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雷] 《再见列宁》:我们如何与时代道别

楼主: lokazdszone (人一月刀俞)   2022-12-05 17:59:14
《再见列宁》:我们如何与时代道别
致谢 MPlus|云阅读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417
故事在1989年到1990年的东德,是时代更迭的分水岭,是东德不再存在,所有人跟列宁说
再见的历史时刻。列宁是社会主义(这个时代所认知的共产主义)中的象征人物,其所领
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起的十月革命推翻帝国俄罗斯,创建了苏维埃政权,开启了直到90年
代的马克思主义大型实验。
东德—或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对于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在二战后纳粹德国战
败而于50年代冷战时期依循不同政治纲领所分别建立起的不同国家。这里的国家指的是民
族性的,民族(Nation)不同于种族(Ethnic),是以认同而非血缘来界定群体的类别,
所以像是朝鲜划分南北、中国划分东西(这里需特别指明的是在中国的情况中更多是在党
派之争,而国民党并未以如同德、韩一般以前一政治体的领土作划分,却是在冷战局势中
因应反共的国际局势而被默许占据福尔摩沙)。以柏林围墙划分出的是两个不同世界,但
这两种不同世界对于彼此来说,另一边都是“他者”,即便他们与我们说着相同的语言。
制度,分化出了不同的人。
80年代的世界风起云涌,在台湾也看得见的有如美丽岛事件开启了国家的民主转型、朝鲜
也发生了光州事变、东西德间的围墙倒塌,这种种就如杭亭顿(Samuel Huntington)在
书名所写的是《第三波:二十世纪末民主化浪潮》。当然也有遗珠之憾例如共产中国的天
安门事件是种逆流,但东西德的合并,顺利形成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故事中的母亲克莉丝汀,是个先生在冷战时期逃离东德,留下她与两个孩子主角艾利与其
姊姊艾利安,她告诉他们父亲为了女人而留在西德,于是他们作为单亲家庭成长为人。在
这段时间中,丧夫的克莉丝汀将所有生活都贡献给共产主义,地位也节节攀升,但在1989
年10月要前往庆典的场合中发现警察镇压的群众中有着孩子艾利而心脏病发昏迷八个月。
这段时间,她错过了柏林围墙的倒塌、错过了世界足球杯、错过了整个东柏林的变迁、错
过了整个世界在往前进。
医师评定情况很糟她不会醒了,不过电影的有趣的安排是艾利在医院母亲病床旁巧遇上游
行中的邂逅拉和荷两人恋爱时,母亲奇蹟似的苏醒。原先已因应统一德国的所有环境,“
全部”,都要回复原状。艾利要买母亲过往爱吃的醃瓜、咖啡,但过往的食物配给商店都
已清空而由邪恶资本主义商家进驻,于是只能买败坏的商品再去垃圾场寻找旧玻璃罐来装
不同品种的醃瓜、只能把咖啡粉拆开再重新装入旧包装。这么做的理由是医师交代母亲不
能受太大的刺激以免再次引发心脏病而有生命危险,于是艾利以“这是为妳好”的出发点
为母亲处处安排、计画。
甚至,只能母亲的卧床需要些娱乐而要求电视时,艾利还必须找同事丹尼斯合拍影像,录
下图书馆所残存东德时期过往的新闻以让克莉丝汀观赏。她不会发现吗?丹尼斯说不会,
因为这些新闻都差不多这样,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共产主义的讯息封锁怎么可能有真正的
“新闻”?所以,当克莉丝汀的友人、同事、学生们都纷纷脱离共产体制原先所被嵌合的
位置后,他们因着艾利的要求必须重新穿戴昔日的服饰、唱起昔日的歌曲、聊起昔日的话
题。而新闻总有播完的一天,谎话也有藏不住的时候,就像在房间里的窗户亮晃晃的就映
入克莉丝汀眼离的是可口可乐的大布条,这如何可能被想像?这种叛国的行为可是禁忌,
连想都不可能了,遑论还大大地、剌剌地挂在楼宇之间。
为了圆这个谎言,必须要有更多的谎言。必须制作假新闻,必须排出一场到可口可乐公司
报导的假戏,甚至在“新闻”的剪接上再制造出可口可乐配方来自于东德科学的谎言。都
是这样的,所谓的“宣传(Propaganda)”正是在公共关系上的意义争夺行动,成功的宣
传成为历史叙事,失败的宣传沦为谎言笑话。艾利其中的一个台词是:说谎一开始很难,
之后就很容易了。这是他在寻及生父时希望生父也配合这出戏时所说,实际上一点也不容
