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沼泽谋杀案 Where the Crawdads Sing (2022)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3-01-18 06:01:40
Netflix 本月初上架了去年十月上映的《沼泽谋杀案》,记得版友文章好像大多带着“谋杀惊悚片”期待、但看了才发现是“爱情电影”?总之看到女主演是 Daisy Edgar-Jones那我当然期待一场恋爱故事!而真看进后才发现还远不止如此。此片改编自生态学家与荒野保护专家 Delia Owens 第一部小说 "Where the Crawdads Sing" 直译“在淡水龙虾唱歌之处”,我虽没看过小说,但光看起电影就不禁往“生态写作”这方面联想:生态写作者时常不只是观察生态研究生态、也学习生态融入生态、更往往在这找到一种有别于现代文明的生活哲学。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Where_the_Crawdads_Sing-914305840-large.jpg
这故事的女主角 Kya就处在介于“生态 vs 文明”之间的边界地带:她 1953 时是个小女孩,与父母一家住在北卡罗莱纳州某块湿地上,对邻近小镇来说他们是“边缘”、但对湿地来说恐怕小镇的人类文明才是边缘呢?反而他们广袤湿地 marsh内部的“核心”是集一切生态大成的神秘沼泽 swamp。故事开场已经到了 Kya长大的 1969 年了,这时美国已经很现代化的也很都市化了,一般都市观众与小镇民众很难想像还有个“湿地女孩”Marsh Girl像个野人般在那离群索居;但随着故事回溯 1953 年,那时战后老兵纷纷回到与战前没啥大不同的美国大地,许多人就住这里呀。
然而电影仿佛以一家寓言般谕示著美国转型的沧桑:本来就以移民拓荒起家的美国,先民们本来是根植大地融入生态的,有人住沙漠有人住森林亦有人住湿地沼泽,与众生为伍学习自然法则过著野性的生活,当然亦与人文节点保持连结架构了文明社会。只是从二战后开始,首先返乡老兵陷入创伤令家庭崩解、女性觉醒少年独立纷纷离了家、为摆脱传统父权寻找自由而前进城市!同时战后美国郊区开发与都市扩张渐渐吞噬了自然,留在自然的传统野性亦遭都市文明凝视成为了野蛮;只是少数留在自然者尽管坚守初心过著纯朴的生活,亦须学习人文审视人文以与时俱进。
电影虽以一场 1969 凶杀案开场,但主要还是为了带出主角 Kya从 1953 年起的“湿地女孩”成长故事:她本来家有两个姊姊一个哥哥,每天养育他们的母亲阳光热情带她徜徉这自然世界,只是战后返乡适应不良的父亲每天回家就家暴发泄,受暴母亲率先离去后姊姊哥哥也相继离散!倒是年纪最小的她虽没有选择只能留下,倒也从失落的父亲身上学到了黑暗与光明。从此,她这 marsh girl 的人生就介于自然湿地与人文城镇之间,她也许 90%拥抱喜爱的自然、仅 10%连结疏离的城镇,但每一次与城镇交手、在见识文明暗面的堕落失败之余、也能学习文明亮面滋养自己。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Where_the_Crawdads_Sing-578309339-large.jpg
湿地女孩的童年养成,从“离弃”开始:传统父权家庭有暴力,受暴者走得理所当然,城市的确是伸张个人的自由天地,只是为什么人人都走了却不带我走?难道为了个人自由就能忘却亲情纽带吗?谁人都会走,只有湿地生态不会走,女孩人生面对每一次失落的变化、都能从湿地找到不变的拥抱。
湿地女孩的童年成长,从“仰人鼻息”开始:家暴的父亲吓走了所有人,反倒自己这个最弱小的学会了共存,也才发现许多人间的恶肇因于压迫创伤,反过来说受迫的创伤之人亦可能复制压迫转嫁他人。倒是文明之人再怎么黑暗失败,仍有其善面能给她养分,一个袋子打开女孩的生物学习新天空。
湿地女孩的文明经验,从“交易”与“上学”开始:杂货店黑人夫妇心怀信仰与人为善、也大方伸手带她加入文明,但文明社会未必善待他们、他们亦有委曲求全与威武不屈两种面对姿态;镇上虽有亲切叔叔学校与友善老师等良善个人、但社会体制集体凝视铺天盖地,与其求全融入不如回归自然。
