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天堂计划》,与其严肃面对死亡,不如묠

楼主: a122239 (Sharp)   2022-01-08 23:10:04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5783051
安乐死就普遍认知上可分为三类,主动为患者结束生命的“主动安乐死(Active
Euthanasia)”、停止继续治疗直待自然死亡的“被动安乐死(Passive Euthanasia)”
,以及最具争议的“协助自杀(Assisted suicide)”,也就是由患者主动提出此要求,
并且由自己亲自执行结束生命。以台湾为例,是已立法容许被动安乐死的阶段,过去从提
倡到立法费时30年,终于在2000年通过《安宁缓和医疗条例》,赋予末期患者立意愿书选
择安宁缓和医疗或接受维生医疗抉择的权利,意即患者有权决定“不再靠医疗照护、维生
设备等来延长生命”,可以在病危时停止急救但“不能‘主动’选择提早结束生命”,而
在2019年《病人自主权利法》也在台湾正式上路,内容大致是跟《安宁缓和医疗条例》相
近,明确指出能让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与医护人员预立医疗决定书,表达在未来若符合所谓
的特定临床条件时,愿不愿意接受维持生命治疗等等的想法,不过首要条件是立书当下当
事人是在清醒状态才有效。
不论是《安宁缓和医疗条例》或是《病人自主权利法》都是“被动式的选择死亡”,和主
动结束患者生命的安乐死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就感觉上虽然患者有着“选择权”,然
而实际上患者不过也就只是在等待时间、等待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来的时机点,在这
等待的过程中只得无奈的痛苦活着。正因为如此,近来“尊严善终”成为热门话题,事实
上立法院曾一读通过《尊严善终法案》,患者在意识清楚、有完全行为能力、罹患无法治
愈的末期疾病、排除自身社会与经济因素(例如有刑责、负债)等条件,就能由医师来进
行“协助自杀”或称“医师辅助自杀( 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而协助这项
行为的医师因此条例可避免掉民事、刑事和行政的相关责任,但依然可能面临到其他问题
,像是舆论压力与身心健康等等。由于安乐死涉及到的层面太广,光就“如何界定患者本
人‘自愿’想死?”或者是与医疗伦理中的助人价值矛盾...,所以台湾至今依旧无法、
也不敢轻易踏出那一步,现行法律亦有一条明定“教唆或帮助他人使之自杀,或受其嘱托
或得其承诺而杀之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谈到台湾安乐死议题,最著名的应是前体育主播傅达仁于2018年前往少数合法允许协助自
杀的国家瑞士完成安乐死的新闻事件。长期饱受胰脏癌之苦的傅达仁从2016年便开始推动
台湾安乐死立法,但无奈牵涉到伦理问题与法律争议始终未有结果,他只得远赴瑞士寻求
一间名叫“Dignitas(尊严善终权利协会)”的机构协助,在取得绿灯资格与历经数次延
后之后,终在2018年6月7日饮下戊巴比妥镇静剂(Pentobarbita)结束生命。理所当然的
,傅达仁的行为掀起热议,正面与反面评论都有,争论不休直至现在还是没办法达到共识
、甚至找到一个平衡点,台湾要立法安乐死合法恐怕不太容易。
《天堂计划》改编自《池畔谋杀案》编剧艾曼纽贝尔南在201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书中内
容正是纪载着她当时帮助父亲安乐死的种种回忆与经历。如同在台湾谈到安乐死议题必定
会有争议那样,和台湾同样只允许被动安乐死的法国其实面临到的问题和台湾很像,即使
未曾碰到关于安乐死的难题,可确实曾经和朋友谈论过、也讨论过安乐死的好与坏、是要
痛苦的活着还是要有尊严的死去?我想正是因为这个“很像”,才让人在看这部电影时很
有感觉与感触,会忍不住的将自己放入到角色里然后问著自己,如果自己是艾曼纽会怎么
做?如果自己是安德烈会做出什么选择?如果自己是机构人员会怎样看待协助自杀这事?
