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贝礼一家 La famille Bélier (2014 法国片)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2-03-29 18:22:12
恭喜《乐动心旋律》代表串流世界勇夺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影片!除了 AppleTV+ 拔得头筹、Netflix 亦感欣慰外、我订的 friDay 也很应景地开出了“2022奥斯卡”片单(与针对威尔史密斯事件的“有些玩笑不能乱开”片单)、竟也顺便推荐了《乐》片的法国原版《贝礼一家》La famille Belier (2014)!不知版上有多少观众看过呢?记得 2015 年上台湾院线时本版也是有过一阵小讨论、不过去年《乐动心旋律》上架 AppleTV+ 时好像记得的版友已不多... 也许现在正好沾沾《乐动》的光也来推一波?台湾平台包括 Catchplay+, friDay, LiTV & myVideo 通通都有!
https://fr.web.img4.acsta.net/pictures/14/11/28/13/05/237211.jpg
我觉得《乐动》简单认真扎根田野、是诚意满满的家庭小品,虽觉得在《犬山记》这类深沉黑暗电影面前好像有点太过纯真、不过以奥斯卡历年倾向来说好像更实至名归地疗愈人心。只是比起拿大奖的《乐动》、我印象更深刻的还是《贝礼》,七年前看过至今那音乐画面仍历历在目、不但自此迷上法国老牌歌手 Michel Sardou更被少女歌手 Louane 圈粉!大概可以说:《贝礼》是部 Sardou 金曲的“点唱机电影 ”jukebox movie、歌曲要呼应的都是少年心性的迷惘青春,而《乐动》是部认真描绘“听障家庭孩子”CODA的社会电影、歌唱很少反而更深入描绘听障家庭的甘苦。
https://fr.web.img2.acsta.net/pictures/21/06/24/14/11/3793608.jpg
没办法,谁叫八年前《贝礼》上映期待少年成长叙事感动人心时、竟意外招来另一系意想不到的批评:这“贝礼一家”四个成员的三个听障角色中,竟然只有戏份最少的弟弟是由真听障演员饰演,而戏份高调的爸妈竟由法国 Karin Viard与比利时 François Damiens这些非听障的知名演员饰演!而我这次看过《乐动》再重看《贝礼》后比较之下还觉得更不堪入目地争议:两位中年语演员虽学了手语来演出,但演出非常喜剧化地卖弄疯狂滑稽,爸爸演得像个野人妈妈演得像个小丑 XD 比起《乐动》他们在《贝礼》戏份虽不少但更像背景、他们的手语与其说是语言还更像跳舞。
当然当年《贝礼》在法语与英语世界的回响也挺不错,但这“听障描绘”的失真与戏谑表现总是此片必须正视的缺憾... 我猜也许就为弥补这缺憾,制作人 Philippe Rousselet 再来搬到美国制作了个修正错误的美国新版、这次放下“点唱机电影”的音乐框架去说个扎实的 CODA (Child of Deaf Adult) 故事!这让《乐动》请了《悲怜上帝的女儿》影后 Marlee Matlin来演妈妈、后来得最佳男配的 Troy Kotsur来演爸爸、与也由听障演员演出的弟弟一齐捕捉听障生活的真实、更大幅减少外界与音乐戏份让焦点放在一家人之间!不止这点,两片的社会背景也呈现对比:
《贝礼》故事背景在法国农村小镇、主角贝礼一家从事的是酪农业、爸爸对农业土地工业开发的现象感到危机、因而挺身而出竞选市长为农民发声,只是这整段剧情拍得比较轻松欢快充满讽刺笑点、以诙谐喜剧手法带观众见识农村政治的荒唐;《乐动》故事背景则在美国麻州小渔村、主角罗西一家是讨海人跑船捕鱼、但发现地方渔会低价收购剥削渔民时、爸爸挺身而出带领渔民成立合作社,这段“合作社”成立的剧情虽然拍得只是点到为止、但渔村景观与讨海人的经济处境都拍得苍凉写实充满斑驳质感,虽亦有喜剧元素但笑泪交织令人同感产业人生的悲欢与尊严。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4/11/07/13/58/477566.jpg
