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雷] 丹尼尔约翰斯顿:魔鬼诗篇

楼主: s761123 (屎丁丁)   2022-10-01 11:57:57
“他以后一定会上天堂,因为他已经走过地狱了。”
之类的,当丹尼尔的姐姐给她在精神病院工作的朋友看他的作品时,这么说。
这句话像是有人重击我的脑子,让我不得不闭上双眼倒出泪水。
感谢造次映画上映这部纪录片,即使这部片早在2005年就于在美国上映。
肯定是电影公司里的某个超级粉丝说服主管一定要在……17年后?没有理由的在离德州不
知道几千万公里外的台湾播放这部作品,也不管全台可能只有百分之1的人听过daniel jo
hnston这个名字。
我这样想着,某个人拍著桌子,喷者口水对着老板大喊说“我才不管有多少人会看,反正
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上映这部作品。”
然后赌上工作,公司盈亏之类。
这就是丹尼尔的魅力,丹尼尔的独特,丹尼尔的魔鬼,丹尼尔用丹尼尔的方式,在后世继
续影响着每一个艺术工作者。
纪录片很纪录片,我很难去评论它本身好或不好,我不是什么影评家,也不想很文青的说
些什么“看了这部片你会更了解丹尼尔的美好与纯真”之类。
这部片很单纯的从丹尼尔的家人,朋友,同事,线性的叙述他的成名过程,我只能说,如
果你想要了解丹尼尔的发迹,这部片绝对会帮助你知道更多。
但如果想看到更多丹尼尔内心的自述,2015的纪录短片有他与年轻时的自我对话,看完电
影接续著看会更有感触。
https://i.imgur.com/Wy2T4gv.jpg
回到作品本身,丹尼尔的母亲在一开始说著“我希望那只是丹尼尔眼中的我”同时画面传
出丹尼尔模仿自己母亲严厉恶劣的样貌。
这是精神疾病常有的状况,把自己中心化,妄想着自己是全世界最可怜的人,大家都是地
狱派来魔鬼,而没有人能够拯救我们。
即使你可以看到事实并不是如此。
但我们也绝不是相信必须经历痛苦才能拿做出好作品,而选择自怨自艾
不如说,我们已经在忧郁里面了,不做些什么,这些痛苦只是白白受罪。
我其实不喜欢大家老是把丹尼尔的精神疾病与他的人生划上等号,精神疾病绝对不是定义
一个人的标签,而是你看待的方式。
丹尼尔就曾经陷入这样的迷失,认为吃药后变得昏昏沉沉,脑袋空空,所以才会在表演前
断药,然后将自己与身边的人至于危险之中。
可能是药物不对,可能是诊断不对,可能是方式不对,肯定的是给躁郁的艺术家贴LSD不
对(tripping 101,不要在状况不好时贴票)
但在丹尼尔成名之前,之时,之后有太多细缝让他心中的恶魔可以窜出,骚动他原本已经
摇摇欲坠的心智,让他在名利与权力之中晕眩。
但这不是任何人的错,每个人都尽力了。
我原本想试图在纪录片中找到丹尼尔躁郁的触发点,或许他有个暴力的家庭背景?或许他
被爱情狠狠伤到?都没有。
看完影片后,我只看到一个人,平凡的出生,或许在错误的环境,用尽一切的努力,透过
精神疾病的滤镜,把完整的自己摊开。
丹尼尔透过脑袋扭曲的滤镜看到恶魔盘据的世界,相信自己是唯一一个可以拯救大家的超
级英雄。
他相信着自己的使命就像6岁小孩相信圣诞老公公一样。
是这样的自信,推动着,影响着,塑造成他那极具渲染力的歌词与歌声,让大家不得不听
见他,爱上他。
老实说我对丹尼尔的作品很困惑,客观来说,他的音乐很棒,所以才会在其他歌手的诠释
下,优美的呈现。
但他直接,粗糙,鲁莽的演奏,才是让他独特的地方。没有phoebe bridgers的灵性歌声
,没有Jeff tweedy浑厚的嗓音,没有beck那些效果器,没有精细的录制,只有他与他的
表演。
仔细听他的音乐,你不会听到旋律或是乐剧,反而是“弹奏乐器”的声音盖过乐器本身的
音色。
焦躁的刷著吉他,当当当的,愤怒的弹著琴键,咚咚咚的,那股能量掩盖过音乐本身,伴
随着黑暗童话般的歌词,贯穿你的脑门。
有时候我会想着,要是丹尼尔好好学习吉他,钢琴,乐理,甚至,长得更帅一点,到底是
会超越beach boy的那个谁,, 还是只是和kurt Cobain 一样昙花一现呢?
