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2022 年 3月初,这周 friDay 和 myVideo等平台上架了去年上映的法国片《311:东京大震荡》,谈的是事隔十年我们仍记忆犹新的“311 东日本大地震”及其后的“福岛核灾”!记得我是在那年灾情告一段落后重振观光的华航“五月五折游日本”方案中第一次造访日本,但当年三月我在太平洋另一岸的厄瓜多尔也同感震惊:那次地震完的大海啸是横越太平洋的、午夜地震传出政府马上撤离离岛与沿岸、因为一个地震不分地球两边都同受冲击!就更别说“福岛核灾”如何改变了全球能源安全的认知、造成了从法国拥核德国废核乃至全球暖化下的核辩论...
本片是法国片前进日本拍摄,主角是中年转型后演很多喜剧的法国影后 Karin Viard、小男配角是演过《她的危险游戏》的非裔法国演员 Stéphane Bak、小女配角则是演过《导演先生的完美假期》的日裔法国演员成田结美、甚至还有一群菲律宾裔配角菲日英法多语通... 显然此片由法国视角出发是要诉求多元文化团结一体的!而它的故事有多“团结一体”就令人玩味:此片不拍福岛核灾与海啸灾区,而拍位于东京的法商金融保险办公室,谈他们如何从灾前一天到灾后数天“临危见人心”,从而回头检视外商公司“异文化商贸交流”的初衷到底具体实践出了什么品质。
https://fr.web.img2.acsta.net/pictures/21/05/28/10/01/1889606.jpg
结果此片并非全视角的灾难片、亦非第一线的救难片,反而都让法国女主角 Alexandra在办公大楼与高档公寓两头跑、所有灾难画面全部来自新闻报导!于是整部电影成为一部狂打电话抢订机票的办公片,以描绘灾难的格局来说真令人有点泄气 XD 不过厉害的就是灾难当前鬼影幢幢考验出来的“人心”,这种人心其实在全球随处可见甚至这两年也有几次:承平时,一个国家汇聚了西方外商前来做生意交朋友,但灾难时,这些西方外商速速打包走人弃当地人于不顾,这样的“商贸交流”与“文化交流”又算是什么交流?然后回想灾难前的平时交流难道又好到哪去?
故事概要:金融业保险女强人 Alexandra多年带家人外派全球,这年派到东京丈夫还在香港孩子两头跑,她能力杰出执行力强是公司王牌,尤其日本员工 Kimico 和刚果实习生 Amani等年轻人更把她当榜样!不过这天正谈个敏感人事案时突然地震了、天摇地动惊魂甫定大家开始看看窗外与新闻:这是东日本大地震、很快将在沿海掀起海啸、还有新闻指向核电厂受波及!不过对这段灾情有印象的观众应该都记得当时日本政府官方的“挤牙膏”政策:核电厂很安全大家不要怕、爆炸画面是电厂主动的安全措施、直升机已在浇水内核必无虞... 怎知几天内反应炉一个接一个出事!
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都知道这就是引起接下来十年全球能源政策动荡的“福岛核灾”,一方面哀悼福岛土地破坏居民流离、另一方面也庆幸辐射尘没随风波及千万人所在的东京。不过在当年当下,这一切都在未定之天,当年看新闻许多人真的担心会有“东京辐射灾害”的,本片就把视角放在东京内部带大家体验!如以事后诸葛来说东京是没看到什么具体灾害啦,但当下在东京的人们看见新闻听到消息都感鬼影幢幢、尽管政府与公司甚至大使馆等官方机构都满口官僚息事宁人... 那到底,人们应该心怀乐观维持稳定大家不要乱、还是该心怀悲观各自抢票随人顾性命?
