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夹在《美国女孩》和《瀑布》之间的我的故事

楼主: nobady98 (1+2=3)   2021-11-30 01:23:59
https://i.imgur.com/BFTxLxf.jpg
对,我两片都看完了。
标题也开宗明义直接说了,这篇就是我的人生故事。
不用担心没有电影点,要担心的是,这篇可能会过于冗长,我尽量缩减,言简意赅。
再次提醒,这是我的人生故事,没有兴趣的可以跳过。
=====开始=====
大家好,我是normal,一个啃老族死尼特。
版上各位对我的印象可能是0,我在里洽的知名度或许比较高一点?
但这无所谓,会想写这篇,主要是看到得奖名单那篇里面有人说到:“难道我还要先得精神
病?”这句真的是让我笑死。
所以精神病患出来写了这篇,我总有那个资格了吧?
感谢精神病,让我可以半价购票,看更多的电影,搭高铁也可以半价,去更多的地方。
但我宁可不要有你的存在。
https://i.imgur.com/mIqXWBV.jpg
所谓重郁症,大概就是一般忧郁症的EX版本,24小时常驻,剩下就不多说了。
喔对了,中国医其实在这部分不是很好,不建议去中国医就诊,我是不得已。
回想起来,其实我从小就有一点征兆,不过真正到有忧郁症问题的时候,差不多是我高二的
时候。
人生前段不重要,毕竟主题是《美国女孩》跟《瀑布》。
因为是直升,所以在高中时,我大概是全年级基测最低分入学的那位,但我并不是很在意,
毕竟努力读书后的结果才是真正展现一个人实力的时候嘛!
……是很想这样说啦……
国中时排名还在十几名左右的我,上高中后直接摔到四十三名——也就是全班最后一名,各
种不适应的问题逐渐浮现,就跟梁芳仪类似,以为自己还能维持前段,殊不知根本就是个难
以接受学习环境差异的弱者。毕竟有言道“人类是环境适应力最强的动物”嘛?
适应不良的我们,大概就是弱者了。
“normal,你在罚写旁写上这些句子,难道是想跟老师谈谈吗?”
“梁芳仪,难道52分在美国是及格的吗?站起来!”
我默默把罚写拿回自己座位上,老师说什么我一概都没反应,然后开始睡觉。
睡觉可以逃避太多的问题了,所以睡觉是很棒的,即便多数老师不允许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
睡觉,但我早就已经放弃了前进的动力,被叫起来我也只会再趴回去。
毕竟各科老师常常说:“高中你们好好努力,上大学就轻松了。”
想说撑过高中三年,上大学就会好了。
但如果在高三时,有个整天跟你说自己要死了的妈妈,不知道各位会怎么应对?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其实有不少年轻的精神病患是遗传,早已在体内内建了发作的地雷,
就看承受的压力什么时候大到足以压爆这颗地雷。
每次上课睡觉,除了能补晚上偷玩电脑的眠外,更多数是为了降低地雷上的压力。
总之学测成绩不理想,虽然很想就这样随便上一间大学算了,但还是被叫去考指考。
我妈并不是思觉失调,也没有癌症,而是更年期引发的恐慌症。
要说像什么的话,就是《美国女孩》和《瀑布》里的母亲加起来后除以二,毕竟罗品文并不
会整天嚷嚷着自己要死了,喊著自己要死的人是莉莉。
但有精神疾病的是罗品文,而不是莉莉。
所以我妈每天嚷嚷着自己身体哪里有问题,其实根本就没有问题,但总会让家里充满低气压
,可能原本好好的,突然就大家都不开心。
然后整个家庭的氛围几乎都是低气压常驻了,为了逃避这种不愉快,我就养成了把房门锁上
,躲进电脑世界的习惯。
我不是幸运的小静或梁芳仪。
我天生的个性还有埋在内心的地雷,注定和她们会有不一样的命运。
一旦患上精神疾病,其实根本不可能完全痊愈,而是靠着药物控制,进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
,并且学会永久相处。
要是能完全好,我早就好了,我妈也早就好了。
当我在写《美国女孩》的心得时,强调这片的“普遍性”,或许就发生在周遭认识的人身上
,也可能根本就是自己人生的片段——是的,这边说的就是我自己。
不过我妈的病情并没有影响到我准备指考,因为这时候的她还算初期,直到大学我才被逼疯
,自我放弃到被二一,接着被休学延毕,毕业后过了半年多,进去了成功岭,替代役专训结
束了,直接进入精神病房。
笑死,结果我比我妈更早住进精神病房,她还是之后被我塞进去的,不然家里没人能喘息,
下一个出问题的可能就是我爸。
所以我对于精神病房的各种规定和一些规矩,再清楚不过了。要不是疫情,我可能早就进去
第二次了,最近再看看吧,实在是有点撑不住了(((
所以《瀑布》中的精神病房桥段,直接让我吐槽:“钟导你是不是没住过?”
