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好雷] 《九枪》,不只是那九发子弹。

楼主: a122239 (Sharp)   2022-11-13 12:19:41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6229770
2017年8月31日,越南逃逸移工阮国非遭人举报打破新竹县凤山溪旁的小货车车窗欲偷车
,员警陈崇文等人到场后要求赤身裸体、坐在小货车前座的阮国非配合调查,然而阮国非
非但不愿意配合,更跳下车朝着警方扔掷石头抵抗,在双方对峙过程中警方试图以警棍、
辣椒水进行反制,但仍然无法制伏阮国非。后来据日后陈崇文出庭时回述经历时称,当时
担任警察不到两年时间,几十次追捕逃逸移工的任务中,遇到的每个移工都会逃跑,从未
遇过像阮国非这样不仅未逃跑、还意图攻击警察的移工,而在尝试沟通未果后,本看着阮
国非跳入水沟便不想继续追捕,岂料阮国非又再度爬上岸并和警方对峙近约三十分钟,最
后陈崇文看着阮国非走向警察且想开门上车,认为其有偷警警车逃逸之虞,于是选择拔枪
朝其射击,在短短十一秒内击中阮国非多达九枪,其中六枪自背后射击,另外三枪则朝其
身体左侧开枪,在阮国非倒地不起后十二分钟陈崇文与支援警力才将他上铐,只是在上铐
之前因判断他仍具有攻击性与危险性所以没有上前压制或是急救,后待救护人员到场进行
约25分钟的急救处理,阮国非仍在抵达东元医院之前失去生命迹象。
阮国非一案很快的引发社会关注,陈崇文的执法是否合理亦或过当造成争议。在与来台处
理后事的阮国非家属虽已260万达成民事和解,陈崇文请求判三月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
刑,但于审理中检察官认为陈崇文不认罪,显示其对使用致命性武力可能对生命造成的危
害,仍然欠缺认识与反省,更指出陈崇文身为合格结训的警察人员,应该熟悉用枪时机的
必要性,不能以资历浅为理由推托,且据相关检验证明显示,当时阮国非体内已含有高浓
度酒精与吸食甲基安非他命反应,认为阮国非应无攻击还手之力,而陈崇文虽然依法用枪
可使用过当,其开枪时机与方式均不符合警械使用条例避免伤及致命部位规定与比例原则
要求,因此依涉法过失致死罪判处八个月徒刑,惟考量陈崇文是新手员警判断失准,加上
符合自首要件为由,予以缓刑三年,全案定谳。
这起案件意外延伸了许多辩论议题与思考空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阮国非这样来自东
南亚的在台移工相关议题。曾凭纪录片《街舞狂潮》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肯定的导演苏
哲贤,将阮国非案改编为短片《九发子弹》,他在专访中提到自己对于此事的论点,认为
“杀死阮国非的,不是那九发子弹,而是我们的意识形态。”,意即是存在于台湾人潜在
意识里的歧视允许了陈崇文开枪,“如果阿非是一个金毛的外国人,你会射他吗?”,这
是《九发子弹》中主角阿非的义务律师质问开枪员警的话,也是真实事件里担任阮国非家
属律师的邱显智曾问过陈崇文的问题,导演苏哲贤认为如果今天是白人那么结果可能就不
一样了。当然这样的假设并非全然公允,但导演苏哲贤的论点确实不失为一个可能的解释
,而顺着《九发子弹》再切入《九枪》,从阮国非案再延伸到其他东南亚移工新闻,看着
这些移工们的在台处境,似乎也不得不去相信这之间存在着建立在优越感之上的歧视,进
而造成了或是引发了这些新闻悲剧。
《九枪》为曾在《徐自强的练习题》中担任制片的导演蔡崇隆的作品,与《九发子弹》同
样以阮国非案件为题材,只是比起《九发子弹》、作为纪录片的《九枪》有了更多的篇幅
再谈延伸议题。导演蔡崇隆在前半段几乎是谈论阮国非事件的始末与后续影响,以律师、
警方、阮国非家属与陈崇文家属的多方视角来共同审理这起案件,电影藉著这些受访者的