如果是身旁亲友是会劝还是支持?导演法兰索瓦欧容从伦理问题与法律争议中来看生死议
题还有探讨生命本质,女儿艾曼纽与父亲安德烈、第三方(亲友、医院、机构)间彼此想
法、理念、立场等各方面上的不同,他们对安乐死这件事的坚持与劝退、支持与反对,他
们情感上与行为上的冲突与拉扯、矛盾,他们在这或许将会是安德烈人生最后一哩路的路
途上感受到的、体悟到的甚至改变的,都值得细细咀嚼、慢慢思考。
“我要妳帮我了结,我要妳帮我了结,听到没?我要妳帮我了结。”
《天堂计划》就像是一道又一道的问答题,由每个角色在不同时间、阶段不停抛出,没有
人知道正确解答,正如同艾曼纽不知道该怎么办。大概就像《亲情解锁》里的父子,父亲
严苛的管教方式与态度让儿子选择与之疏远,即使剧情没有特别提到,然从许多小地方能
知道,安德烈相当重男轻女,在经历妻子首胎儿子的流产,他也承认后来把艾曼纽当成儿
子在教,安德烈的严厉与刻薄对待,让艾曼纽曾经动念想要杀死他,只是“想想而已”跟
“实际动手”还是有很大不同,当中风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父亲开口向自己提出“帮
他了结”的要求时,艾曼纽反而无所适从。她当然可以满足父亲的愿望,但是事前的准备
工作与程序,还有之后会接踵而来的诸多问题,谁要负责?不是简简单单的把父亲丢到瑞
士注射药剂等死就好,如何面对众亲友的疑问?如何避掉尚未立法允许的法国法律?更重
要的是,如何承受与消化这份心理压力?
为了尽可能的完整这项议题,电影从多方角度来切入、来看待安乐死,也从不同角色所站
的不同立场给出不同看法分享,例如医院方面与尊严善终权利协会机构就各自针对患者“
想要进行安乐死”的想法给出不同解释,医院这边当然会觉得,患者仅是因为治疗过程痛
苦才想早日解脱,但只要病情一旦好转这样的想法就会淡掉了,可尊严善终权利协会则想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选择权都该在患者手上才是,有人愿意与病
共相处直到生命尽头,自然也有人会像安德烈,想要在适当的时机心满意足的离开。与此
同时,《天堂计划》也让艾曼纽陷入两难,先姑且不论自己怎么想,她是要遵从父亲的想
法但得面对众亲友的责难?还是跟着众亲友劝退父亲打消念头、更或许直接不答应但亲子
关系恐怕会因此变得紧张?于是,艾曼纽在不断被推迟的安乐死日期到来之前,她听着身
旁的每种声音,然后让自己跟着在混乱中思前想后,直到想到绝不会是正确解答但还是不
得写出来的答案为止。
“这个爸爸很糟糕,可是我爱他,我非常爱他,我好希望有个像他这样的朋友。”
“那就帮他这个忙吧,把他当朋友一样。”
诚如前面提到的,《天堂计画》就是透过不断的抛出问题再不断的思考解答,艾曼纽在这
样反复的过程中得以去探索、寻找自己答应或是拒绝的意义、第三方支持与反对的理由、
以及父亲做出此决定背后富含的生命哲理。剧情看似轻描淡写的描述,实则每一笔都充满
力道,两位主要演员苏菲玛索与安狄度索里亚恰如其分的细腻演出,尤其是前者充分让人
感受到她内心面临到的煎熬,几处情节的安排、像是她把父亲咬过一口的三明治从医院带
回家、从原来想直接丢进垃圾桶到冰到冰箱、然后又再一日将之放至保鲜盒小心意义收著
,最后却又在某天回家后把它丢掉,这样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到毅然决然的前后变化,强
烈明示着她想法上与心态上的转变。《天堂计画》展现出了不同的苏菲玛索,从狂放性感
的热情表演转为内敛感性的深情演绎,和安狄度索里亚的父女戏并不像《父亲》里的安东
尼霍金斯与奥莉薇亚科尔曼那样激烈却仍然深刻。
没有读过艾曼纽贝尔南的原著小说,可导演法兰索瓦欧容所执导的《天堂计画》以很轻松
幽默的方式在看待生死,不让电影因议题变得沈重,也不刻意卖弄悲情,反而是有种“笑
看生死”的风趣态度,两个女儿和父亲之间亦充满著许多让人莞尔一笑的幽默台词,比如
在最早艾曼纽向妹妹提及父亲的要求时,妹妹芭丝卡还反过来跟她说父亲的这个要求搞不
好是他要送给艾曼纽的一份大礼,毕竟他也知道女儿很想杀了他,能在最后给女儿一个亲
手了结自己的机会也算圆满?还有,后来在讨论延后前往瑞士的日期时,安德烈提议干脆
就三月第一个礼拜,想不到芭丝卡反对的理由不是要阻止父亲,而是那一周是“她的生日
”。用许多看似不适合当下气氛与场合,要是在正常情况下讲出来会被白眼的微无厘头台
词来冲淡那个当下理应会有的、包含悲伤在内的情绪,导演法兰索瓦苏容以他的方式来告
诉观众“人终将一死”,既然这样何不轻松一点面对这必然会来的结局?面对死亡,与其
严肃以待,不如放轻松来说个笑话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