啊,多半是,而且就算有请专业人员来指导,那也不是从病患的角度来看,精神病房的权利
位阶太过明确了,而且感受也差别甚大。
医生>护理师 护佐>>>>患者,我更希望钟导在拍摄这段的时候,是以罗品文的角度来拍摄,
而不是从一个导演的角度下去拍摄,感受非常的诡异。
就像阮凤仪从孩子的角度、从莉莉的角度,各自拍出各自的风味。
是说振兴医院的精神病房这么开放?反而是中国医的保护太过头?
如果振兴医院的精神病房可以在半夜一直唱歌还不会被抓去禁闭室,那下次我考虑去那边住
看看好了。
是说在精神病房也不用穿病人服。
回到正题。
是的,踩爆我地雷的就是我妈。
虽然我心直口快,但我还不敢像芳仪那样直接呛说:“那你就去死好了!”毕竟真的出事了
,我有法律责任的,当然内心罪恶感会更大。
我也不像小静那么幸运,遇到一个愿意在短短几个月,就选择好好看医生过日子的母亲。
大学阶段,几乎都是我在承受来自于我妈的负面能量,加上课业完全跟不上,在大学也没什
么朋友,一切都变得无所谓了。
所以我不可能跟罗品文一样,能这么正向积极,去面对社会,面对自己问题,像是奇蹟一样

题外话。
我主修社工系,因为我很喜欢助人,助人可以让我的内心获得真正的快乐。
但最后从精神病房出来后,才发现没有机构会让一个精神病患去当社工,这也是为什么我不
看《浊水漂流》,因为里面好像有个重要角色就是社工。
还有,有粉红小卡,就没那么容易找工作了。
而且在面试时如果刻意谎报或不报自己有相关疾病,有可能也会有法律责任,端看工作契约
书上面怎么写。
这片里面出现了很多“对我来说”的奇怪的逻辑问题,我真的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能让这片
拿下金马奖,并代表台湾参加奥斯卡。
https://i.imgur.com/VnzNWnU.jpg
因此当我开玩笑般地说出这句话时,有一半其实是“死了也无所谓”的态度在看待的。
我在今天看完《瀑布》之后,会觉得《瀑布》连《美国女孩》的边都碰不到,多半是因为钟
导拍片是要给一般人看的,而不是我这种精神病患。
感谢各位的观看,已经尽可能浓缩了。
我不会说谎、不善于隐瞒、心直口快、高度同理心、却又对生命毫不在乎,这大概也是为什
么我看许多作品的共感性可以那么高。
特别是黑暗系的作品。
啊,其实我算是有找到工作,不过满像是刚进去就被留职停薪一样XD
https://i.imgur.com/AgIs7Iy.jpg
像我这样的人,或许有些人可以理解到从我的角度看《瀑布》,会是什么样子呢?
作者: momvic110456 (monvicada)   2021-11-30 13:02:00
2部我认为都不错 但觉得这篇文读起来也蛮动的 至少是用自身的血泪史去评价电影哪部分缺了更多灵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