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剧情,且具偏私观点,建议观影后再读。
图文网页版:
https://vocus.cc/article/63896785fd897800013eabf6
~*-*~*-*~*-*~*-*~*-*~*-*~*-*~*-*~*-*~*-*~*-*~*-*~
初恋的极限与永恒:《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终于在Netfilx看了《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Call Me by Your Name, 2017),感觉很奇妙。基本上对于作品里呈现
的爱情,我都是先认同,接着再受到触动,或者同时进行,但这部却是被
片段触动,两位主角却完全没有认同,所以无法一次看完。最终结束的时
候,却又感到遗憾,仿佛那个夏天,也在我心里留下了些许印记。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为意大利—阿尔及利亚导演卢卡.格达戈尼诺
(Luca Guadagnino)所执导,改编自 2007年安德列.艾席蒙(André Aciman)
所出版的同名小说,叙述一位十七岁少年的初恋与成长。看完电影后,我
试着读了一些相关的分析,惊讶于作者学识的渊博和原著对两人出身、情
节意象安排与知识传递的细密──在那样的时代,为了呈现同性恋情只是
平常,就得将知识巨量堆叠筑起城堡,让故事置身桃花源里不必被歧视与
异常过度侵扰(虽仍有造成影响)。缺乏相关知识背景的我,在2022年的
时代去看这部电影,就只是单纯从互动的细节去旁观一场初恋的起始与终
结。
1983年的夏天,十七岁犹太裔男孩艾里欧(Elio,Timothée Chalamet
饰)与犹太菁英父母在意大利南方的小镇上渡假。艾里欧的父亲是位考古
学教授,照惯例会在暑假邀请一位研究生到家里作报告,这一年是来自美
国的二十岁大男生奥利佛(Oliver,Armie Hammer饰)。艾里欧优雅文静,
沉浸在阅读、音乐、作曲里;奥利佛个性大而化之,生活习惯随兴,总能
热情的投入运动、尤其是跳舞当中。这样个性迥异的两人不但要共度夏天,
甚至要共用卫浴、彼此相连的房间,摩擦显然在所难免。在艾里欧的初始
印象里,总觉得跟这个人合不来:吃水煮蛋敲得黏糊糊,离去前漫不经心
地说“later ”,也常忘记提早告知要不要共进三餐──觉得对方无礼自
大的同时,进而觉得对方应该很讨厌他,所以在父母面前,也直接表现出
讨厌、甚至挑剔的态度。
但有一种讨厌,是因为不想承认被深深吸引,更因为是想接近对方却
感受到对方的防御。艾里欧还没确认自己的感情前,奥利佛曾试着接近却
被回避,“你太紧绷了,需要再放松一点。”“我很放松啊。”此后奥利
佛保持距离,即使后来数次邀艾里欧去游泳,后者却在池边写谱。直到艾
里欧刻意在奥利佛请他弹奏喜欢的曲子时改变弹法,才发现奥利佛“讨厌
巴哈”和讨厌他皆是错觉。艾里欧故意表演与玛琪雅亲热或试图撮合奥利
佛与琪亚拉,两人跟父亲一起去看出土的雕像时,奥利佛说“别假扮好主
人”,之后艾里欧才主动伸手和好,奥利佛则拿着雕像假手跟艾里欧握手。
这一段基本上就是两人相处的基调:艾里欧百般挣扎后决定往前一步
试探,奥利佛则是有所保留的回应与接受,但一旦两人近乎坦承的相处之
后,奥利佛就会后退、消失,保护自己以免愈陷愈深;当艾里欧感到不安
挣扎后又再次往前一步,奥利佛会在激情时接受,之后又后退、消失……
如此反复至真正陷入热恋。这中间有几段情节的设计相当精巧,例如艾里
欧认知自己情感的过程,无论是读赫拉克利特著的《宇宙论残篇》:“河
流流动的意义并不在于世事变换,以至于我们无法遇到同一件事两次,而
是在于某些事物只因改变而始终如一。”意味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一期一
会,时光与世事变换而使当下化为永恒;艾里欧母亲念《七日谈》引导孩
子思考友谊与爱情、死亡与表白的选择,既精准呈现艾里欧对这段情感的
纠结,也呈现父母对孩子的默默守护与观察。
但我最喜欢的情节设计是教堂前艾里欧的告白,两人隔了一段距离,
绕着战争遗址“皮亚韦河之战”的纪念碑走了一圈,从近而远,又从远向
彼此靠近:
“你似乎懂的比这里的所有人都多。”
“但我对重要的事知道不多。”
“重要的是什么事?”
