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上D+了还是防个雷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趁著过年有空,在Disney+上看了之前没时间看的《五星飨魇》。原本以为只是以餐饮为
背景的惊悚片,看完却感触良多,不得不撰文抒发。
说在前头,此文会以看过电影为前提,因此不会多叙述剧情本身。
艺术餐饮的畸形发展
要填饱肚子维持生存很简单,每餐吃一个便当、一份套餐就可以解决。但从进食的目的不
仅是喂饱自己开始,“餐厅”这种携带着更多元素的场所,开始赋予我们的每一餐不同意
义:社交、浪漫、商务、休闲,或者,艺术的追求。而艺术成分,造就了所谓的现代高级
餐厅。
餐饮艺术化本身不是坏事,但过犹不及。如果艺术成分超过了餐饮本身,同时艺术带来的
额外评论、压力、尊荣超过了顾客本身的口腹之欲,厨师的初心不免开始扭曲。餐饮人入
行并能持续深耕的动力,初期多是看到自己的菜色本身令人满足,不管你做的是一个汉堡
还是一客牛排,满足食客的口腹之欲,就是烹饪的最终目的。但逐渐攀向高峰的过程中,
食客已不只是食客,他们带着“更高体验”的期待前来,逼着厨师在各方面推陈出新:分
子料理、无光晚餐、四手联弹或客座、绿星认证、概念式菜单、无菜单料理...,“美好
的一餐”进化成“美好的一次体验”的同时,也让口腹之欲的成分比例降低,反而失去餐
饮的本质。
将餐饮视为艺术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成品必须要有再现性,但再现的过程相对困难。人员
技术与味蕾的训练、食材的季节性或运输、温度湿度每天不同、料理机具的保养与取代性
都是问题,偏偏又必须同时“每天提供品质稳定的高级成品”,这件事跟艺术性本身相当
冲突。本为食物的事实也没办法像真的艺术品般高价,最终变成“劳力高度集中的低产值
艺术品”,同时还必须承载顾客的不同体验期待,其压力只有可能日日俱增,且每道菜都
容不得一丝瑕疵。当得不到艺术层次的优势,又必须承担餐饮方面的产能与一致性,要把
一个投身于此的主厨逼疯,似乎也不这么困难。
宾客群像代表的压力来源
随着生活水准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级餐厅出现,也随之出现了不同于一般餐饮的产业链
。我们开始有美食媒体与记者、评论家或评鉴单位、针对特殊需求的养殖者或生产者、参
与开发分子料理追求可能性的食品化学家......,当然还有热中于开发的顶尖厨师。此产
业链养活了一群人,为了生存,他们难免互相寄生与吹捧,让进食这件事越发不纯粹,也
增加厨师们偏离初心的压力。
然而这些人不可能仅靠着懂得欣赏的内行人就能生存,他们还必须打进富人阶级,以维持
这个高开销低收入的产业。影视明星、富二代、高级白领、暴发户、网红,他们进入这些
餐厅用餐,偏偏有很大比例不是为了餐食本身、或者它们的艺术性而来,而是为了其他更
肤浅的理由。
诚然,从音乐、绘画、电影甚至舞蹈,艺术不论领域,多少都得寄生富人阶级或商业化才
得以生存,也必须配合其需求或喜好改变发展方向。也就因此,被此逼疯的主厨或许不比
音乐家或画家少(看看那些因为掉星而自杀的厨师们)。片中除了女主角之外,只要是坐
在客席的人都是主厨的压力来源,甚至延伸到“因为你的烂片没有让我纾解压力所以你也
一起死好了”的畸形杀意。
这场最后的晚餐结构
利用造就这一切的人事物,一起成就一场以餐厅为舞台的最终演出,其实颇富诗意。最后
的爆炸如同压力锅释放,让一切因果同葬,或许更具禅意。
第一阶段还算是在餐厅吃饭。开胃菜崇拜自然、头盘象征身为舞台的岛屿、次盘以无面包
的面包盘强调符合站上舞台的身分。宾客都相当称职,根据自己的身分对这些象征给予解
析、不屑、崇拜等不同的回应,已自然而然地走上舞台,成为宴席的一部分。
从Taco开始,宾客算是开始走上餐盘了。情绪开始担任调味料,照着主厨安排的剧本渲染
宾客本身,逐渐酿成一出戏码。雷雕Taco先制造不安感,搭配内外场的温柔坚定,让主厨
的权力感慢慢提升;第四道菜瞬间制造张力,盘子里的餐点反而变成为了符合餐厅主题的
过场而已,整场宴席的象征意义已远大于实质意义,也就是进食本身。宾客,才是正在被
情绪烹煮的对象。
而后手指的插曲只不过是日常修肉,让食材达到更好掌握的状态。到了天使坠落与下一道
森林追逐的第三阶段,每个人是否都吃了足够份量已经不重要了,让宾客知道他们必须认
命才是要紧,从甜点上桌时所有人服膺的表情来看,这场宴席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