https://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1/04/30/13/10/3194788.jpg
本片不多谈议题、就集中火力让身居公司二号主管的 Alexandra上演危机处理一刻不得闲!危机千头万绪遍及家里与公司:公司高层要她留下办理“撤离包机”、老公却要她快快带孩子逃离,让她再陷职业妇女承平就有的“职场 vs 家庭”之冲突、总顾此失彼两边不讨好;身遭法国与其他外商社群陷入恐慌纷纷出逃中、倒是做核电专业的法国邻居传递第一手消息叫大家安心,这又牵涉到作为个人面对体制的“相信 vs 怀疑”之冲突;公司包机机位有限能带多少人?法国公民之外其他国籍带不带?纵愿带日本员工难道整个家族都能带?这又陷入外商“流动 vs 在地”之冲突。
三大冲突中哪个是核心主题?看来本片包山包海都要谈,毕竟一个灾难揭露的人性黑暗与冲突就这么多样!于是本片不谈深而谈广:它就把一个“灾难”放进一个“外商公司”去测试人性、人性最直觉的表现是什么样它就记载什么,其中有人理智有人激情有人仁善有人自私、大概每种人性都被配置在不同角色身上跟随他或她定型,倒是比较没有在灾难中累积经验思考演变的“成长”空间... 就算唯一有心境转变的女主角 Alexandra,与其说在本片灾情中有什么知性“成长”的戏份?还不如说十万火急下她只是一次次被情势推著走,凭直觉判断下了一次次决定以后再检讨。
这其中,最呼应史实灾难的是个人对体制的“相信 vs 怀疑”,因为史实那次日本政府就粉饰太平!本片还另安排了公司安抚员工与核能专业安抚平民两条线,还带出 Alexandra面对 2008 美国次贷风暴时的金融业谎言,虽没谈深但越谈越广令人联想近年世界的“大外宣”与“大内宣”越想越惊悚!最有普世性人人都能感同身受的,应是职业妇女的“职场 vs 家庭”两难,Alexandra 能力杰出爬这么高男女都称羡,尤其日本女员工 Kimico 更以她为榜样“以后结婚也要勇敢争取继续工作”,只是她也知为成就自己家人牺牲了多少,毕竟傲慢高层正是以家庭为由挡女性升迁。
https://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1/05/27/17/36/3467013.jpg
最后,最令人感动也最令人省思的,还是针对此片场景的“跨文化”问题,也就是检讨你们这些外派的“外商”到底如何面对在地(类似情境我想到的是几年前谈德商派驻罗马尼亚的《颠父人生》):第一层,关于 Alexandra“一个法国人在东京”的金融业人生,她自况“我这代年少时想看看世界,不是选石油业就是金融业”,结果外派一生都是蜻蜓点水也没真看到什么世界,如今身为一堆日本员工的主管却不会半句日语,不像刚果实习生 Amani有热情更有投入早就学得流利日语职场都可通!不过“熟不熟日本”或“会不会日语”在本片只是关乎个人自我实践的小事。
真关乎道德品质的大事,还是这外商公司的政策与作为,尤其在“公司一体”的团结口号下如何双标搞歧视:片头承平时 Alexandra就被赋予“裁员”任务,不可裁法籍而要裁外籍,第一个就裁到日语最流利也最兼熟两边文化的 Amani,那这公司又是怎么看待“深耕地方”这回事?灾难初期搞“撤离包机”一开始只撤法国人、还要 Alexandra争取才愿撤日本与其他国籍员工,甚至到最后发现包机从头就骗局一场、老板早溜回巴黎只给法籍员工私下找机票?甚至“撤离法籍”非为保护人命而是为公司形象、令 Alexandra抗命留下“坚守岗位”反成高层口中的“擅离职守”?
当然,我们可以说公事公办在商言商,本来每个国家大使馆都只要负责自己人民安全、法商公司以法籍为尊也合法合理、主角与观众凭什么指责那些抛弃日本自行逃生的外商老爷们?而就算法商公司能像 Alexandra理想中那样撤离日本员工与其家人好了,耳听日本员工 Kimico 点名“我和我爸妈、我祖父祖母、他们的兄弟姐妹”与其他家人,就知一场灾难发生时“外国人”尽可毫无罣碍打包走人、但对“在地人”来说这就是我们家园无论福祸都只有一起面对!然后尖锐的问题来了:对一间外商来说,在地员工算不算你的“家人”、在地环境算不算你的“家园”?
https://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1/05/27/17/36/3421770.jpg
本片终要 Alexandra代表法国理想展现solidarity!已咬紧牙关携手在地共赴国难时... 很幸运地“东京辐射危机”老天保佑消弭于无形。但我们回想去年阿富汗撤侨乃至今年乌克兰撤侨,那“逃走或留下”“抛弃或团结”“家庭或岗位”乃至“过客或在地”的问题,都一次次考验这些跨国人士的道德与认同,无所谓对错但五味杂陈。这部《311:东京大震荡》尽管讨论很浅但触及很多,观众无法从电影中“学到什么”但可以联想很多,而代言全球外派飞人的 Alexandra异化一生的片末救赎,倒不是保全性命而是终于体会“在地”了。推荐关心异文化的观众欣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xCW7qWC3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