立场、观点、专业、身分的各自不同进行了一场不激烈可却感受很多、感触很深的辩论。
我想确实没有人能够直接且清楚的指出这起事件中到底谁错谁对,就如同每件事情总是一
体两面,双方当下的想法与行为都只能各自解读,但我想没人能否认的是,阮国非和陈崇
文在某种意义上其实都是受害者,阮国非的不幸离世与陈崇文的遭到判刑,都直直道出了
不该被无视的根本问题。
先从身为员警的陈崇文方来看,在网络上都能找到他在接受新竹地院审理时与检察官的对
话内容,面对执法过当、开枪时机是否正确等质疑,听着他的回应多少能感受到他的无奈
,不开枪赔命、若开枪就赔钱的进退两难,现有制度跟保障不足以支持警察开枪的后果,
加上舆论施加的压力,让不论开枪这个结果是好是坏,都成为警察难以背负的责任,而这
就是陈崇文所面临到的、也是我认为他不认罪的理由之一。不过毕竟就如《九发子弹》一
样,导演蔡崇隆既然以《九枪》为名,就表示他选择把更多的重心与议题放在阮国非身上
,而从故事走到后半段,关于移工的各个公伤报导出现在银幕上,便可知道与其特意去质
疑或是检讨陈崇文,他更想关注的其实就与导演苏哲贤相同,从这起案件来去向社会抛出
疑问、到底真正杀死阮国非的,当真只是那九发子弹?
犹记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有起出门倒垃圾的外籍女看护,站在路边讲手机时遭到员警盘
查,却因忘记带居留证出门而被认为是逃逸移工,而员警并不理会这名女看护的解释,硬
是将人带回警局盘查,最后查到外籍女看护为合法看护后,不仅没有任何一句道歉,还将
人载到路边丢包,让人生地不熟的女看护茫然失措。离谱行径遭到举报后果不其然引发民
众挞伐,这名员警最后遭到记过处分、调整职务,还因涉嫌妨碍自由罪等罪嫌移请地检署
侦讯。虽然《九枪》没有把这起案件放入电影中,而是放入多起移工因工作环境、安全、
劳资、聘雇制度等方面有关而造成的意外、悲剧新闻交错于电影里,但我认为《九枪》未
有明讲、而是要观众自己去思考、去察觉的,还是长久以来台湾社会对东南亚移工的歧见
、不友善还有污名化。
“如果有一天我在人生的路途上跌倒了,妈妈请原谅我。”
上述新闻事件里的各种问题回到根本来看,是不是多数台湾人自认比这些来台工作的东南
亚移工还高人一等的心态所致?“因为是移工所以不用住太好、当然待遇也不用太好”、
“因为是移工所以要盯好以免他们逃跑”、“因为是移工所以要小心他们偷钱”...,太
多的“因为...所以...”被默许成立,这才导致了制度上的推行改动困难,而移工们从生
活到工作环境到待遇亦才难以变得更好。回到前面提到过的,如果今天阮国非是白人、站
在路边讲电话的是白人,那么这样的“因为...所以...”还会成立吗?我想不会。而我想
这也是《九发子弹》与《九枪》所试图提出的、对从整个社会到制度面的共犯结构的指控

《九枪》令人感到痛心的,绝对是被放入电影中,那段阮国非与陈崇文对峙的秘录器画面
,也是因为有了这段秘录器画面更让《九枪》多了份实质上的意义与带给观众更多的震撼
。另外喜欢的是,导演蔡崇隆以阮国非的脸书作为旁白,听着他诉说自己的心境,再将之
与影像画面结合,那种无能为力的惆怅增幅不少。导演蔡崇隆不进行特定对象的批判,而
是以多篇新闻报导再加上多位受访者所分享的自身想法,让《九枪》有了足够空间来让观
众针对被带出来的议题思考,它无疑有着它出现在此刻的意义,也确实有着它入围金马奖
最佳纪录片的实力,不过相对于其他入围作品,我觉得《九枪》的竞争力没那么大,以阮
国非案件来放大看整个在台的移工处境本意是好,但难免会让人有种主角失焦的恍神,尤
其是电影从前半段转入后半段时的处理不够流畅,导致前半段与后半段像是不同的纪录片
接在一起,这是我在观影上的感受,但不论会不会得奖,从议题上来看的话,《九枪》确
实值得你我好好关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