谈回《贝礼一家》:它的听障家庭 CODA 处境较像主角人生的背景、非听障演员夸张化的喜剧表现还更像在跳手语舞、农村政经问题较荒唐戏谑像诙谐喜剧... 但它重点表现都在主角 Paula一人、而且那年龄是女生初经男生变声的青春期,这比起《乐动》主角 Ruby 那高中持家犹豫着要不要出外上大学的年纪还低了一截!而比起《乐动》Ruby满身的少年沧桑与愤怒、《贝礼》Paula 更像是天真孩子进入青春期尚不知所措,而需要靠“音乐”来帮忙开发自己、本来迷惘浑噩的内心需要唱出“自己的声音”!因此“音乐”元素在《乐动》可以是背景、但在《贝礼》就是核心。
第一首 Sardou 金曲 "La maladie d'amour" 就是心的歌咏:爱的愁绪如流水、流进孩子心中不分老与少,它让男人唱歌扩大世界观、也让女人唱歌从阴影嘶喊。这首直译也许可称“相思病”,但它的“爱”不止爱情更泛指一切愁绪。这首唱在 Paula莫名冲动加入合唱团的初体验,畏缩驼背唱太小声被老师点名特训“腹式呼吸”做发声练习,谁知唱着唱着身体展开唱出从未听过的声音!那会是自己也不曾发现过的“心底之声”吗?只见 Paula羞涩逃走躲进洗手间、洗个脸后竟泛起一丝笑容认识陌生的自己。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4/11/07/13/59/133969.jpg
第二首 Sardou 金曲 "Je vole"是全片压轴!但在此先让厉害的男同学先唱、她只先在外面听了旋律随即成为回家路上的配乐。这也是《贝礼》和《乐动》截然不同的音景处理:《乐动》的配乐极简而大幅采用写实的环境收音、出海打渔都听得到海鸥海风仿佛有咸味,而《贝礼》的配乐充满 Sardou 歌曲改编的旋律、而且一直有配乐伴随 Paula在农村景观的独行与骑车以摸索她蠢动内心。Paula 的思绪只是个孩子甚至称不上少女、优秀男同学唱这首 "Je vole"的“高飞”仍是个模糊的遥远想像,还要想着旋律练习各种发声不断地认识自己、经过整片探索才慢慢清楚。
https://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4/11/07/13/59/147749.jpg
第三首 Sardou 金曲 "Je vais t'aimer",从禁忌的萨德侯爵与妓女唱起,要闭塞害羞的国中男女学会“爱情”与“欲望”、老师也不怕羞要男女共舞释放情欲“让我硬起来”!这恐怕又是另一个最脸红心跳的层面要 Paula开窍:不但要练男女对唱还要邀男生到家里来、就算清清白白两小无猜也开始注重女生的面子留给人家好印象,而真唱到心眼打开四目交投小鹿乱撞时、虽没妈妈期待的“破处”但已有少女惊吓的“初经”令她夺门而出!只是情窦初开的学习也伴随着爱欲的失落:男生仍是个屁孩居然把她初经拿来当谈资 XD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4/11/07/13/59/136948.jpg
第四首 Sardou 金曲 "Le java de Broadway",“周六下午百老汇、走出室外跳爪哇、像巴黎又像加州、已不知身置何方”,是目前歌唱探索中最自由奔放尽其在我的一首,一股郁闷无处发的 Paula在此忘我投入想像他方!果然瞠目结舌的老师就来提供“他方”想像了:有兴趣去巴黎考法国广播电台吗?但紧张的 Paula仍瞻前顾后,有我爸妈还有农场我真能离开吗?相较于《乐动》把这个“他方”焦虑着重在家庭羁绊、《贝礼》则偏重少儿成长的心理关卡,而且相较于《乐动》全片也没练几次没唱几首,《贝礼》在此已累积许多首歌要扎实地以“音乐”呈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tHRTwDVkQ
第五首 Sardou 金曲 "En chantant",“面对苦闷学校、我唱歌,面对惨绿成长、我唱歌;满腹忧郁痛苦、我唱歌,但亦可笑看人生、当一首歌”,随后作为画外音搭配 Paula的家庭学习工作生活与独行独处、本来不知所措的郁闷人生渐渐清楚而绽放笑容!相较于《乐动》主角 Ruby 真有个与渔村社会和听障家庭的物质羁绊与冲突、对《贝礼》主角 Paula来说一切其实都没那么严重,这农村社会这酪农家庭乃至这看似苦闷的国中、只是等她换个眼光轻盈面对就能触类旁通:“走向胜利或毁灭、我唱歌,发起一场小革命、我唱歌”,Paula 渐渐知道人生并非僵固而可以改变。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4/11/07/13/58/481238.jpg