易。电影的最后是母亲吐露实话,在经过一段被蒙眼前往小木屋之旅后说出了当年生父并
非因奸情才离开东德,而是作为医生的他被打压过不下日子而出逃。克莉丝汀其实也很想
离开,她说出她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待在这里,一个闭锁的世界,但那时是恐惧束缚着她,
带着两个孩子申请签证,若不是叛国会是什么?毕竟对于极权主义而言自身就是恐惧的囚
徒,再以恐惧囚禁所有的属民,而作为国家体制所恐惧的是任何一个人都是潜在的叛乱份
子。
拉荷告诉了她其实艾利在克莉丝汀清醒后所说的一切都是虚假,于是在她生命结束前她再
次见到了艾利的生父后,艾利播放着他与丹尼士所录制的假新闻希望不要给予克莉丝汀过
大的刺激时,镜头上的克莉丝汀带着理解的微笑看着艾利,而没几日克莉丝汀则在身体健
康的因素下离开人世。
这是个好的结局,是个艾利为了母亲好,而母亲知道他说了黄色谎言也在母爱的理解下会
心微笑。因此并没有在谎言之中结束生命。然而,有多少经过共产实验的人是在谎言之中
结束生命?例如乌托邦式的共产社会作为愿景,多少人是在这样的号召下流光所有血液?
对比之下如同克莉丝汀一般拥有幸福结局的几乎是绝无仅有,或许只有在电影中的虚构才
会出现。尤其,这样的愿景实践者也从不相信这个愿景,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从暂时固定
为永久直到体制崩溃,处于环境中的人民却始终相信着我们最幸福,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
的敌人,在国境的另一端并不是自由的,却只是充斥着剥削与奴役。然而,若我们俯瞰历
史,无论是中国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还是东德甚至任何试图实践共产主义的地方,甚至
是今天的北韩,我们都发现这些区域中的人们,活得不像人们。存在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
义中的都是阶级,差别只是在相对意义上与绝对意义上资本主义的自由社会中都是更加的
富裕。
我们可以再看看艾利与克莉丝汀间的母子关系。这两者就如同东德对于东德人民一般,一
方出于家父长主义(Paternalism)“我是为你好”的心态为他方做决定、安排、计画;
另一方被当作不健全、需要保护、不完整的个体被对待。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即便是对母
亲的爱而顾及到其健康,然而擅自决定剥夺克莉丝汀对资讯的获取权并不会因为目的的正
当即能正当化手段。毕竟曾经的德国也是以人种净化的人类品质提升为目的,但这从来不
能正当对犹太人的屠杀手段。被置放于温室中的母亲,无论生活中的食物甚至电视娱乐都
是虚假,假的食物(不同牌子的醃瓜与咖啡粉)与假的新闻,就如同所有处于共产社会中
的人民一般,被以人类终极平等的终极想像给片面地约束于共产体制之中。
然而“国家”却经常是比一个“人”还要年幼的,但国家却经常是想要掌控人的,这更贴
近于角色中的艾利与克莉丝汀即便后者是子嗣却常是施加掌控与支配于母亲身上,然而实
际上的政治历史关系中并不是国家创造了人,是(自然)人创造了国家,国家才再创造出
(政治)人。
作为观众在电影绝大部分我们会以为克莉丝汀是忠贞的党员,但从她最后的告白中我们能
发现她只是出于恐惧而不得不服从,却非把所有人生在先生的离开后献给国家,反而真正
忠贞且符应于共产社会统治的是艾利对待母亲的方式。尤其在他与爱人拉荷的互动中,更
可以知道这样对于他人欺瞒的行径是无法被忍受的,也因此电影中有桥段是拉荷为了其所
认为应告知克莉丝汀真相而与艾利争吵—且在电影最后也是由拉荷告诉克莉丝汀真相。
《再见列宁》是以见微知著的方式把整个共产主义国家的统治方式浓缩且转换的方式给表
现,表现出在时代变迁中各种人是如何去应对,有些人仍怀旧、有些人喜迎、有些人畏惧
。但不论如何在世界往自由的移动中,所有人都必须学着与列宁道别。而每个时代与每个
地方都有不同的“列宁”,时间只会往前,因此我们该学着如何与列宁说再见。
https://i.imgur.com/mNNtbzU.jpg
picture source:https://www.imdb.com/title/tt0301357/mediaviewer/rm138990849?r
ef_=ttmi_mi_all_sf_59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