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寻找神话之鸟

楼主: jygiant0330 (小祯)   2021-12-01 00:43:08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导演梁皆得凭著作品《菱池倩影》,入围第36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而后拍摄《老鹰想飞
》缔造千万票房佳绩。导演自述从小喜欢鸟类、热爱摄影,最后如愿一圆成为生态摄影师
的梦想。梁皆得用20年的青春岁月耕耘、追寻,预计推出以候鸟为主题的纪录片系列──
“跨越海洋的飞翔”四部曲,而《寻找神话之鸟》便是打头阵的首部曲。
2000年时,导演梁皆得应马祖县政府之邀前往拍摄燕鸥影片,由于一次底片调光机故障,
让他意外发现照片里一只黑嘴端凤头燕鸥,一种早在60几年前就被全世界认定已经绝种的
鸟类。这段奇遇,开启导演20年寻找神话之鸟的旅程。感谢迁徙路径上各国合作的各种保
育行动,黑嘴端凤头燕鸥得以从2000年的8只,到目前全球约100只左右,虽说数量非常缓
慢地上升,但对鸟友与研究员来说,已经是了不起的突破与成就。20年来,梁皆得与各地
鸟友与各国学者专家,一起记录神话之鸟,谱出《寻找神话之鸟》这部由鸟类、人类与自
然环境三者之间所共同编织的故事。
“大隐隐于潮,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黑嘴端凤头燕鸥总是隐身于大凤头燕鸥群中
,且数量稀少,大约每100只大凤头燕鸥群聚,才有3、4只神话之鸟出现的“可能”。《
寻找神话之鸟》中提到,大凤头燕鸥与黑嘴端凤头燕鸥有密切关系,栖地类似,外观也相
似,必须仔细观察才能辨识出来,所以,导演梁皆得认为2000年发生的调光机故障是神祕
的契机。当时以为出问题的底片,左半部仿佛过曝似地特别白,右半部则是正常的光线与
色温,不过,因为特别观察,导演才发现在照片右半部出现一只羽色特别白的鸟,呈现浅
灰色,比大凤头燕鸥带灰色杂班的羽毛还浅。同时,喙部前端三分之一为黑色,也显得特
别突出。当时,梁皆得认不出这是什么鸟,还特地翻阅最新出炉的世界鸟类图鉴,才肯定
是早已被认定绝种的神话之鸟。
20年间,导演梁皆得的足迹除了台湾的离岛澎湖、马祖与金门之外,还遍布马来西亚、菲
律宾、韩国、新加坡与中国,就是希望能够捕捉到黑嘴端凤头燕鸥的身影。其中,在菲律
宾的一段对话启发他拍摄“跨越海洋的飞翔”四部曲。前往菲律宾赏鸟的多是希望见到包
括栗鸢在内的猛禽,第一次看到有人想要拍摄与栗鸢抢食的燕鸥,再加上国内比较重视特
有种与稀有鸟类,对候鸟没有太多关注,让导演突然意识到,迁徙轨迹与生活范围跨足多
国的候鸟,在气候变迁与人为破坏下,生存环境更为险恶。
梁皆得2000年在马祖发现神话之鸟后,美洲鸟类学会荣誉研究员、退休中央研究院生物多
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小如教授马上写信向国际发布这项好消息。除了吸引世界各国鸟友
前来希望一睹黑嘴端凤头燕鸥的风采之外,也促成台韩与两岸之间的生态合作。马祖的铁
尖岛与中国的铁墩岛都陆续实施招引作业,希望借由吸引大凤头燕鸥前来筑巢、繁殖,进
而帮助神话之鸟的复育。导演梁皆得、台北鸟会、台大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袁孝维教授团
队与中国浙江省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团队分别在两地,透过假鸟招引策略、栖地重建、成
幼鸟系放、族群数量监测、卫星追踪与远端监测技术,进行燕鸥保护区的观察与研究。
刘小如教授提到,燕鸥是社会性的鸟类,当栖地上放置不少假鸟,牠们会认为此地有同伴
,便会决定在此成家。至于成幼鸟系放总是让鸟友与研究员在多年后感动万分,导演分享
,本来纪录片打算以其中一只绑有脚环、在马祖出生的黑嘴端凤头燕鸥“马妞”为主角,
但是,牠并非每年都回到出生地,因此,《寻找神话之鸟》才演变成最后观众看到的样子
。另外,卫星追踪虽然最为精准,但由于受限于鸟身必须达到一定重量才能绑上,且价格
昂贵,应用范围有限。
英文片名除了神话之鸟的俗名之外,还包括“Enigma(谜)”,毕竟即便现在得知黑嘴端
凤头燕鸥并非绝种,但仍旧是可遇不可求的鸟类,而且对于牠出没之处,导演与研究人员
经过20年的追寻,都还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相当神秘。在刘小如教授2000年正
式对外发表之前,国内其实有鸟友曾经拍到神话之鸟,可是,要不是不认识,就是以为是
一般的燕鸥而没有多加注意。导演梁皆得拍摄《寻找神话之鸟》期间,受到退休的国立自
然科学博物馆动物组研究员颜重威、刘小如教授与袁孝维教授很多帮助。如今,老师们也
将研究黑嘴端凤头燕鸥的重责大任交棒给新一代的研究员,但他们也只能年年不灰心,苦
笑着说“或许要再等下个十年。”生态研究的任务之艰钜,真的是常人所不能得。
在这段记录神话之鸟的过程中,导演也发现许多令人难过又心疼的环境议题。中国学者推
断,燕鸥们的繁殖期之所以必须面临台风的考验,是因为原本繁殖期为六月,但若六月时
人类滥采鸟蛋,会导致燕鸥将繁殖期延后,这也就会碰上台风季。另外,渔获量减少也会
造成燕鸥在特定栖地繁殖的意愿降低,毕竟牠们主要以丁香鱼这类的小鱼为食。片中访问
的一位渔民感慨地表示:“过去捕鱼全凭经验,现在靠高科技仪器,但捕到的量居然差不
多。”学者们预估,假使人类不节制,最多到2048年,野生鱼群将会浩劫。人类可能可以
退而求其次以养殖渔业为食,但以海洋维生的候鸟该何去何从?
最严重的当然是海洋垃圾的问题,拍摄神话之鸟时,整片沙滩的垃圾也进入梁皆得的摄影
机镜头内。追寻神话之鸟20年,导演梁皆得的女儿从襁褓中的婴儿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这些海洋垃圾不禁让他想起女儿小时候还能在干净的沙滩戏水的景象。片中出现一只被研
究员称为“小管”的燕鸥,牠的鸟嘴由于被塑胶管卡住无法进食,即使研究员曾经想方设
法帮小管脱困,但都失败,让他们既伤心又惭愧。除了小管之外,还有不少头上套著塑胶
袋或嘴上插著吸管的燕鸥,让导演发出“今日鸟类,明日人类”的惊叹。
片尾梁皆得的口白说:“我相信,如果黑嘴端凤头燕鸥再次于地球上消失,我们的生活不
会有什么变化。”不过,世界各地的鸟友与研究员超过一甲子的等待在此时重现,不啻是
一种启示,经过20年的努力,神话之鸟成功脱离“灭绝”,但牠仍然是“极危物种”。就
像刘小如教授所说,在这条守护黑嘴端凤头燕鸥的路上,当然要靠很多人共同努力,但最
大功臣非导演梁皆得莫属,如果没有他女儿与老婆的陪伴与支持,如此令人感动的纪录片
也无法问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