接下来的记者采访开始的长段家庭戏,《贝礼》与《乐动》在同样的“CODA主角为家人翻译蜡烛两头烧”情节中,也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处理:《乐动》爸妈对女儿 Ruby 的长年翻译已渐产生依赖、令 Ruby 想要追梦都瞻前顾后心怀愧疚;《贝礼》爸妈对女儿 Paula心不在焉的翻译倒很硬气干脆、从此我们不靠女儿直接用官方翻译与字幕或聘请别人都可自力更生、而 Paula还真很快就训练闺蜜来当新翻译... 反而在此爸妈对 Paula的情结更像一般父母担心的“空巢期”焦虑、功能性的“依赖”问题都只是表面借口、再多气话再多歇斯底里都只是担心女儿远去却无能为力。
第六场,接近尾声的小高潮,小镇发表会的 Sardou 金曲集锦:已唱过的《百老汇爪哇》"Le java du Broadway" 《爱的愁绪》"La maladie d'amour"《我歌唱》"En chantant" 到情歌对唱《我会爱你》"Je vais t'aimer" ,在此让在全片如丑角般的爸妈初次认真感动一回、也在充满音乐的全片中初次给观众体验他们的“无声”共 75 秒!这是女儿心眼全开还得到初吻的一刻、但身为父母对这一刻只能置身事外无力参与!这里已不止针对“听障”谈他们的疏离感、而也旁及任何父母都将面对的空巢期:女儿真正长大拥有了人生、但那人生也从此离我远去。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4/11/07/13/58/485300.jpg
第七场,夜晚父女戏,再唱一次刚刚唱过但电影消音的 Sardou 情歌 "Je vais t'aimer",爸爸决定没有听觉也要听这首情歌、用手按在声带上的方式感受振动、就算绝难了解也要努力接近:“我会像没人爱过般爱你、我会以没人敢爱的方式爱你、我会比你能想像到的方式更爱你、我会用我希望被爱的方式爱你”,整首就是个不同世界不同语言不同人生也要坚持跨越的爱!对听障来说就是听不见旋律也要感受振动去捕捉、对广大家长来说则是感受不到子女的新生活也要努力参与。而后,本片压轴最后一首终于得到女儿体悟的回应: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4/11/07/13/59/130258.jpg
第八场,理解了女儿梦想的爸妈带着女儿去巴黎圆梦!要唱的是片初只隔门旁听还在摸索中、而今终于要自己亲唱的 Sardou 金曲 "Je vole"、而且宛如游子报平安般以双语并行的“手语歌”演出:“我不是逃家、我只是高飞,父母臆测著、其实听得见,听我报平安、只强颜欢笑”,然而待在这里“安逸如枷锁、我无法歌唱”、因此从今“我的爱如昔、但我将远离”。《贝礼》全片八场歌唱累积下来的情感重量音乐表现是《乐动》无法取代的!一首首 Sardou 金曲标志多个层面的“少年启蒙”“青春探索”与“唱出心声”,最终是要探索内心开发语言与家人连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0wb4nWAI8o
若以一般扎实的剧情片来看,我想《乐动心旋律》不论在写实描绘、真实演出、道地手语、角色刻画、感情挖掘、甚至景观质感都比《贝礼》深刻多了,就是认真扎根在谈真渔村真听障与真 CODA 的人生故事!但它原作《贝礼一家》就是一部“点唱机电影”、精选的音乐不但是它的声光景观更是它的语言,也许写实的角色对戏常常点到为止好像没说到什么,但细究歌词的直言与暗喻、观察唱功的闭塞与通达、捕捉歌唱中细微的情感变化、乃至慢慢酝酿歌唱演出的语言开发... 这就是“音乐说故事”的类型电影魅力呀!和《乐动》取向不同各有千秋。
而谈起故事本身,《乐动》充满 18 岁少女长大离家进入社会的沧桑味道、它描绘的渔村处境与家庭冲突也都更沈重令人揪心,但《贝礼》更像是初经来潮的国中少女面临青春期焦虑、过去当个孩子按表操课但如今要打开心底探索自己唱出自己的声音;相对地《贝礼》的父母面对亲子焦虑也比较轻盈、说到底他们并没具体的物质问题与无法割舍的羁绊,其实一切问题都有解一切羁绊也都能放下、所需要的只是互不了解渐行渐远的亲子重新找到沟通的语言... 而这沟通语言透过压轴曲 "Je vole"已不止关于听障更关于所有家庭!可惜它的听障描绘恐嫌抱歉了点 XD 推荐欣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gw97vpkD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