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迷离夜苏活 Last Night In Soho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1-11-20 03:05:27
最近在家复习历代 007电影都没进戏院、终于进戏院看期待已久的《迷离夜苏活》,结果觉得和 007相当有缘呀:女主角“穿越时空”映入眼帘的就是 007电影《霹雳弹》(1965)、电影开头还神秘兮兮地献给一位“戴安娜”、一般人第一个直觉可能想到隔壁棚“戴安娜王妃”时、继续看下去才知是献给《女王密使》的庞德女郎“戴安娜瑞格”Diana Rigg!还不只她,连《金手指》片头戏份不多的一位庞德女郎 Margaret Nolan 也在本片演了个酒吧老女士,两位演员都于去年过世、而本片就成了她们最后演出!(还有酒吧点酒“薇丝朋”与倒酒小弟“詹姆斯”等等小梗)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1/10/04/14/30/4163339.jpg
向往六零、前进伦敦
此外还有六零偶像 Terence Stamp 也来演个老绅士、六零坎城影后 Rita Tushingham 演女主角的外婆,四个老人都饰演现代线角色、真不禁令人联想过去线的 1965 年那时他们是何等风采。想想那个披头四带领风潮、让整个伦敦以“苏活区”为中心叛逆起来、养出一堆男孩摇滚团贡献本片选曲、婴儿潮少年走跳 Carnaby Street 的“摇摆六零”,还有风流男人女性迷醉的偶像代表 007、老大英帝国衰退转型多元文化新英国... 对今天又是脱欧又是移民危机又是极右排外的英国来说,六零年代应该就是记忆可及的“美好年代”呀!言念及此许多影迷都会想到《午夜巴黎》?
有位版友文章也称本片为“惊悚版《午夜巴黎》”了,我也觉得《迷离夜苏活》的精神是颇有该片的伦敦版味道,不过表现形式与故事设计仍是大不同:《午》片有认真的穿越时空、《迷》片则只是通灵看见过去,《午》片有见到很多真实历史的文人雅士、《迷》片则完全没有碰触真实明星人物而都只是虚构,《午》片就伍迪艾伦剧情片说很多话对很多戏、《迷》片是 Edgar Wright 片很重歌舞摄影选乐等舞台效果与视觉风格,《午》片透过亲身经历与对话思辩反省脑中眷恋历史的“美好年代”、《迷》片则透过一桩历史悬案反省脑中眷恋地理的“伦敦大都”。
本片表面很明显是部悬疑片、甚至鬼影幢幢与激情火烈的舞台效果玩很重!但我认为它的核心还是个“城乡移民”片,是关于乡下女孩向往伦敦前进大都的经典故事,这种大都旅程维多利亚时代起就有很多男主角走过、那我们当代就让 Thomasin McKenzie演的女主角 Ellie来伦敦一圆时尚梦,不过这种女生向往花花世界前进大都的圆梦故事可以上溯到哪个年代呢?1920s 战间期 flapper的年代有第一波、只是那时主要还是富家小姐的专利,下一波恐怕就是二战战后重建完成的 1960s了、本片亦有 Anya-Taylor Joy饰演的过去线女主角 Sandie 来伦敦一圆星梦。
https://de.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1/09/21/10/19/1699991.jpg
历代女性,前仆后继
本片令人屏息的元素不可胜数,其中我最爱“镜中同步”synchronisation ,每每让现代女主角 Ellie在镜中看见过去女主角 Sandie 时,明明镜中其他事物都一样偏就她们是不同面孔、但两人一举一动又似曾相识,仿佛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组 doppelgänger、尤其和 Matt Smith 饰演的“经纪人”迷眩狂舞时简直分不清到底你我是否同一人!我想这“同一人”的概念是贯串全片的,Sandie曾经历的就是 Ellie所将经历的,正如 Ellie从老家出发到伦敦时镜中也有个母亲,不但外婆如同担心母亲一样担心她在伦敦的安危,连她自己都说“我要去伦敦闯荡、为了我母亲”。
是否,一代代英国乡镇来到伦敦的女子,都曾经满怀欣喜闯荡大都、却头破血流铩羽而归、甚至消耗殆尽葬送一生?而 Ellie这个最新世代的最新冒险要“替前辈们闯回来”?许多电影有水平向度的女性团结 solidarity ,本片看来就在谈垂直向度了:一代代女人都失败了、但一代代都要累积教训、启发更新一代的人找到生机与出路。本片似曾相识说过两句的台词很多,其中有句说过三次一定很重要的是 "London is a lot",伦敦大都百花齐放纷至沓来的确很容易席卷年轻女生的心,年轻女生会如何面对又如何消化呢?
