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绿色牢笼》心得

楼主: stand1234 (石头书)   2021-09-25 00:57:36
内容差不多的网志版:
https://writerstand1234.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html
《绿色牢笼》是一部一波三折的纪录片,上映不久就马上遇到疫情,直到最近才重新上
映。作为周五下班后的纾压,我就陪女友一起来看这部纪录片了(虽然我知道这选择很奇
妙)。
在这之前,我几乎完全没有看这部片的任何预告片,完全就是冲著“绿色牢笼”这主题而
看的。之前在写王添灯南洋之行的相关文章,他在提及邦加岛(今印尼所属岛屿之一,位
于爪哇旁)的文港时,也提到这岛上充满锡矿,因此荷兰人与许多中国矿工签约,而那些
约的劳动条件接近卖身契,他对此的感慨竟然是认为这群矿工的悲惨命运与西表矿工们差
不多。
我本来就对日本时代的台湾人活动多少有兴趣,看到王添灯这史料,让我对这主题更感兴
趣了,因此才会趁著这次重新上映,陪女友一起去台中的威秀来看。
以下简单列几点心得:
一、 和观赏预期很不同
我原本以为《绿色牢笼》会是一部引用许多历史影像,请教许多专家,讲述西表岛过去矿
坑历史的纪录片,结果全片看完以后,他给我的感觉反而很像艺术片……
他里面有许多拍摄空景、意象与长镜头的片段,有拍出大自然那种雄伟又带有囚禁的感觉
,相关史料讲述反而极少,结果变成我都在看桥间良子阿嬷的生活,他成了西表岛最后一
个台湾人,拥有一段不幸的过去,整座岛屿仿佛停留在八、九零年代。女友说得对,某方
面而言,西表岛对良子阿嬷也是一座绿色牢笼,当他十岁随着家人来到这座岛后,命运便
已经绑定在此,无从离开……
二、台语的保存
虽然我勉强算是会写台语(主要写汉字),但今天看桥间阿嬷讲话时,我才发现我错了。
桥间阿嬷讲的台语比较接近以前人讲的台语。基本上我是能听懂七八成的。她台语的不同
之处有两个,一个是部分词汇的用法。比如“两个月”会说“两月日”,这讲法我有在文
献看过,但现在年轻人受华语影响,就算讲台语也是讲“两个(Kò)月”,当然“两个
月”是正确的讲法,但“两月日”确实是一种只有在台语才会出现的讲法。
另一个是日语的混杂,桥间阿嬷本身就会讲日语(毕竟能在西表岛住这么久,怎么可能不
会讲日语),她连台语都混杂很多日语,除了专有名词以外,甚至连日常讲话的语尾也会
加“でしょう”,“する”,只能庆幸以前还学过一年的大家说日本语,所以大致上而言
听得出哪些部分是日语,以及可能想表达什么意思。
在听到她讲日语时,突然就想起《悲情城市》里,陈松勇握著许多人的手讲“どうも”而
不是“多谢”或“感谢”,我才意识到那是我再怎样也写不出来的,属于70多年前那混杂
日语的台语。
这大概是我们这一代想处理历史题材时在语言上的困境。
三、老朽的见证
延续著上一点,桥间阿嬷是一个“老朽的见证”,她见证了西表矿坑的历史,见证了台湾
人在西表岛的历史,而如今她已老朽,她的语言与记忆也随着肉体一同老朽。纪录片拍了
很多桥间阿嬷老朽的身体,仿佛是要强调,过去西表岛的矿坑历史我们已经几乎拍不到了
,我们如今能看见的,只有桥间阿嬷了。
然而悲伤的是,阿嬷几乎也不大谈这片的主题:西表岛的矿坑史,而仅仅谈她的过去。仅
有在几个微小的片段,我们才看到她与过去的连接,以及他父亲的证言。或许真的是能使
用的资料不多,所以这部片最后才会变成这样类似艺术片的性质吧。
四、节奏有点奇妙
这部片大致上是在桥间阿嬷的自白与生活、Louis的生活、西表岛的矿坑史三者之中来来
去去,而且我觉得三者的穿插之间没什么逻辑,如果真要说什么逻辑,有点类似女友讲的
,就是觉得好像这幕已经讲到有点没话可讲时才换幕……
总结而言,这部片给我的感觉很复杂,如果当成纪录片来看,我会有点失望,但如果当成
艺术片来看,那这部片反而是有一些特点的,加上语言保存与历史见证的面向,这部片还
是有其价值。
PS:这部片的配乐不知道为什么很像哥吉拉,搭配绿色牢笼里那粗大的红树林树木,颇有
压迫感,但我不确定这是不是这配乐最初的目的……
作者: momvic110456 (monvicada)   2021-09-25 14:1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