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上周末趁著口碑场,赶紧一睹《梅艳芳 ANITA》。
最初看到前导预告时,心中不免觉得又会是一部消费情怀的电影。不过随着释出的幕后花
絮越来越多,了解幕后团队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制作,对《梅艳芳Anita》便开始由怀疑
转为期待。
其实选在这个时间点拍摄梅艳芳的传记电影,都有点风险,毕竟熟识梅艳芳的人依然健在
,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争议。不过在我看完之后,觉得出品人江志强与导演梁乐民已经付
出最大的诚意来制作这部电影了。
如果是以“能否如实还原人物本色”做为《梅艳芳 ANITA》是否好看的标准,那不管是饰
演梅艳芳的王丹妮,还是饰演张国荣的刘俊谦,就算怎么拼命训练,都很难满足粉丝的期
待,在他们的眼中,一定还是可以看出不少破绽,这是个无解的难题。
如果能够在“还原本色”这个项目斟酌宽容,电影里的美术、特效乃至重新制作的配乐,
都是非常值回票价的,我相信经历过80、90年代的香港朋友,一定会深受感动。
另外我还想称赞这次《梅艳芳Anita》的选角,竭尽所能地以香港演员为主,也有不少年轻
面孔,大概只有饰演Ben的杨祐宁和饰演梅爱芳的廖子妤是例外(但廖子妤本身样子就很像
梅爱芳,所以我觉得是很成功的选角),所以没有过去中港合拍片的那种违和感。
不同生长环境以及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在看《梅艳芳Anita》这部电影时,会有不同的感
受。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以主要使用国语的七年级生台湾人,在梅艳芳叱咤歌坛的高
峰期,我根本还是小屁孩,等到开始有清晰的意识时,也大多是从电影来认识梅艳芳这个
人。所谓的“百变天后”都只是听闻,对于梅艳芳的音乐,更有印象的是《亲密爱人》及
《女人花》这样温柔婉约的旋律。
而我始终有个疑惑,就是台湾人认识的梅艳芳,未必是香港人所认识的梅艳芳。但因为我
对梅艳芳的认识,都是在长大后才陆续补齐,感知上未曾经历过她的时代,所以也不敢妄
下定论。直到《梅艳芳Anita》的导演梁乐民在访谈中提及,幕后工作同仁向他建议,可
以将国语使用者更为熟悉的《女人花》作为片中插曲,才间接证实了我的疑惑没错。
也因此《梅艳芳Anita》对于未曾经历过港星大举来袭时代的台湾观众而言,或许是个进
一步了解梅艳芳的好机会,不只是宋李氏、汤茱蒂、如花跟梅大香而已。
我必须诚实地说,小时候的我并不觉得梅艳芳漂亮,更吸引我的是四大天王;等到了青春
期时,更加不会对年近四十的梅艳芳有什么憧憬,因为有年轻亮丽的梁咏琪、郑秀文、陈
慧琳跟TWINS值得迷恋。然而随着年纪增长,就能渐渐理解梅艳芳的舞台魅力,与她近乎
天才般的演艺才华。
黄金年代的香港女演员百花齐放,但真正能够在喜剧与悲剧两个极端自由游走的人没几个
。我个人认定的有叶德娴、郑裕玲、毛舜筠、张曼玉、吴君如,还有梅艳芳。其中只有叶
德娴与张曼玉跟梅艳芳并非科班出身,而叶德娴纵然歌艺高超,舞台魅力仍然略逊梅艳芳
一筹,梅艳芳的演员事业只不过是她的偏支。
不到三十岁,就已经完成台湾金马奖跟香港电影金像奖双料影后成就,而且还是众望所归
。更加不用说那时的梅艳芳,早已是五连霸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的最受欢迎女歌星,
绝对的天后,无人能出其右。
当然,梅艳芳的一生虽然不长,但那难以想像的密实与丰富,不是一部电影就能道尽的。
对于熟悉梅艳芳的粉丝而言,或许《梅艳芳Anita》省略了许多大家认为重要的片段,后
期其他事件也是匆匆带过,但我个人来说,已能够感受到台前幕后的努力与诚意了。
此外,有些想法也许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但还是不吐不快。我们都知道梅艳芳过去在政治
、社会议题上有很多坚持,但那是活在那个时间的梅艳芳。
不少KOL或是其他影迷都很爱提起梅艳芳在1989年因六四而参与黄雀行动一事,并指责电
影刻意忽略这些曾经发生过的事实。但我还可以跟大家分享,10年后的梅艳芳,应邀参加
中国央视春晚,那这个也一样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也要不要一并收入在电影里?
1989年的梅艳芳无法预知现在香港发生了什么,当然1999年的梅艳芳同样也是。梅艳芳已
经真正意义上的不问江湖事了,又何苦要再将她拖回江湖中呢?如今斯人已逝,现在面临
的问题就让还活着的人去面对,不要想用已经离开的人的口中去表达,我认为这不是一个
真正尊重梅艳芳的方式。
从香港传媒那边也听到不少正面的观影回馈,衷心希望《梅艳芳Anita》能够有很好的成绩
,也希望能让更多年轻人认识梅艳芳,还有香港旧日的光辉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