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兹山鱼谱》 宦海与江海的抉择

楼主: quentintu (昆汀涂)   2022-03-18 15:12:41
雷文防雷资讯页
原文出处,有附图:https://reurl.cc/rQGegr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兹山鱼谱》,由擅长拍摄历史传记电影的李濬益执导,这部历史片评价甚高,在
2021年第42届青龙奖大放异彩,拿下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以及最佳摄影与灯
光、最佳剪接、最佳音乐三个技术类型奖项,2022年终于在台湾上映,电影改编自《兹山
鱼谱》作者丁若铨真实故事,以朝鲜历史为背景,讲述他信奉天主教,崇尚西学而面临“
辛酉迫害”,被流放至黑山岛(又名兹山),远离朝堂,不过基于士大夫的修养,丁若铨
有著书立说的志向,他在此结识而家贫好学的渔民张昌大,张昌大对鱼类如数家珍,令他
十分讶异,双方决定以各自的专业学识作为等价交换,丁若铨教导张昌大儒学与写诗,张
昌大则协助他完成《兹山鱼谱》这本知识类的工具书。导演李濬益用这段际遇,拍出了一
段真挚动人的师徒之情与两种治世价值观的碰撞,并观照当时朝鲜政府官僚腐败与税制不
合理的现象,可谓兼具情感面、哲理面和社会写实面,而电影最精髓之处,在于师徒对宦
海与江海的抉择,最终都被迫选了最不想要的结果,此一处境,诚如杜甫的《秋兴八首》
之三:“刘向传经心事违。”
  张昌大由卞约汉饰演,他是黑山岛的渔夫,以捕鱼维生,却一心向学,说穿了这跟他
的自尊心有关,因为渔夫属于贱民,再加上他自幼被生父抛弃,在成长过程中势必饱受闲
言闲语,渐渐形成一种自卑的心态,所以他亟欲翻转自己的阶级,赢回属于他的尊严,朝
鲜当时的风气仍是以儒学为主流,沿用中国的科举制度,拔擢人才是以饱读经书为门槛,
形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现象,张昌大想要摆脱贱民的身分,唯一的方法
就是考取功名,这也是他寒窗苦读的主因,一切以功利为目的,而非为了修身养性或增长
知识。
  然而,韩愈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难以无师自通的张昌大,凭本身的资
质无缘窥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直到丁若铨的到来,任督二脉才被打通,助他领悟
经书,顺利考取功名,从贱民晋升为统治阶层,乍看之下,他迎来人生高峰,实践人生愿
景,但真正的悲剧也油然而生,经书上的仁义道德终究只是空谈,充其量是用来应付科举
考试,取得官位后即可束之高阁,在官场上无论是孔孟之道或程朱理学都派不上用场,体
制早已腐败,如何与民争利,从百姓手上苛征更多的税赋才是为官之道。丁若铨难道不知
道官场如此黑暗吗?我想,见到徒弟张昌大如此热衷功名,即便浇冷水也无法浇熄他的热
情,唯独让他亲自到官场走一遭,当头棒喝,方可觉悟,比起好言相劝,不如让现实为他
上一课,亲身体验的感触才会更深。
  张昌大的转变与觉悟都在预料之中,他是电影用来推进剧情的工具人,借由他的际遇
的起起伏伏来激起观众共鸣,而我更喜欢的是角色薛耿求饰演的丁若铨,他一直是务实派
,“辛酉迫害”他刻意迎合政敌,全力保全性命,若当时以身殉道,也只不过落得亲痛仇
快的地步,于事无补,唯有留住性命将来才有机会匡时济世,而他被遭流放到兹山后,选
择与弟弟丁若镛不同的道路,因为日本向西洋学习使用火枪一事,西化后国力大跃进,冲
击到丁若铨的思维,体悟到朱熹的性理学不见得能富国强兵,迫使他逐渐改变路线,跳脱
空谈的人生哲理,把眼界放远到经史子集以外的世界,于是收昌大为徒,撰写贴近人民且
具有实用性的《兹山鱼谱》,在当时以儒学为主的朝鲜,这是很令人难以想像的,因为《
兹山鱼谱》顶多算是工具书,“类书”会归类在子部,地位根本无法与经部相提并论,但
《兹山鱼谱》能帮助渔民了解鱼的习性,对捕鱼有所助益,渔获若能提升,相对的上交给
国家的赋税会更多,不也是一种富国强兵之法?可见丁若铨已非昔日谈经论道,吟风弄月
之人,他懂得《管子‧牧民篇》所写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先喂饱
人民,再开始教育人民,否则肚子都吃不饱了,光谈礼节跟荣辱,又有何用?反观弟弟丁
若镛的《牧民心书》,虽也是务实路线,意在革除地方官僚的弊病,改善行政制度,但终
究仍是以统治阶层治国的角度出发,适用于官吏,但对于庶民来说毫无用处,讽刺的是,
信奉《牧民心书》的张昌大,竟在官场窒碍难行,理论终究是理论,无法实行也只是打高
空罢了,这件事肯定也在丁若铨料想之中。
  丁若铨更进步之处,在于他能把朱子理学和天主教义兼容并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他认为教廷不准信徒祭拜祖先,与朝鲜民风违背,拒绝服从此事,可见他
非一味盲从,而是从中西两个体系中,撷取实用性的知识,试图帮助朝鲜进步,不像弟弟
丁若镛仍是抱持守旧的士大夫思维,遗憾的是,他的爱徒张昌大选择了丁若镛的道路,他
们师徒在君主的议题上产生天差地远的分歧,产生价值观的碰撞,张昌大仍是封建制度的
维护者,尊崇王佐之道,与师父背道而驰,而丁若铨已蜕变至民本思想,类似《孟子‧尽
心章句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概念,他心中的乌托邦是“人人平等”,
在当时保守的封建体制下,这是何等的进步!可惜乌托邦终究是乌托邦,是一生难以到达
的彼岸,就像朝鲜的首都汉阳,是丁若铨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是他在兹山的写照。
  《兹山鱼谱》能拿下最佳剧本,原因显而易见,电影里有两位圆型人物,性格的转变
过程非常完整且合理,也铺垫了不少细节,人物形象非常鲜明,而画龙点睛之处在价值观
的碰撞,透过电影剧情,观众都知道哪一个价值观对朝鲜最有帮助,但他终究是无法施展
,坐困愁城抱憾终身,就是这样的遗憾,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造就一个隽永的故事
,持续地流传下去。《后来的我们》有句经典台词:“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童话
圆满幸福的结局难以撼动观众心弦,但像《兹山鱼谱》这种有遗憾的故事就可以。最后,
我觉得《兹山鱼谱》抛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无法学以致用的学问,真的有学习的必要
吗?从现今的社会来看,无论是文学、数学或科学等诸多学科,我们在求学路上肯定都有
所疑问,出了社会后更是迷惘,惊觉很多学问在职场上都毫无用武之地,为什么教育部仍
要我们学习呢?针对这个问题,《兹山鱼谱》没给出答案,相信每个人心中自有定见。
【黑白电影同场加映】
《贝尔法斯特》 奥斯卡电影的黯然销魂饭
https://reurl.cc/KpYG0e
作者: winterstroll (安罗)   2022-03-18 20:03:00
这个导演的片几乎都很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