“你知道是什么事。”
“干么跟我说这个?”
“因为我认为你该知道。”
“因为你认为我该知道?”
“因为我想让你知道?因为我想让你知道。”
他走开了。“因为我想让你知道……因为我想让你知道。”
绕了一圈相遇。
“因为这件事我只能对你说。”
“你说的和我想的一样吗?”
艾里欧点头。
“别乱跑,待在原地。”
“你明知道我哪都不会去。”
艾里欧并未把爱说出口,奥利佛看似逃避,实则领会,末了要进去拿影
本时,又交代“待在原地”,就已表明了两人在宗教限制及自我争战当中,
其实怀着相同的心意。之后奥利佛的回应,也是借由影本表达自己“被打动”、
“想抗拒”却又无法抗拒的混乱纠结:
“他们把我的页数全都弄乱了,我得整个重打。今天下午要泡汤了,进度慢
了一天。”
“可恶……我什么都不该说的。”
“假装你没说过吧。”
“意思是我们要假装是泛泛之交吗?”
“意思是我们不能聊这种事……好吗?”把纸给他,“就是不能。”然后艾
里欧把纸收进背包里。
接着两个人在树林里互相碰触和表达“以为你不喜欢我”的心意后,奥
利佛又开始设下防线:
“我们该走了。”
“为什么?”
“我了解我自己,我们一直很自律,我们还没做出任何会感到羞愧的事,这
样很好。我想洁身自爱。好吗?”
艾里欧摸对方的腿间。
“我冒犯到你了吗?”
奥利佛把他的手拿开。“别这样就是了。”
展示伤处。“我觉得开始发炎了。”
相较于艾里欧一旦确定就进攻的勇气,奥利佛顾虑的谨慎与防卫亦是等
同。回到家的艾里欧在听客人争论历史与政治时流了鼻血,奥利佛担心而进
去看他,两人互相碰触挑逗的方式可以看见那条界线根本无法拉开他们对彼
此的渴望,甚至奥利佛无预警去咬艾里欧的脚显现他才是两人关系里难以自
拔的人,所以之后奥利佛再次失踪(后面有说他常半夜待在外面),艾里欧
戴起了跟奥利佛一样的项链,咬著项链等他回来,即使母亲说:“我觉得他
也喜欢你,比你喜欢他更多。”也无法平抚他的不安,他甚至开着门听奥利
佛上厕所的声音,意会到他的逃避,骂他“叛徒”后转而去找玛琪雅探索自
我的性倾向。当艾里欧一反常态地积极起来,反而令玛琪雅感到不安:
“你会让我伤心,而我不想伤心。”
这段话几乎是艾里欧两方探索的双重指涉:导演显然想暗示奥利佛对这
段感情的投入与不安同等,他愈逃避就愈显现他对艾里欧的眷恋。而奥利佛
幸运(?)的是,艾里欧当下是爱他的,而且他的逃避让艾里欧更加爱他,
所以抵挡不了热情攻势的奥利佛,告诉艾里欧:
“成熟点,我们午夜见。”
为了让午夜快点到来,艾里欧和玛琪雅约会、性探索,一边看表打发时
间。这段与玛琪雅的探索让他与奥利佛的约会能够更加自制成熟──确实,
奥利佛回来之后,艾里欧就不需要表了,两人终于上了床──据说小说这段
写得极细密,电影将镜头转向树影让我颇为感激,同时觉得:虽然明白奥利
佛的退却其来有自,同时也觉得毫无必要,毕竟他应该最了解彼此只有这个
夏天。不过,这样他就不会是艾里欧的初恋了,只会是男的玛琪雅;而且这
样才能体会到奥利佛对艾里欧的爱护、珍惜、小心翼翼,既想要亲近占有、
又担心自己只是艾里欧打发时间的玩伴──那样复杂的左右为难(?)。只
是这段实在太刻意,相较之下,两人在嬉闹时摸对方的项链和亲吻对方的脚
踝,这段亲密接触远比后来的上床更令人心动,上床也就不过是上床而已──
直到奥利佛说“那对我很重要”我才意识到,他在这段关系里一直是最胆怯
的一方。
所幸他的回避成功勾出了艾里欧的真心,一个可能只是好奇被吸引但不
小心爱上了,一个真的被吸引但害怕被玩弄最后还是爱上了,确认两情相悦
想必都能令双方感到欣慰。在上床高潮之时,奥利佛说出“以你的名字呼唤
我,我也以我的呼唤你。”
