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Night in Soho》 (迷离夜苏活)
★★★★★★★☆☆☆(3.5颗星)
“这是伦敦,每一个房间、每一座建筑和每一个街角,都有人死去。”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乡下女孩到大城市发展而后陷入迷离的通俗剧情
在导演Edgar Wright镜头下却变成一部迷幻又惊悚的故事
最一开始霓虹灯的视觉意象是魅惑诱人的都市繁华
红蓝色交相闪烁,让女主角Ellie在梦境中转换身分
从乡巴佬变成令她向往的都市女郎
随着故事演进,霓虹灯的闪烁让人精神疲惫
引发身心混乱和恐惧,并带出繁华背后的肮脏丑陋
除了镜头语言的绚丽,音乐一直是导演Edgar Wright擅长的部份
故事背景的60年代,迷幻音乐因为嬉皮文化大为流行
电影最初的轻盈迷幻让观众一步步陷入60年代的风华
而后逐渐强化感官的刺激,将精神引领至错乱与奔放
仿佛逞现了迷幻音乐的兴衰和嗑药反应的过程。
除了导演对画面和音乐的掌控,演员的诠释也是画龙点睛
最近走红的Anya Taylor-Joy无疑是完美人选
形式滑稽的扭扭舞在Anya Taylor-Joy的舞动下显得活泼又撩人
更别提60年代复古与流行冲撞出的时尚衣着造型
每一件在Anya Taylor-Joy身上都美得令人咋舌
角色诠释上从活力迷人到愤世忌俗,再来心如死灰到反弑
将一个女孩被大城市蹂躏的苍凉演得深刻
相反的女主角Thomasin McKenzie在相比之下显得有些逊色
的确Thomasin McKenzie亮丽的双眼很适合演出无辜的少女
换上不同的发色和服装的确也让人为之惊艳
但在受惊吓与恐惧的演绎上就有些单调没太多层次
当然部份原因是Anya Taylor-Joy出现时都在剧情起伏高涨时
主角Thomasin McKenzie要演出过多面向和细节较为不吃香
但还是满看好Thomasin McKenzie未来的演艺发展
除了女主角魅力被配角压过之外
这部片另外的缺点就是故事剧本的本身
像是“游园惊梦”般地经历在现实解释颇为生硬
以及视觉效果太过华丽,剧本后面的转折和结尾张力不足
但若以女性意识来看这部电影,以上缺点似乎又有其意义
故事设定是乡下纯洁女孩来到大城市遭受男性霸权的侵害
这种侵害在女孩心理留下的是挥之不去的梦靥
电影着重于侵害对女孩造成影响的主观感受
只有接踵而至的骚扰与侵害,任何的靠近都存在着潜在危险,
女孩没有心力去追究探讨,即便知道自己精神错乱的肇因为何
仍然选择忘记,不多加阐述、不愿重新想起
而事件的结束在客观上是这么轻描淡写
但女孩依然活在惊恐中,无法轻易摆脱内心阴影的浅在矛盾
好在电影做的不错的地方是在最后有让女主角提起最后的勇气
去包容与接纳,使受侵害的反抗情绪得到宣泄与整合
将女性的温柔力量行塑得更韧性具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