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 正宗哥吉拉二刷观后感-庵野、日本、反战

楼主: lcw1995 (冷死我)   2022-10-10 02:59:11
Netflix 上了这部有一段时间,想回味一下,就点了进去,因为好几年前看的,印象已很
模糊,结果更像在看新电影。
当时只觉得庵野的确是要抨击日本政治运作的种种弊端,借由“开一堆会”的冗长文戏来
凸显日本人的民族性。
而“哥吉拉”本身代表的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这种灾难可能是“天灾”,如地震、台
风、海啸等,甚至2022的现在,当作“新冠”也很合理。
这一部的诸多影评,也几乎都以这种角度出发,认为庵野是在凸显官僚体系的荒谬,而更
多哥吉拉的影迷则觉得哥吉拉出场太少,文戏无聊。
所以二刷时,我的疑问就是:为什么庵野要花这么大篇幅去给观众看这些文戏?哥吉拉出
场为什么这么少,它代表着什么?
[虽然上片已经过六年,但还是做个剧透线]
————以下雷声大作,未看慎入———
把这部电影当作有双线结构的剧情铺排来看,接着,边看边开始了下面两个设想:
1.哥吉拉并非“灾难”,而是日本人对“军国主义”的狂热
整部电影的主线是日本人对抗哥吉拉,但是隐藏的副线可能是日本人对抗自身民族里充满
军国主义狂热的血液。
首先,“哥吉拉”的外型设定,有三项让我觉得特别,第一个是采人眼,第二个是最后型
态尾巴的人形,在整个哥吉拉的进化之中反映的是地球生物的演化(这里应该跟达尔文进
化论对民族主义、军国主义造成的影响有关,等待有心人诠释),最终成为了人形。
这些特征似乎暗示了哥吉拉的某些部分是与“人”相关的。再看其诞生也与“各国”人们
留在海中的核废料有关,基本上,说是人本身创造了哥吉拉这样的实体,并不为过(这里
还特别强调“各国”,详细请看第2个设想)。
第三项是红色的血液如同人血一般,在剧中哥吉拉需要血液冷却其体热,而这血液是打倒
哥吉拉的关键,只有冷却这股热血才能让哥吉拉停止、冻结,“血”在文化意义上,常有
传承、遗传或是疯狂、狂热的意思,哥吉拉的红血与鲜红的人血相似,很可能也有这种意
涵。
这些设定与人相关,但哥吉拉明确非人。我们当然知道哥吉拉并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中,
它正如电影广告所称是“虚构”的,那么如是一种虚构,那么哥吉拉到底是与人相关的什
么?
我自己认为“哥吉拉”更像是一个抽象概念凝聚起来的想像实体,这个“想像实体”在片
中所作的行为正是象征现实世界的日本人过去的所作所为——哥吉拉在片中从海洋向陆地
城市的破坏,无目的地进行毁坏杀戮,象征日本人在过去登上岛屿、踏上大陆进行侵略的

争行为。
故“哥吉拉”在片中更多时候是应该要看作是一种概念存在,这种概念实际上是日本过去
对军国主义、战争的狂热以及其狂热之下造成的伤害。
2.哥吉拉的行为、大量文戏与日本战前战后的历史息息相关(以下非常长,慎入)
日本国内在ㄧ战、二战时期是否对于军国主义者有过反制,其历史虽然我不是很清楚(有
请历史专家),但很显然在当时并没有克制住好战者的野心,因而日本在一战二战皆有参
加。
表现在剧情中,庵野安排了政府面对首次登陆的哥吉拉,并没有进行实弹打击,其理由是
不能让岛内的国民受到伤害。无线电从前线传到总理,反复N遍的“还有人在,可以射吗
?”,一直到总理回答:“停止射击,自卫队的枪不能射向国民。”
这里表面上是呈现日本人的官僚主义与体制僵化,但实际上是在讽刺当时未能阻止军国主
