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勇家》和《一家子儿咕咕叫》这两部观看前,
有从新闻看到标题,前者入围六项金马、后者好像十几项,但没细看入围奖项
所以边看电影,心里边猜入围哪些项目,出戏院后立刻确认我猜的是否对
结果大致如所料。下面一起提供无雷心得
1.
《一家子》开场就被一些光影和取景惊艳到(像是一幕阳光照下
游安顺正要前往通往鸽舍的楼梯),包括有一幕鸽笼内部拍往外翱翔的鸽群之内
当时就想应该会囊括很多技术类奖项
剧本所安排的家庭和社会冲突,不会是独一无二的
但穿插了赛鸽养鸽的产业,倒是让整部戏的剧本变得很特别
演员演技爆棚,我边看就边猜那些演员会入围金马
结果也没差太多
本以为如某些国片般平淡结束,但接近结局之前有连续三个反转
(不知为何这些反转有点韩国影剧的感觉!?但不是老梗)
之后又交代了各角色的结局,基本上安排得很精巧之余
也觉得那三个连续反转之后,节奏可以再快一点
另外结尾前的象征手法,好像有点突兀(?)
我并没有看其他太多其他今年台湾国片(《咒》就没看,
但有看《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等等等)
这部应该是颇能代表台湾角逐奥斯卡,感觉会对评审和影评人味道的那种
就这个角度而言,会希望拿到BP
鸽子,在电影里面就是一种回家的意象,一种回家象征的动物
这个家在故事里的呈现与对比,也实在让人唏嘘
另外,我打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好金马在颁新人奖
我希望并猜测当选的胡智强确屏中选,恭喜他
他与其说是演员,我边看电影时一直觉得是找了一个有类似经历的少年
来演这部戏,根本就是小虎Tig本人活生生的、鲜活地活在萤幕背后
2.
《哈勇家》
以前修过某大学人类学老师的课,对于Gaga和台湾南岛语族文化有研究
(该老师田野调查也是泰雅部落,但不是电影里的部落,是其他县市的)
很喜欢Gaga概念
所以当初一看到这部戏的海报和英文片名,大致就猜到要讲什么
也立刻决定去看
我必须说这部戏很“台湾”,但不是一般的那种本土,
里面的部落家庭、社区、社会冲突,可以在其他影视作品看到类似的,
但融入泰雅特有的 Gaga、台湾民主选举等之间的拉扯,以及安插特有的原住民幽默
这些让这部戏的戏肉丰富出很特别的纹理
(如果算上其他泛泰雅族,还有Gaya、yaya等类似概念)
这是只有台湾才有的电影
刚爬文看到一篇心得文,说这部电影探讨很多议题(部落未婚vs.Gaga、部落家庭失和与
和解、部落社群冲突),但点出来而已,没有太说教
我看电影时就发现这一点,本来还在想好像太蜻蜓点水了
但后来又觉得也许这样就好,因为后段故事有利用角色成长来带出各议题的结尾
现在我又想到一件事,就是编剧要不要提供解决方案?
我记得有一位剧评人批评过《我们与恶的距离》只有点出问题没有提供解决方法。
当时我还没看《与恶》,但心里只想编剧责任也太大了吧?
编剧和导演能把故事说得好、点出议题就不错了
《哈勇家》欢乐之余,用某种方式探讨民主自由实践上的缺失,但也是
民主自由赋予了文化面的权利,让这种反思社会、反思民主的戏可以写、可以演、
可以拍,这种矛盾也是台湾人该玩味和珍惜的地方
(极权独裁国家是不行的)
我很喜欢这部戏的结尾之外,也很爱以诺这位戏中活力十足讨喜的演员
教部落小孩“各种新年:中华农历年、部落秋天丰收小米的新年、西洋圣诞年、
日本元旦年”等等,这四大文化(某些也成为政权)刚好是台湾福尔摩沙所荟萃的魅力
,我也希望这四大文化能去芜存菁,在台湾这座岛国的自由土壤中成长茁壮
最后两个小感想:总觉得,《哈勇家》还蛮适合拍成10集电视剧的,
一集刚好带出一个议题,应该很不错,说不定还比电影适合。
好像台湾也确实没有类似的电视剧
《一家子》我也很爱,但若串流有这部,我大概不太想一直重播,
毕竟太沉重
《哈勇家》会是我想当背景重播的,最后的自我成长以及“烤火的房”
都透给我某种温暖
电影八、九成是泰雅语和各语夹杂,然后太爱原住民腔的国语了,好可爱XD
像是以诺那句“外面很冷,爸爸又不买暖炉”等等,好多语尾都好可爱
有机会可以注意英文翻译,像是“外国人”的泰雅语是“ American”来代称
英文特地用引号来标注,这些都是巧思
以上,劈哩啪啦边看金马边打了一些感想。基本上两部都很推。
也希望这两部等一下能拿到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