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已故的波兰导演奇士劳斯基以《双面薇若妮卡》与《三色》三部曲闻名,他经常以电影或
纪录片描绘独裁政体、道德与精神哲学等相关议题。1981年推出《机遇之歌》的时候波兰
宣布戒严,由于电影涉及政治,所以遭到禁止公开上映或出国参加影展,即便1987年局势
略趋稳定,也只能在删减8分钟后以114分钟的版本参加坎城影展。今年重映的数位修复版
便是一刀未剪的122分钟版本,不但保存经典作品,也算是还原当时的欧洲历史。
不少因素影响24岁的维克──他的父亲,自己的期望,还有家庭的传统。火车开了,他急
忙追赶……
假如他赶上火车,将在车厢里遇到一位忠诚的老共产党员Werner。在某一次共聚会中,他
将与一位美貌并有着不同世界观的女人相恋。
假如当初他被铁路警察拦下来,无法顺利赶上火车,往后的生涯将很不一样。他将成为一
名虔诚的信徒,信仰上帝,然后和一名漂亮的犹太女郎交往。
《机遇之歌》这部电影的架构非常特别,前半段以顺叙法带领观众认识主角维克,接着来
到“父亲过世”的转捩点后,便进入重复三次的“追火车”片段。不过,每一次“搭上”
或“没搭上”火车,都对维克造成彻底改变人生的影响。观影时,我们以为导演只是在告
诉我们独裁政体下,不论立场为何,下场都不会太好,但没想到电影其实还隐含“塞翁失
马,焉知非福”的意思。没错,人生中很多际遇都不是我们能选择的,可能当下会埋怨,
但当事后回想,或如片中主角的三种人生都罗列出来时,就会发现乍看之下不甚理想的状
况,或许才是最佳解。
但是,《机遇之歌》稍嫌可惜的地方在于,三个不同的人生只取决于“搭上”或“没搭上
”火车这件维克无法掌控的事。当然,在主角走到最后的结局之前还是根据自由意志做出
许多决定,但电影并没有让观众知道这些决定背后的考量,以及如果做出不同的抉择,结
果是否也会有所不同。至少,在这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中,导演让维克保有初心,即使人
生旅途如此不同,观众也能够全然相信,维克就是一个在那样的环境会做出那样的决定的
人,并没有因为他走上不同的道路,就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机遇之歌》由于涉及政治而遭到删减,这绝不只是独裁政权连艺术创作都要管这么简单
而已,毕竟电影明确指涉几件历史事件,触动政府的敏感神经,不被砍掉都难。观众可能
会对于几次闪过的医院场景感到困惑,那个场景没有解释,满地是血、充满伤患,镜头恍
惚中好似有个女人双腿间流下血痕。她是谁?这是什么意思?
维克曾提到自己的出生地为波兹南,生日为1956年6月28日。这对台湾人来说平凡无奇的
一天,对波兰人来说却意义非凡。波兹南1956年起义,又称为波兹南抗议或波兹南事件,
是史上第一次波兰人民对抗政府的大规模抗议事件。这次事件不但反映波兰人对苏联模式
与苏联控制的不满情绪,也是波兰工人罢工事件的滥觞。当时的示威者约百人死亡,伤者
达600人之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维克出生那天医院人满为患,连临盆的孕妇都只能坐在
地上等候病床。或许这也是维克的命运注定要与政治与社会运动绑在一起的原因吧。
既然导演本就打算将政治议题纳入,全片充满意识形态也是很正常的,可是,维克不同的
意识形态就有趣了。
搭上火车的维克会遇到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如同白纸的维克来说,接触到共产主义的思想
很新鲜,也很容易就植入自己的脑海,也因而加入共产党,甚至为党奉献、出生入死。他
不见得同意、了解或支持共产党的理念与想法,年轻的维克只觉得能为国家付出是件好事
。但他万万没想到,与初恋女友重逢本应是欢快的,结果却因为女友是地下组织一员,两
人被迫分道扬镳。
没搭上火车的维克与把他拦下的铁路警察扭打成一团,一群警察在月台上痛殴主角一顿的
画面,不是只是被删减而已,甚至在送检过程中就“不幸遗失”,而且就算马丁史柯西斯
基金会近年主持的修复计画将删减片段补回,这段画面也不复见,只留有声音档。因此,
观众若在大银幕观看《机遇之歌》的数位修复版,会看到趁著原音的“此段画面在送检过
程不幸遗失”字样。在政治意味浓厚的第二段里,维克由于服社会劳役而认识地下组织成
员,成为与第一段人生完全相反的反对党。
假使没搭上火车的维克没有与警察扭打,他会因为没搭上前往华沙的火车而索性回到医学
院去傅学,最后成为一位不碰政治的医生。但不管是哪一个结果,都不是由于发生什么事
或维克自己的意识形态而成为哪一派的一员,他都只是刚好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或者
以结果论来说,是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其实,人生不少境遇不也都是如此吗?
虽说三段人生大不相同,但维克都曾有过前往巴黎的打算,最后也都未能成行。“巴黎”
在《机遇之歌》里仿佛化外之地,是维克与其他影中人的救赎,也象征当时波兰人的寄托
与想望。第一段人生里的维克是共产党员,所以登机前突然接获消息无法登机,大概也是
政府听闻到一些风声,不过,这个时候观众都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第二段人生中的维克
是一位虔诚天主教徒,他是为了宗教的因素前往巴黎,但一行人中却只有他因为身为地下
组织成员而被扣留护照。看到这里,观众可能会为维克感到惋惜,但看完最后一段就不会
这么想了。
明明都已经是不碰政治的医生,维克还是由于院长的儿子牵扯到社会运动而必须有所选择
。无论是帮助恩师,还是为自己建立未来的声望,在任何人看来,接下院长本来要前往巴
黎发表的演讲完全没问题。毕竟已经到电影的尾声,不论是哪一个版本的维克都心心念念
的“巴黎”终于近在眼前。就在观众为维克感到欣慰之时,刚起飞的飞机突然响起轰然巨
响,那一瞬间,大家想必都觉得前两个版本的维克没能搭上飞机真的是“塞翁失马,焉知
非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