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总编的复仇- 政治、历史与时间

楼主: plurrr (ss)   2022-06-09 19:42:41
此片 NETFLIX 可以看的到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https://reurl.cc/Erangn (刊登于方格子图文并茂版本)
说是在讲日本出版业的企业内斗,确实也因为出版业出现奇观感,但因为不太了解日本出
版业,况且日本是个规矩很多的国家,尤其是关于出版如此历史悠久又必须慎重的行业。
但大体上若说是一种“斗争”,因为改朝换代,悠久历史的纯文学部门,与需要销售量和
广告支撑的杂志部门之间的斗争。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种政治的局势,而局势中最重要两
个因素就是历史、时间。
角色先行在剧本中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吸引目光,并让观者依循着背景有些混乱的清晰故
事线。以女主角饰演一位热爱文学的文学部编辑,明显是理想主义者的暗喻。与男主角饰
演空降的杂志总编,看似投机且聪明,则为是资本家的隐喻,而电影就在两位主角的竞合
关系中发展。
女主角被裁员,而后重新加入杂志部门,一度出现的合作,有点像是文创(文青)式折衷的
合作。可以包容:如纯文学改改编成漫画,模特儿对义肢和军械的冷门癖好;但又耸动,
并带出电影中断一波小高潮。而封面模特儿,意外携带枪械的被捕,到底要不要换杂志封
面,电影中也利用剧情开始争辩表象(趋势现象)跟内在(精神)。如同临时董事长在向
董事与主管们报告,什么是文学(艺术)性?是要突破现有框架,还是尊重传统与道德?
到此为止都还是亲切可人的出版业宫斗剧情。但是《总编的复仇》中后段,更是这部电影
需要关注的重点。也就是象征理想主义者与资本家的再度分裂。考验著创作者不只是说故
事本身,而是更在意想借由出版企业政策与人事的更迭,表现如同不曾止息的历史巨轮,
故在形式上开始运用剪接上的不连续(电影半前段以女主角画面优先,中后段绝大部分是
男主角在杂志一战胜利之后,尚不知道未来走向,并与暂代董事长想要让出版社走向的全
面的经济开放(商业化 ),废除掉公司中早就亏损连连的纯文学杂志神主牌;而女主角
因为父亲生病稍微离开主线,本来经营的连续性稍微断裂。
首先是因为纯文学部门的崩坏,像是昔日学运革命的理想主义分子,拥有权力后腐败,这
样带有某种对“左胶”的嘲讽意味,不知民间疾苦的活在自己的舒适圈,严以待人,宽以
律己。
但公司开始准备奉行全面性的市场经济导向之后,部分的理想分子(社会良心)十分在意
他们多年来为杂志的建立品牌精神等内在价值,并质疑为了创意(注意这里不单只是“卖
钱”,而是某种文创式的创意)可以出卖杂志灵魂。于是像是开启某种对立的议题:表象
/内在、群体/个体(或,胜选/党纲)的思辨。
过去在各大出版社流转,并创造各种知名的事件的总编,像极了当代社会的网红与艺术家
的复合体。反正只要是“有趣的事情”。如此口吻表面是上对传统的扬弃,像是不断在探
索新事物的资本家,却也由于电影中暂时的把角色放在现象之后的叙事感,这样看起来像
是历史唯物论式观点,让推陈出新的资本家也像极了革命的左派份子。
人只不过是在社会的制度与事件中新陈代谢,剩下的只有时间和让人觉得有趣的事情。
结尾倒是又传统地回到理想主义者和资本家对抗的理想主义式结局。如此怀旧意味的对抗
电子化潮流让传统出版业全面溃败的契机。回到家乡开设独立书店的女主角,并获得大文
学家青睐,独家发行实体书的唯一地方,全世界只有一间。
事到如今,独立书店还有什么好赞扬或批判的?想必是还是得靠着女主角松冈茉优的“
昭和颜”,在回不去的当下又招唤过往大排长龙买书就会令人感动的时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