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钟孟宏为什么能一部接一部?

楼主: octobird (遗憾)   2021-10-20 04:25:35
※ 引述《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之铭言:
: 这几年台湾过半电影(甚至电视剧)
: 几乎都是吃辅导金拍片
: 商业资金来源就是来自中国影视平台
: 虽然近年也有了Netflix但毕竟稀有
: https://ibb.co/wgSWr7n
: 这几年辅导金通常在500-1500万之间
: 虽然不是一次给到位
: 不少电影公司都是专案开始是
: 才开始设立公司筹备电影
: 用这些钱走完整个流程
: 薪水该领的依然照领
: 如果影片真的亏太多就清算解散
: 像澎恰恰不断借地下钱庄来搞营运还是挺蠢
: 虽抵押卖房的导演不是没有
: 但这几年辅导金循环才更像常态
有些人说政府没给钱也酸,有给钱也酸
又骂说酸民意见一堆
这类说法时常看到,但我颇不以为然
政府给辅导金,让导演有钱拍片,这我没意见
甚至政府要用更多名目给钱我也没意见
但是如果造成影视产业圈都在比赛写企划申请书,让评审过目,赢得政府补助
整个流程变成制作公司对给钱的政府品味负责
而不是正式发片后对买票观众喜好负责
那我想就有问题了
这也是为何网络上常看到观众或网友都在抱怨辅导金国片
如果靠政府辅导金或各种名目补助就能让制作公司不至于亏损倒闭
那剧本企画主题偏向评审喜欢的口味就好
市场偏好如何就放到一边去
至于评审偏好能否反映现下观众之喜好,甚至跟市场脱节,那不重要
民间企业投资好歹还要考虑产品是否能吸引观众消费
但是政府编列的预算,就算搞出蚊子馆这类无效投资,几乎不痛不痒,还连年发生
所以这就衍伸出了拍不拍商业片的争论
与其说什么某某导演的电影太过商业化,
或不屑商业化这类空泛的议题
还不如问台湾观众到底喜欢什么种类的类型电影
辅导金制度到底支持了多少类型电影的开发
而这类类型电影是否成功到足以让其他制作公司争相投入
有些人会反驳说台湾并不是没有类型片,像是校园爱情电影很红呀
连韩国人都很喜爱,甚至说韩国人拍不出来之类的
但事实是韩国类型电影里,投资拍摄爱情片的非常多
但实际赚钱却很困难
例如下面2018年的文章
受邀来台开讲座的韩国编剧就直接整理08年到17年的韩影成功率
https://tinyurl.com/y4w2v6l8
2018/08/17
编剧深度解密讲座│申东益:韩国电影现况与电影成功的“三行法则”
https://i.imgur.com/0qZN2KG.jpg
10年来,韩国爱情片拍了311部,占所有制作数比例超过3成,成功率却只有0.3%
文章提到:
“韩国平均一部电影制作费是60亿韩元,
至少要有180万观影人次才能回本,
但韩国的浪漫爱情片市场大约是200万观影人次,
在这样的情况下,
制作公司开始对于投入时间与成本拍摄浪漫爱情片感到却步。”
但你看台湾从2008年至今,各种类型片仍然在起步开发阶段
只有爱情片是票房最稳定,最有机会破亿回本的电影类型
所以根本不是台湾人很会拍爱情片
反而是爱情片是台湾人极少数成功开发的电影类型中
在台湾票房表现上最亮眼的
因为韩国这几年减少了不赚钱的浪漫爱情片拍摄
当地发行商用更低的成本引进台湾爱情片
自然变成台湾爱情片在韩国当地引发话题的机率变高了
就算当地票房卖个几千万台币而已,发行商还是没亏呀
我不是在故意贬低国片多烂之类的
而是各种电影类型开发跟其他后继制作公司跟风制作同类型的程度
其实也多少反映影视圈有多么看重市场反应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几年前春节档期流行播映的贺岁片啦
有的票房很好,但类型定位不明,
就只是想争取极少上戏院的人买票,阖家观赏
所以辅导金电影要摆脱被大家酸的处境
我看要回头检视辅导金到底开发/支撑了多少种类型电影的诞生
而这些类型电影在票房斩获跟观众喜爱程度高低
又能强化辅导金政策的权威性
至于有些人要主张辅导金是给艺术片或冷门题材用的
我看小众观众群体就每天看其他版友持续公干辅导金制度毁灭国片吧^__^
唯有透过各种手段证明辅导金政策跟评审制度
可以确保制作公司拍片是向市场负责,
而不是向政府、评审品味负责
辅导金才能避免它三不五时被观众抓起来公干祭旗吧?
其他名目的政府补贴、特别预算或基金也一样.....
作者: fantasiacooo (TimePudding)   2021-10-20 19:04:00
拿蔡明亮举例的,蔡的电影很少赔钱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