义者的知识份子,当那些狂热的日本同胞正在发动战争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作为。
哥吉拉上岸共两次,正暗示著两次世界大战。哥吉拉第一次上岸即展现了进化,从匍匐爬
行变成昂然昂首阔步,接着又回到匍匐爬行。
现实与之对比的是日本在第一次大战尝到甜
头逐渐壮大,不仅是战胜国之一,甚至还拿到德国部分领地岛屿与山东半岛;但一战后,
日本进入经济衰退(这点似乎是全球皆然)、货币贬值与军国主义的再兴起(有兴趣请查
维基)。
这种情况埋下了日本参与二战的种子,在片中哥吉拉需要散热而潜藏于海湾之中,就是在
影射这段ㄧ战后的日本历史。
第二次哥吉拉上岸前后的剧情,必须注意的是片中美国与日本的互动
有些影评以福岛核灾的角度说在第二次哥吉拉上岸之前,美国航母因核污染紧急离港,这
段剧情十分刻意,但我认为这并非在讲核灾,而是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对日本海军在太
平洋蠢蠢欲动的留意(详细可看珍珠港相关电影)。
而核污染经众人发现是哥吉拉造成的,而这种污染就是在说军国主义狂热的散播,加之民
族主义,使得日本上下逐渐变为一头更加可怕的嗜血怪物。
随后电影为哥吉拉的诞生添上解释,哥吉拉是原本就存在的,然而“各国”所排放的核废
料使其产生变异,而哥吉拉为了存活,只能进化。
这里是庵野巧妙地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作了一个小小辩护,如果把时间点放回
一次大战到二次大战之间,可以发现世界各国的基本都处在殖民与被殖民、侵略与被侵略
之间,日本为了生存,只能变强,跟列强一样侵略其他国家,尽管日本国内有主和主战的
两派(对比剧中群众支持与反对哥吉拉),战争已注定是必然。
哥吉拉第二次上岸后,变得更加强大,显然在比况真实世界中侵略东亚、东南亚各地的日
本。片中政府以战止战,当然没有用,完全体的哥吉拉完全不怕飞弹大砲,这正是日本在
军国主义狂热之下入侵占领各国的写照。
不过,这段剧情真的也是非常巧妙,攻击哥吉拉场面不仅影射日军二战攻打的场面,也同
时寄寓要打败日本这种侵略他国的战争狂热,应
该可以看作庵野是双线并陈。
眼见日本对哥吉拉没辙,美国派出轰炸机要夺其性命,这里的剧情俨然就是日本被美国轰
炸,进而投以原子弹的情形。
总理从指挥所仓促撤退到其他地方,到美军首先投射两枚下坠的炸弹,接着爆炸发生而众
人到地下避难,在在都是讲美军轰炸日本本土与原子弹核爆,画面简单俐落。
美军投射的炸弹虽然成功造成哥吉拉受伤,但也让哥吉拉怒得口爆东京。这一段画面除了
是美军投射原子弹造成的伤亡之外,同时我认为这是庵野要对日本人自身发动战争所作的
谴责。
庵野透过哥吉拉的口爆,想讲的是一切都是日本自身的错误,是自己民族军国主义
狂热所导致的后果,是自己国家起的头,进而使得美国投下原子弹,而美国是为了遏止了
日本自身的失控才投下那两朵时至今日都令日本人难以释怀的巨大蘑菇,以及无数对日本
大大小小的轰炸。因而在画面中城市燃烧不止的惨况是哥吉拉口爆造成的,暗喻著战争带
来的伤亡都是日本自己造成的。
从这之后,哥吉拉射完,体力用尽,但仍然活着。日本政府方面,高层死去,新人上任,
灾后复原重建与哥吉拉如何处理成为了最迫切的问题。很明显的,这里要说的就是日本战
后的复原与民族信心的重建。
剧中带到美国针对代理总理开了一次会议,提出对哥吉拉的完整控制权,且会常驻于此。
现实中对映的就是日本被美国派军常驻,美国控制日本,限制其武力。