这个问题很残酷,但丹尼尔用自己的表演给出了答案-丹尼尔就是丹尼尔。
我就直白的讲了,在这个“做自己”的概念被包装贩售的时代,你很难真正做自己,而在
艺术圈,没有某些“脑子怪怪”的人设,你没办法建立“个人特色”。
每个自称网美网帅的人都要趴在床上对着相机在IG发限动“#忧郁日记”(我知道因为我
也是其中之一,不是网美的部分)
即使是自己的缺陷,我们也要比别人突出。
这是这个时代的矛盾,什么你的善良要有锋芒,什么你的不完美就是完美,把那些自相矛
盾的词汇放在一起,让原本就很混乱的孩子更加困惑。
丹尼尔的真实会这么的珍贵,是因为无法复制,“我认识丹尼尔,是透过……很丹尼尔的
方式”那个发著高烧在半夜想办法把好朋友拉出水里的记者说。
纪录片中,很多情况可以感觉到,叙述者很难形容事情,最后总结于“丹尼尔式”,他的
演唱会不知道为何爆满,不知为何他的涂鸦在展览前就被卖光,不知道为什么他的音乐就
是这么吸引人--因为他是丹尼尔。
我想这是为什么丹尼尔能在独立小众的圈子里,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因为某些程度上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丹尼尔,即使没有超群的技术,没有迎合主流的表现,但是某种只有“
我”才有的特质能被看见,然后成功的站上世界舞台。
“异数”的作者在GQ访问提到“成功的因子是什么?”,他回答“运气,还有身边人的帮
助。”
但或许也是丹尼尔的那份真诚,他本性中的直率,儿童般的天真,以及被心魔折腾的痛苦
,让他有幸能够得到成功所需要的帮助。
因为自己的“疯狂”而卡位进MTV的节目,也因为自己的“疯狂”,让他晚年住进精神病
院。
但你无可否认的是他的勇敢与坚持。
或许不是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都有精神疾病,但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一定都是持续不断
尝试的。
你必须知道,精神疾病的人很容易敏感,受到挫折而半途而废,一般人都这样了,更何况
是大脑分泌不正常的精神病患。
你承载的痛苦,必须溢满到你无法停止创作,但又不能太过沉重,导致你脱离轨道。
所以丹尼尔才会不停的进出医院,在舞台上与地下室徘徊。
我不知道该不该把丹尼尔的成就定义为成功,出院后大西洋唱片出版的专辑只卖出5800张
,10年前npr的live在YouTube 观看次数只有100多万,人生晚年仍然一人孤单的坐在钢琴
前,最后有没有如他希望的帮父母买下房子,我们也不知道。
成功?很难说,但他绝对无可否认--是个传奇,是所有后代艺术家创作者的启发。
我把丹尼尔定义成我的灵魂动物,不论自己身陷在多低潮的情绪,多煎熬的困境,伤害多
少身边的人,或是被这个世界弄的遍体鳞伤,我也会继续坚持自己的道路,并且持续不断
的创作。
大家都说丹尼尔最独特的是他的纯真与直率,我认为那只是其次。
他对创作的坚持不懈,才是让他被看见的关键,我们不能忘记这一点。
一遍又一遍重新对著录音机唱着歌,一卷又一卷的录制专辑,这是让“疯狂”升华成“传
奇”的坚持。
不要因为害怕自己与众不同而放弃尝试。
这是大家欣赏的丹尼尔的“真诚”,背后最重要的前提。
坚持且持续不断的创作,不管如何。
很多人肯定还在努力,周一晚上台中的票房超过周末首轮前三天,大家脱下朝九晚五的制
服下班过来,或是穿着时髦,无法在假日休假的年轻人,之类的。
散场时前面的女生擤著鼻子,矮小的身形不知道承载了多少社会的残酷。
每一个人都在沉默中感受着丹尼尔的启发,带着从萤幕上感受到的能量,继续在世俗的规
矩中奋斗。
世上只会有一个“daniel johnston”,但世上也只会有一个“你”。
献给所有与恶魔对抗的人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逆境,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颠簸,继续坚持
下去,或许你会成功,或许不会,但你必须尝试

Don't be sad, I know you will
别难过,我知道你会
But don't give up until
但别放弃,直到
True love will find you in the end
真爱最终找上你。
感谢造次映画,也感谢努力促成这部作品上映的所有辛苦员工,这个世界因为你们更好了
一点。
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易的发声,重点不在是要和丹尼尔一样疯狂(太
多搞怪的youtuber了,拜托住手),而是像丹尼尔一样坚持,守住自己的本质,继续奋斗
,不断创作,不要被他人的眼光左右,勇敢相信自己,实践自己,去成为完整的自己,终
究,总有一天,真爱会找到你。
“致所有的艺术家,不要害怕。”-daniel johnston
---------------
我是史汀,我喜欢听故事写故事。
https://reurl.cc/W1m13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