有的女生像 Ellie的妈妈,只身到了伦敦不知经历了什么,也没对家乡的妈妈说清楚,自己也无法消化就闷不吭声自杀了;有的女生像 Ellie的室友 Jocasta,看得出来也是有悲苦的家庭背景也很有拼劲,但在伦敦这种炎凉世道很快就愤世嫉俗 tough起来,看 Ellie初来乍到与她的对戏就可处处看见女王蜂踩人取乐的恶劣快感,也许可说她并没默默吞下所有压力、却把压力转嫁出去刺伤别人。Ellie 自己更像哪种呢?看她初入学经过震撼教育被洗头一回后、打电话回家仍是报喜不报忧,很快就令人担心她会不会步上妈妈的后尘,连室友都说“大概圣诞节前就割腕了吧”。
https://de.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1/09/21/10/19/1788910.jpg
伦敦三部曲,认知正反合
女生来伦敦的确令人担忧,尤其 Ellie才上出租车就遇上男性跟踪狂!从此看见每个男生心里多少都怕怕,即使友善黑人小弟也要好久才敞开她心扉。在第一阶段挫折中,Ellie 逃避这恐怖伦敦的作法是戴上耳机放起六零音乐、用类似《似曾相识》的催眠方法送自己回到六零年代,觉得那年代的西装男人才是绅士、那年代的女性新星光芒万丈、而那年代的绅士风范保护女性大打出手、如果我也有一个这样的骑士帅男带我走该有多好?此时主题曲是 Anya-Taylor Joy 献唱的 "Downtown",仿佛乡下小女生想逃避就来伦敦、当代小女生想逃避就来六零、这里是应许之地。
然而第二阶段,再次催眠通灵进入六零,六零男性不再是英雄骑士、六零女星也不再光芒万丈,反而这些在披头四和 007等“摇摆六零”表面下的炎凉才要一一揭露:要当女星就要从小舞群当起、舞群下了台就是陪酒女郎、后台甚至是迷你妓院、绅士经纪人更已成了皮条客口口声声“这行就要做这个”!难道六零演艺的众家女星都有如此不为人道吗?这段投射的又是另一种“草木皆兵”的极端:过去所有美好的都变成丑陋、过去所有绅士都变成恶魔、走在街上看见每一张脸孔都是男性恶灵要凝视我吞噬我!难道历代前来伦敦的女性都在这“性别剥削”下殒落吗?
第三阶段,真相终于揭晓,才知第一阶段认知的美好伦敦、与第二阶段认知的丑恶伦敦,两者都是真实也是一体两面,就看历代女性与自己面对这炎凉现实如何自处了。有人如母亲将压力往内吞让自己崩溃、有人如室友将压力转嫁出去变了一个人、有人则如外婆说走就走“伦敦我们消费不起、那就门口拍拍照片”学个皮毛就全身而退... 那么极端痛苦却极端好强而极度压抑的 Sandie 呢?那惊人压力没有出口终将爆发。此时播放的是 Anya-Taylor Joy第二首歌曲 "You're my World",仿佛伦敦与伦敦男人就是我的一切、如果我们之间的爱止息了那就是 "End of my world"。
https://de.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1/09/21/10/19/1665671.jpg
本片表面虽有惊悚案情,但我想这案情的推理辩证都只是过程,真正目的还是要给 Ellie这最新一代城乡移民小女子一点启示的。这启示,我想还是面对艰困的圆满自处:London is a lot 、求学工作都很 tough、光鲜背后都是黑暗面、总令你喘不过气来,但你面对黑暗仍能毅然抽腿、面对不公仍能大声说不、面对压力仍能寻求外援、面对苦闷仍能敞开心胸... 而如果你培养出了一点强壮的底气,也别害怕打破玻璃高墙去拥抱他人。比较可惜的是,本片这些成长比较属于针对过去的脑内旅程,而 Ellie自己面对的现在线求学压力与挫折呢,本片就轻轻放下皆大欢喜了。
于是在 Ellie学完一年光荣出师的时尚发表会后,本片终于迎接振奋正向的片尾曲 "Last Night In Soho" ,那可是诉求“你的到来如天降甘霖”、“给我勇气穿透一切”、“我不怕羞对你敞心扉”的团结歌曲了。此片女性意识非常浓厚,谈两百年来历久不衰的“前进大都”题材也是针对女性谈,至少男性进城打拼会遇到的挫折困难与黑暗炎凉应该都会以不同形式呈现,但我相信在台湾曾经前来台北打拼刻苦撑持的观众都能有同感。至于曾经也在伦敦门口待过一遭的我呢?很高兴我的心情仍留在 "Downtown" 这首歌、就如主角外婆潇洒离去了,但伦敦的气味永志难忘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VnFrxjPjI
作者: Abbott821105 (Abbott)   2021-11-20 20:58:00
太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