战争过后也并不是一面倒向胜利方,美国要的是日本的安定,避免再次引发战争(一二战
德国的前车之鉴),因此战后协助日本重建,日本方面尽管战败,但筹码自然还有。
这些都浓缩在剧中会议里的三言两语,编排得相当自然,但不仔细想,又完全不知道为什
么要有美日交涉的会议,因此显然完全不是在讲核灾,更不是在说天灾人祸。
再来的剧情对哥吉拉的细胞又多了补充,可以“无性生殖”。我认为这是在指涉这种战争
狂热有传染性,可以繁殖在任何条件中,能够“由个体增加到群体”,还能够“飞翔世界
各地”。
这里哥吉拉的描述真的刻意了,也是从此处让我确信“哥吉拉”本身有个想要讲述的概念
,那就是对战争,对军国主义的狂热,而战败后的日本随时都可能再回到这种狂热中,如
同哥吉拉随时会复苏一样。
后来的画面切到了美国特使透露美军要对哥吉拉投射原子弹,画面闪回了两次原子弹核爆
的画面。但是日本显然是不会再愿意承受这种痛苦,美国已经炸了广岛、长崎,接下来会
是首都东京,为了解决哥吉拉,难道就要再让这种惨况发生吗?
我想这边就是庵野对日本人的喊话,当然也是日本历史啦,日本战后经济虽然靠美国扶持
,很快就有起色,但是即便到今日还是不少方面受制于美国,日本面对过去的错误,若不
想受制于美国,就要自己再度强大起来,对抗自身对于战争侵略的狂热,并且向世界与自
己证明。
所以才要“冷却”这股向外侵略的狂热,并且让自己国家真正发展起来。后续的剧情我们
可以看到有能力的新人互相合作,挥别过去的迂腐破败,自己的国家自己救!
于是象征希望的纸鹤成为解开哥吉拉谜团的钥匙,在剧中众人已折纸的方式破解了教授的
解析表。折纸即是一种创造,从平面而变立体,从纸上谈兵变为具体可行,这里便是意味
著日本的发展逐渐好转。新人对自卫队的演讲无疑是庵野故意安排的,大抵也是对新生代
的期许。
随后缜密的计策终于让冷却剂注入哥吉拉的口中。请大家注意计策中运用的事物,新干线
、无人机、高楼大厦、起重机等,这边想呈现的,不言自明,就是日本轻重工业、公共交
通、防卫军事等发展的成果展。日本在国内社会发展的努力终于战胜了过去对战争的狂热

所以整部电影是日本战前战后的浓缩历史,哥吉拉与日本官僚只是披上的皮,看完比较像
是庵野对新一代日本人的激励。
我是没看过初代哥吉拉,但初代哥吉拉的设定与其意涵似乎都有参考战后对核弹、战争的
反省(参考维基)。
初代哥吉拉在战后9年诞生,自然没有说明怎么走出日本过去的阴霾以及如何让新一代年
轻人了解这种过去的伤痛与教训,庵野试图赋予哥吉拉新的意义,才以正宗哥吉拉自居,
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以上打了很多,蛮乱的哈哈,都是假设,但想说好像没有影评从这个角度谈过,就试试看
打出一些新得。抱歉懒得一直引台词、截图,有空的话会在巴哈那边再补。但不得不说,
细细品味的话,庵野在角色台词中下了很多工夫,但都需要换个视角来咀嚼潜台词或台词
影射的那些与日本历史有关的东西。
累,睡!
(同篇一同发至巴哈影电影娱乐版)
———
1009二更 挑一些语病和整理编排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2-10-10 11:25:00
日本超牺牲的,没美国分摊防卫的话,隔壁是苏联,你看他有多少预算得放在国防上,加上基础设施被都更光了,这复苏的时间还得拉长多久,走着瞧吧,别光讲坏的,不讲好的。安倍生前就一直想推动修宪,你有看到日本人热烈回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