湿地女孩学人间光明,从初恋情人 Tate 学起:这位 Tate 有美国渔民子弟的大地初心,与 Kya相恋一场是带着好奇彼此认识对方本人,他可以开阔心胸跟着 Kya徜徉自然大地,亦可指引 Kya文明线索助她站稳脚跟自我实践。虽然男孩仍执著文明“功名”离她而去,但他的回归将再次滋养女孩的自然人生。
湿地女孩学人间黑暗,从享乐情人 Chase学起:他有美国小镇公子的随波逐流,家有高压规训但不思面对改善而都逃避发泄;这一逃逃到 Kya与她的湿地宛如世外桃源,对 Kya与其说认识其人其心、不如说赏玩其异国风情;甚至知道自己文明罪咎后不认错检讨只顾粉饰太平,粉饰不成恼羞成怒则诉诸暴力。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Where_the_Crawdads_Sing-787331012-large.jpg
看本片主角历程,我们主流观众身处的“文明”世界令人看得五味杂陈:文明一方面代表着人欲功名、随波逐流、抛弃离去、乃至凝视规训与傲慢暴力,另一方面却也帮助 Kya敞开心扉、看见他人、连结经验、进而耕耘热情改善处境。如果这位 marsh girl 从 1953 就固守湿地长住下去“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也许她自己能如鱼得水但外界会瞬息万变,别说房地产开发不会放过她、就是杂货店交易型态恐也难以为继;Kya 终究要以某种方式连结社会跟上文明的脚步,而且这文明有其美好潜力丰富她人生,但她身为 marsh girl 自能独树一格地根植自然审视文明走自己的路。
这条属于她自己的路,就透过穿针引线纵贯全片的“沼泽凶杀案”考验观众对她这样如都市传说般的当代野人有什么期待。我们如何期待一个湿地女孩?How do we solve a problem like the marsh girl ?是如小镇乡民般认定她“野女孩就是野女孩”非我族类?还是如生态学界欣赏她“观察敏锐细腻热情”犹胜我们文明人?是如死者家属指控“她嫉妒怀恨”和我们文明情杀没什么不同?还是如她亲友们相信“她纯真美善”绝不会伤害别人?是如检方绘声绘影描述的、她神通广大是个加害者还烟灭证据?还是如辩方律师重审省思的、她其实是文明的受害者惨遭凝视与污名?
看来这故事的生态书写,诉求仍介于文明与野性之间,针对“湿地女孩”Kya 的女性故事灵感则来自昆虫:雌性昆虫会与雄性交配、但有时吞噬伴侣成自己养分,萤火虫放光有两种讯息、一是求偶二是诱杀猎物。我们乐见 marsh girl 爱上文明王子跟他走出湿地融入社会吗?只要女孩喜欢我们当然都祝福;但 marsh girl 进入文明会当个乖巧女孩满足我们期待吗?美国女孩根植土地的深层野性也绝不被文明磨平、正如美国大地的各类原始蛮荒绝不被都市化铲平!以世俗文明看来惊世骇俗的一场“沼泽谋杀案”,以湿地眼光看来却是“沼泽很熟悉死亡,却未必视之为悲剧。”
https://www.sonypictures.es/sites/default/files/2022-03/DF-13231_r.jpg
结果这算是个悬疑推理类型的谋杀故事吗?还是个公主王子终于得到幸福的爱情故事呢?我看了看许多外国宣传与影评有提到“南方哥德”Southern Gothic ,倒是觉得这种根植地方风土与主流边缘冲突的黑色浪漫类型似乎更切题。或是说浅白一点,本版某篇文章中版友推文提到的“仙女制裁渣男”真一语中的 XD 话说开场小演员光脚跑跳浑身野性、长大换 Daisy Edgar-Jones会不会突然变得太仙气?我倒欣赏导演把湿地沼泽拍得如诗如画,Kya 儿时是个野女孩满身泥巴浑身野趣、长大倒成了浪漫主义绘画中的森林仙女,就看我们这些文明外人如何认识仙女并看见其主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Y3808Iq0Tg
作者: twinkle36111 (米妮)   2023-01-18 20:17:00
好看!
作者: wanderlustfw (Wanderlust)   2023-01-19 12:17:00
这部真的好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