流川枫自干了2x集才成就最后一战中觉悟传球的可贵;三井跟赤木也是前面累积
的疏离感才显示最后碰拳的认同感;樱木更是整部漫画勾勒他的成长史,有前面的两万球
才造就他最后的绝杀。试想如果井上在漫画版先把山王战画出来,以倒述的方式呈现,这
些你现在觉得感动而不可或缺的桥段,还会这么令你感动吗?而现在的新观众就是以这样
的状态去看电影,片中球赛留下的片段也萃取了能让观众易懂并且感动的场面,我觉得已
经是诚意十足的作品。
只是二十多年的时光,又是个这么经典的作品,也曾经出现过很多改编或迷因哏图,所以
我多少能够理解当老爹说出:“现在放弃的话,比赛就结束了。”时旁边的屁孩在笑三小
;而比赛的节奏流畅到像在看真的比赛,所以我也能理解斜前方的爸爸在三井最后出手时
略为激动地说出:“进了!”。总之关键的无声片段整个厅都屏息以待最后一球我就已经
非常满足。
至于最后流川与樱木的击掌,那一幕我反而感到有点失望,进而让我再次意识到井上雄彦
是多厉害的漫画家。漫画的构图、线条、汗滴与热气、击掌的力道与两个人的表情,一张
图仿佛可以感受到前后十秒的动作,但是电影中的这一幕一闪即逝反而少了感动与气势,
或许日后把电影版定格截图能发现这幕有重现漫画,但目前这一幕也让我认识到漫画与动
画的差异可以有多巨大。
在电影上映前我想过千百次要是片头先来个经典的《君が好きだと叫びたい》;要是三井
在下半场快透支时响起《世界が终るまでは…》的电吉他前奏,然后搭配出手接“世界が
终わるまでは~”;或是樱木跟流川击掌瞬间接上“あなただけ见つめてる”,或许我会
鸡皮疙瘩掉满地,又或者是整场电影都泪流满面看不清楚。不过实际看到电影后,也明白
如果要配合电影中球赛的节奏感,这三首歌都没有出场机会,新歌《第ゼロ感》的确是与
球赛情节相辅相成。总之电影木已成舟,怀抱怎样的心情上船,上了船有怎样的感受就冷
暖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