(“Call me by your name and I will call you by mine.” )相较于两
人第一次和好在湖边戏水时呼唤彼此的名字,这个点题的互动应是有意象征
两人“彼我不分”的亲密──只是上过床之后,奥利佛又整天不在家,独自
躺在床上思念奥利佛的艾里欧,拿了家产的杏桃(奥利佛初来喝杏桃果汁时,
艾里欧父亲考过杏桃的字源)自慰并且射精进去,奥利佛回来时发现了,差
点把那颗杏桃吃下去──引来艾里欧的眼泪,仿佛觉得自己的一切都被接受
──倘若是这种强度的哭泣,至少要等奥利佛真的吃下去吧。
我认为这就是电影里的扞格之处:如果要借由“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来
呈现两人你我不分的融合,思念时呼唤自己名字不至于泄露祕密,或者从艾
里欧父母的态度来呈现同性相恋的自然,那么应该要着重表现两位男主异中
有同的彼此理解;但电影里表现出来的,却是如同一般恋爱剧的开头:互看
不顺眼;中间的相处在艾里欧突破“爱上同性”的挣扎后,却又让奥利佛陷
入“你真的爱我吗”的回避与试探;甚至两人去度假的三天,当奥利佛又跳
舞之后,艾里欧的呕吐可知这样的自由不羁并不合于本性,或者说奥利佛的
自由不羁他仍无法承受,即使这些不合最后都能用性爱或亲密接触弭平──
但热恋中人哪个不是如此?当热恋消褪,相处归于平日,才能彼此调整出适
合相爱共度的形式。再怎么在设定上呈现互补,情感细节无法证明,就只能
看见热恋时的巨大包容与极限。
所幸两人都是聪明人,旅行三日都发现爱情已经走到尽头,奥利佛离开
了,之后打来电话,报告的是订婚的消息。虽然电话里二人呼唤自己的名字
来表达曾经相爱的默契,但也只是热恋及时结束的余烬而已,毕竟得不到的
永远最为美好。
我就在这样一边体会导演的苦心和演员的努力(艾里欧初恋的忐忑、几
乎被宠爱的无所顾忌与少年特有的残忍全都表现得到位,奥利佛就怎么都像
是“演得不错”,这点很成功的让艾里欧不安)一边努力不要抽离太远。两
人分手之后,艾里欧初次与所爱分离,自是心痛难舍,父亲以过来人的身份
劝他:
“……我们为了快点痊愈而付出一切感情,以至于到了三十岁就没有感情可
付出了,每次遇到新对象,能付出的就更少,但为了不要去感觉,而让自己
失去感觉,实在太浪费了。”
“……我们都只能拥有自己的心灵和身体一次,而且不知不觉心就累了,至
于身体,总有一天就不会有人想看,更别说是接近了,现在,你还有悲伤、
痛苦,别扼杀它,喜悦就会伴随而来。”
在最后的电话里,奥利佛说“他让我觉得我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几乎像
个女婿一样。你真幸运,要是我爸,他会把我送到感化所。”正初次道出他
对这段感情谨慎的缘故,也再次证明了艾里欧父母的智慧与宽容才是成就这
段恋情的推手,否则两位主角的性格与面对爱的方式,几乎不可能推展、乃
至结束得如此和谐美丽,所有试图拆散子女恋爱的父母都该借鉴。
除了艾里欧父母的引导劝诫是电影的最大亮点,结局艾里欧凝视火的画
面亦极其美丽,他的眼睛与神情诉尽了这段爱情的起始、痛苦、美好与失落,
身后的家人来来去去,一如时间流逝,“河流流动的意义并不在于世事变换,
以至于我们无法遇到同一件事两次,而是在于某些事物只因改变而始终如一。”
无论这段恋爱是否真的始终如一,在艾里欧心中,它已经成了永恒的回忆,
而当母亲唤他回头时,相信此刻带给他温暖的烈火会随着春来转弱,在新的
夏日化为粼粼闪烁的永恒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